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定价:36.00元
作者:田秀萍著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28376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本书浓缩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几大领域,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对世界文化艺术做了简要介绍,以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
这是一本百科知识集,又是一本生活休闲书。它将带你走进世界文化艺术的大门。从文学名著到美术雕塑;从音乐歌剧到历史遗迹,从节日风俗到饮食文化;从远古神话到民间故事……尽在本书中。
内容提要
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承载着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我的印记。文学记录人类的心灵、音乐改造人类的灵魂、美术延伸人类的肢体、遗迹保留人类的痕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内在的精神,对自我的成长和事业的进步都有重大意义。
目录
文学名著篇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和《莎士比亚全集》
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和《格列佛游记》
歌德和《浮士德》
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司汤达和《红与黑》
雨果和《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
凡尔纳和《海底两万里》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美术雕塑篇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拉斐尔和《西斯廷圣母》
塞尚和《静物苹果篮子》
莫奈和《日出·印象》
梵·高和《向日葵》
毕加索和《亚维农的少女》
伦勃朗和《夜巡》
米隆和《掷铁饼者》
米开朗基罗和《大卫》
巴托尔迪和《自由女神》
罗丹和《思想者》
音乐歌剧篇
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亨德尔:清唱剧天才
海顿:寄身宫廷的音乐巨匠
莫扎特:充满传奇的音乐神童
贝多芬:不朽的乐圣
舒伯特:古典和浪漫主义的“歌曲”
肖邦:音乐的民族史诗
李斯特:钢琴
小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的推动者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旋律大师
肖斯塔科维奇:屹立不倒的音乐
历史遗迹篇
马丘比丘:神秘的山巅古城
古巴比伦:神灵之门的遗址
帕伦克遗迹:玛雅文明的足迹
科潘:被遗弃的玛雅城市
帕特农神庙: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殿堂
帕尔米拉遗址:沙漠中的“新娘”
阿克苏姆古城:埃塞俄比亚的传说
大马士革古城:天国之城
吴哥窟:柬埔寨的旗帜
泰姬陵:爱情的丰碑
大城府:泰国第二王朝都城遗址
大斗兽场:罗马帝国的缩影
节日风俗篇
圣诞节:西方的“新年”
万圣节:西方的“鬼节”
情人节:表达爱意的节日
母亲节:对母亲的感恩
父亲节:对父亲的敬重
复活节:象征重生与希望
感恩节:充满温情的节日
愚人节:戏谑与恶作剧的节日
仲夏节:象征丰收的节日
饮食文化篇
法国饮食:风情万种的美味
意大利饮食:历史悠久的佳肴
德国饮食:简朴节约的珍馐
希腊饮食:悠久文化的载体
西班牙饮食:斗牛之乡的风味
美国饮食:蓬勃发展的餐饮
韩味饮食:精巧别致的美膳
俄罗斯饮食:民风淳朴的佳馔
日本料理:富于内涵的佳烩
印度菜肴:多滋多味的美食
神话故事篇
希腊神话:众神宙斯
希腊神话:智慧女神雅典娜
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
罗马神话:维纳斯和丘比特
北欧神话:奇异的神、精灵和妖族
北欧神话:诸神的黄昏
印度神话:罗摩衍那
埃及神话:奥西里斯
圣经故事: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
圣经故事:诺亚方舟
阿拉伯故事:阿拉丁和神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这本《青少年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我最先被吸引的并非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的名字,而是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地名和艺术流派。它没有那种枯燥的“百科全书”式的堆砌,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领我去探访那些隐藏在世界角落里的艺术瑰宝。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秘鲁印加文明的绳结艺术”那部分,原本以为只是古老部落的某种装饰,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绳结竟然承载着如此复杂的叙事和信息传递功能,简直就是失落文明的密码本。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当时人们如何通过绳结的数量、颜色、松紧程度来记录历史、管理经济、甚至传递情感,那一刻,我仿佛能看到古代印加人挥舞着手中的绳索,在安第斯山脉的回声中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这完全颠覆了我对“艺术”的狭隘认知,原来艺术不仅仅是绘画、雕塑,更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文明共生的智慧。书中还提到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点画艺术”,那些如梦似幻、充满神秘色彩的图案,据说与他们的“梦造时代”有着深厚的联系,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蕴含着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轮回。读到这里,我开始思考,我们现代社会如此追求效率和物质,是否也正在失去一些古老而珍贵的连接,那些与土地、与祖先、与宇宙的连接。这本书让我对“文化”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只是课本上的名词,而是活生生的、流淌在世界各个角落的鲜活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看似遥远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并且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我向来对东方美学颇感兴趣,但《青少年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中关于“日本枯山水的禅意”的介绍,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触及过的维度。