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 【6号库】 学霸都在用的*级记忆术 |
| | 定价 | 39.80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石伟华 |
| 页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8040940 |
内容介绍
《学霸都用在的*级记忆术》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方式,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图像记忆法的原理及应用技巧,向中小学生普及了*级记忆法和高效学习法。作者以主人公赵小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对后进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并帮助主人公*终成功逆袭成为班里的学霸。在内容方面,本书贴近中小学课程,重点介绍了图像联想的原则和方法、罗马房间法的原理和应用、编码技术的应用、古汉语的记忆、英语单词及课文的记忆以及各类文科知识的记忆。另外,本书还精心为大家设计了21天训练手册,一定能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学习成绩。
关联推荐
1.《学霸都用在的*级记忆术》用高效记忆法快速提升学习成绩,70000 中小学生已深受影响,奉之记忆宝典。
2.故事体裁摆脱了说教,让中小学生更容易代入,时而调侃的语言风格带来更轻松更有效的阅读体验
3.举例紧密贴近中小学生课程,方法拿来就用,学以致用
目录
第*章 为什么我是学渣 001虽然差等生很容易让人与问题少年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差等生都是问题少年。差等生往往被人看不起,被人轻视甚至孤立。他们的心灵深处到底压抑着什么?谁又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感受? 不愿意面对的分数 002 父母的眼神 005 我心中的不公 006 恨无所恨 008 第*章#8195;为什么她是学霸 011 学霸往往与优秀分不开,不论走到哪里总是吸引老师、同学的目光,并很容易成为家长给孩子树立的学习榜样。但学霸的成绩真的是靠努力和死拼得来的吗? 说说学霸 012 邻家的孩子 013 一次有效的沟通 019 成绩与智商的比例 020 追逐的欲望 025 第三章#8195;来点自信吧 029第*章 为什么我是学渣 001 虽然差等生很容易让人与问题少年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差等生都是问题少年。差等生往往被人看不起,被人轻视甚至孤立。他们的心灵深处到底压抑着什么?谁又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感受? 不愿意面对的分数 002 父母的眼神 005 我心中的不公 006 恨无所恨 008 第*章#8195;为什么她是学霸 011 学霸往往与优秀分不开,不论走到哪里总是吸引老师、同学的目光,并很容易成为家长给孩子树立的学习榜样。但学霸的成绩真的是靠努力和死拼得来的吗? 说说学霸 012 邻家的孩子 013 一次有效的沟通 019 成绩与智商的比例 020 追逐的欲望 025 第三章#8195;来点自信吧 029 越是差等生越是看不起学霸,其实是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所以要完成逆袭,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孩子的自信心调动起来,让他真正地明白并坚定地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样能成为学霸。 与智商无关 030 习惯的养成 046 高效的学习方法 051 信心是关键 052 第四章#8195;记忆术的基础 053 记忆术的基础就是罗马房间法。学好罗马房间除了了解房间(地址桩)之外 ,还要有很好的图像联想能力和信息编码能力。只要能掌握好这两项基本功,再学记忆术就会容易很多。 大脑的分工 054 大脑的记忆模式 057 图像记忆初体验 064 必须掌握的密码 069 神奇的房间 087 不是房间胜似房间 100 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103 第五章#8195;必要的练习 107 技能和学习要靠不断地重复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训练才是记忆法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训练来说,*重要的是系统和坚持,因此一本系统的训练手册就显得异常必要了。 关于训练 108 完*训练手册 120 第六章#8195;开始实战吧 147 基本功练好了,应用才是我们学习记忆法的*终目的。每一个在校中小学生*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把这项技术真正落地应用到学校的各门课程上,让记忆术发挥它应有的魔力!基本功练好了,应用才是我们学习记忆法的*终目的。每一个在校中小学生*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把这项技术真正落地应用到学校的各门课程上,让记忆术发挥它应有的魔力! 古诗词的记忆 149 古汉语的记忆 181 英文单词的记忆 192 问答题的记忆 213 与数字有关知识点的记忆 221 零散知识点的记忆 228 公式的记忆 234 选择题的记忆 241 来次测试吧 245 第七章#8195;坚持与展望 247 光展望是没有用的,更多的还是要坚持。学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坚持学习就难得多了。