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
定价:50.00元
作者:徐新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0101567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从民族关联与社会透视的角度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多民族性,并由此研究与多元一体相关的文学史观。内容包括“国家、边界和族群”、“文本、表述和民族志”和“文明、区域和对话”三编、十五章。
目录
前言
导论表述与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
一、“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命名和领域
二、“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实践和历史
三、多民族文学的视野和目标
编国家、边界和族群
章“长江故事”: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
一、“中国印”
二、溯江源
三、“中华景象”
四、“黄河摇篮”与“长江母亲”
五、“母亲河”
六、再说长江
七、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
第二章蚩尤和黄帝:族源故事再检讨
一、“黄帝崇拜”与“蚩尤复活”
二“敌人”蚩尤与司马迁笔法
三、王朝“世家”与“乱神”谱系
四、“夷夏分辨”与“天下一统”
五、“华夏”自说与“”回应
六、黄帝、蚩尤再思考
第三章“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一、引言:民族身份的表述问题
二、龙的传人”:一个象征的血缘共同体
三、“狼的图腾”:对夷夏身份的挑战和扩展
四、“表述民族主义”:身份类型的现实分析
第四章民族身份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一、引言
二、影响身份的社会场景
三、身份变迁的村寨体现
四、结语
第五章西南视野:地方与世界
一、激活历史
二、反观西南
三、参与西南
四、研究西南
五、对话西南
第六章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一、引言:从汉语的“荒”字谈起
二、农耕文明的“拓荒”话语
三、草地牧区的文明意义
四、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五、余论
第二编文本、表述和民族志
第七章“梭嘎”记事: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考察分析
一、暑期里的田野行程
二、实践着的现代理念
三、陇嘎歌声与“央视连线”
第八章“礼失求野”与“华夷关联”:生态、食俗与文化
一、中国食俗:“兴观群怨”与“礼失求野”
二、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与共食会饮
三、结语
第九章“墨尔多”之歌:多样化的文本和实践——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个案阐述
一、问题背景
二、山、神、人:三种事象
三、藏族群众、汉人、菩萨:三种观点
四、言、心、身:三种业行
第十章从文学到人类学:“民族志”对多民族文学的影响
一、问题的缘起
二、“民族志”实践的个人经验
三、“民族志”的写作环节
四、科学与人文之间?——“民族志”写作的定位
五、“民族志”写作:个人与风格
六、文体和期刊:影响“风格”的两只暗手
七、文本转换与未来趋势
第十一章族群表述:生态文明的人类学意义
一、引言:甲居故事——敬神路上的环保者
二、生态恶化与文明问题
三、多元文化:中国西部的生态遗产
四、中国崛起与东亚转型
五、结语:甲居的意义
第三编地域、世界和跨文化对话
第十二章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
一、当今世界的不同力量和价值资源
二“原住民”含义及其内外表述
三、“原住民运动”的兴起和演变
四、“原住民知识”的多重意义
五、结语
第十三章“盖娅”神话与地球家园:“原住民知识”对地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家园
二、人类行为对生态圈的影响
三、盖娅神话与原住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第十四章“我们”反对“我们”?评说亨廷顿的“新国族主义”
一、“我们”就是“我们”
二、“我们”需要“他们”
三、“我们”反对“我们”?
四、不同“我们”间的折射
第十五章族群问题与校园政治:“族群研究”在哈佛
一、引子:哈佛“展演”
二、族群研究:在哈佛及美国兴起的原因
三、“校园辩论”:多元文化时代的教育改革
四、哈佛演变:从核心课程到族群研究
五、余论
第十六章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
一、国名的翻译
二、国旗的象征
三、国歌的对比
四、“国族”的认同
五、“中”、“英”的对比
第十七章跨文化对话:“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与族群自表述
一、背景介绍
二、NMAI简述
三、与其他博物馆的比较
四、相关分析
结语“多民族文学史观”
一、引言
二、“国别文学史”的由来和影响
三、“文学国家化”的回望与反思
四、“少数民族文学”提法的拓展和突破
五、“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含义和诉求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文化艺术殿堂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在不同土地上、由不同民族孕育出的璀璨文学瑰宝。我一直对文学的多元性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那些根植于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土壤中的叙事,而《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各个民族的文学作品,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文学作品如何反观其民族的文化特质、社会变迁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身份认同。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不同文明的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长期被边缘化或被忽视的民族文学的关注所打动,它们的声音虽然可能不如主流文化那般响亮,却同样饱含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学的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致敬,它提醒着我们,理解世界,首先需要倾听那些来自不同声音的讲述。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内容与我所熟知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这种对比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也让我对“文学”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它教会我,每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其灵魂的折射,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入的文化洗礼,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让我明白,当今世界并非由单一文化主导,而是由无数个色彩斑斓的文化交织而成,而文学正是承载和传承这些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书中的分析鞭辟入里,对不同民族文学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更深刻地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乃至于生活习俗。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遥远国度的艺术家们,如何在自己的笔下勾勒出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抗争与坚持。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逻辑清晰,使得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进入到各个民族的文学世界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认同”这一概念的探讨,在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时代,民族身份的建构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无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它让我开始反思,我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那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文化。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它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让我对“人类”这个概念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在于它所涵盖的文学作品之多,更在于其深邃的洞察力。作者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各个民族的文学置于其所处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审视,展现了文学与民族精神、社会现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和叙事传统的介绍,这些在主流文化视野之外的声音,却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和民族的记忆。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常常受到主流叙事的局限,而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帮助我打破了这种认知壁垒。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文学如何成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论述,那些古老的诗歌、神话、史诗,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民族的脉搏,感受到他们共同的呼吸。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情感的语汇,这些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文学,更是解读文化,是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维度上,让我们去理解“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学是窥探一个民族灵魂的最佳窗口,而《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观察平台。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个民族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文学作品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和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基因。我被书中对那些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叙事的解读所吸引,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努力。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与外界的互动和自身的演变中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不同民族文学风格的辨析,那些细腻的情感表达,那些独特的象征意义,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情感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他者”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们自身文化视角的影响,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加客观和多元的视角,帮助我超越既有的偏见,去真诚地聆听和理解那些不同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敬畏。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由不同民族文学构成的壮丽画卷。我被书中对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学叙事的描绘所深深吸引,它们或热情奔放,或深沉内敛,都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无限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智慧、情感和生活方式的结晶。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不断挣扎与传承的民族文学的关注所感动,它们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精神不灭的象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追求全球化和共同进步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和遗忘那些独特而宝贵的民族文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文学的书籍,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启迪,它教会我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拥抱这个多元的世界,去欣赏和尊重每一个民族的独特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