我原以为枯山水不过是堆砌石头、耙出砂纹的园林艺术,但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它背后的哲学思想——“空寂”与“侘寂”,以及如何通过极简的意象来唤起观者的内心平静和对宇宙真理的体悟。看着书中那些黑白的插图,那些精心摆放的岩石、那一抹抹耙制的细纹,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松涛的声音,感受到时间的静止。作者的描述让我不仅仅是“看”这些枯山水,更是“感受”它们。他提到了“一沙一世界”的概念,以及枯山水如何通过对自然的模拟,让观者在有限的空间中体验无限的意境。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追求的“多”和“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开始反思,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是否也需要一处心灵的“枯山水”,让我们得以抽离,回归内心的宁静。而且,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枯山水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展现了其演变和发展,让我看到了这个古老艺术形式背后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我曾以为,艺术史不过是西方油画、古典音乐的线性发展,但《青少年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多元文化艺术的无限好奇。我尤其惊喜于书中关于“古埃及象形文字与壁画的叙事性”的篇章。我一直对古埃及文明充满敬畏,但总觉得那些高耸的金字塔和沉默的狮身人面像,传递的信息是模糊而神秘的。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象形文字和色彩斑斓的壁画“活化”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符号的含义,而是通过解读壁画中的场景,比如法老的生活、神祇的崇拜、来世的描绘,来展现象形文字如何与图像相结合,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读到关于“亡灵书”的介绍,那不仅仅是一部宗教文献,更是一幅关于灵魂旅程的壮丽图卷,每一个符号,每一幅插图,都精心设计,旨在引导逝者顺利通过冥界。书中的细节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不同颜色在壁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人物姿态和比例所传达的等级和力量。这种将语言、艺术、宗教、历史融为一体的叙事方式,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古埃及文明的智慧与宏伟,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个古老的国度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读《青少年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环球的艺术寻宝之旅,总有不经意间闪耀着迷人光芒的惊喜。我一直以为,现代艺术就等于抽象和概念,但书中关于“墨西哥壁画运动”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表达。我之前对墨西哥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热情奔放的音乐和色彩鲜艳的服饰上,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墨西哥壁画背后那份深刻的社会关怀和民族精神。作者深入剖析了里维拉、奥罗斯科、西凯罗斯等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并没有像某些现代艺术家那样追求纯粹的形式美,而是将艺术作为一种政治宣言、一种教育工具,用宏大的叙事和写实的风格,描绘墨西哥的历史、革命、民族苦难与奋斗。我被那些描绘工农阶级反抗压迫、赞颂民族解放的巨幅壁画深深震撼。书中的分析细致入微,不仅解释了壁画的画面内容,更揭示了其创作的社会背景和艺术家的思想理念。这让我认识到,艺术可以承载如此沉重的历史使命,可以成为唤醒民众、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媒介。这种艺术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让我对“艺术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思考,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之物,而是可以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成为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总能在我以为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又抛出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甚至颠覆固有观念的内容。我对非洲大陆的印象,一直是原始、神秘,但《青少年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中关于“西非面具的仪式性与象征意义”的章节,却让我看到了非洲艺术的深刻内涵和复杂社会功能。我原以为面具只是某种祭祀仪式中的道具,但作者通过详细的阐述,让我了解到,在许多西非文化中,面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神祇的化身、祖灵的载体,是连接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那些精心雕刻、装饰着羽毛、兽牙、珠串的面具,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与舞蹈、音乐、吟唱共同构成一种完整的仪式体验,用于庆祝、驱邪、传递社会秩序,甚至解决冲突。书中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非洲的丛林之中,亲眼目睹那些戴着面具的舞者,在鼓乐声中,将古老的传说、神圣的仪式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惊叹于不同部落、不同面具类型之间所展现出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地独特的宇宙观和信仰体系。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种艺术形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