“坚持就是胜利”不是靠喊口号就做到的,坚持也不是咬着牙死撑,而是…… 坚持才能胜利 247 做好三件事 248 展望 251 后#8195;记 257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大脑的分工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学习的知识基本上分为三类。 当然这是我分的,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你听听就是了,千万别较真。 一类是练习推理和计算的,比如数学。 一类是需要记忆的,比如语文的生字词、古诗文,英文单词,历史地理知识等。 还有一类是学会设计创造的,比如写作文。 但是这三类知识又不是完全独立的,所以没有一门课可以靠一种方法就能学好。 好吧,我来换个通俗的说法。 大脑的分工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学习的知识基本上分为三类。
当然这是我分的,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你听听就是了,千万别较真。
一类是练习推理和计算的,比如数学。
一类是需要记忆的,比如语文的生字词、古诗文,英文单词,历史地理知识等。
还有一类是学会设计创造的,比如写作文。
但是这三类知识又不是完全独立的,所以没有一门课可以靠一种方法就能学好。
好吧,我来换个通俗的说法。
其实任何一门课都需要理解、记忆、创新三种能力。
学数学,先要听懂,这就是理解。然后记住一些公式、定理,甚至解题的思路,这就是记忆。接下来还要能够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来推理和分析更难的题怎么做,这就是创新。
英语也是一样。单词虽然是死记硬背,但是也要掌握发音的规律,常用的单词的词根词缀的特点。英语的语法是先要听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去记住一些规律,日积月累。你也别跟我扯什么那些外国人学英语根本不学语法之流,我们不是老外,咱中国人学英文都是这么个套路。
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表达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只是一个能让你接受的很难理解的观点,也就是大脑的分工问题。
为什么要说这些东西?因为你理解了这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知道对付什么样的知识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了。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
左脑负责的是和数学有关的内容,包括:语言、逻辑、推理、计算、分析、概括等。
右脑负责的是和艺术有关的内容,包括:图像、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意等。
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要学这么枯燥无聊的知识呢?
因为你了解了这些,才能对后面我将讲的东西信服,否则你肯定会觉得我在吹牛不上税。
旁白:这是什么意思?说好的不死板、不枯燥呢?
好吧,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我们要记忆*简单的“勾股定理”。
在任何一个平面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是一句很拗口的话,好像数学和物理上的定理、定律都这味儿。如果仅仅是靠读背来记忆这东西是要命的,真的要命,因为往往会越背越烦,越烦越记不住。
那怎么办?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图。
其实上面那句十分拗口的话的意思是就是那两个小正形的面积加起来,正好和那个大正方形一样大。
至于为什么,管他呢?那是学霸们研究的事,我们这些学渣就不要管他为什么了,只需要记住就好了。
只要记住了这个,就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了。
那就是
a2 2=c2
如果还记不住,就想:
一个老大带着两个小弟,两个小弟合伙正好和老大打个平手。
好吧,我们折腾了这么久,现在来看看我们记住这条定理的过程中大脑是怎么干活的。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属于推理,是左脑在工作。
记住上面这个示意图的样子,基本上是右脑在工作,但是因为涉及“小加中等于大”的逻辑关系,左脑也会参与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是这个图留给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一些,这是因为右脑对图像的敏感造成的。
而*后的那个老大和小弟PK的故事,就完全是右脑的想象了。
我真的不想成为那个叨叨魏(Docto魏),估计我这辈子也成不了叨叨魏。但是如果我不叨叨,估计大家就无法理解我以后的很多做法。
所以我还得叨叨一会儿。
大脑的记忆模式
明白了大脑左右脑的分工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大脑的几种记忆模式。
我知道你可能已经很烦了,本以为很有趣的一本书竟然让我写成这个熊样,但是拜托各位再坚持一下,精彩内容马上开始。
我们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可以简单地分为这样的几种模式。
一、机械记忆
这个专业的叫法是声音记忆,就是没有规律、没有意义,完全靠死记硬背。比如:刚开始学记单词的时候,脸face、手hand等,我们就是不停地叨叨。Face—f-a-c-e,face—f-a-c-e,face—f-a-c-e……叨叨一段时间后就记住了,这就叫死记硬背。
这种方法的效率是很低的,而且*主要的是这种方法在叨叨的时候很容易走神。不仅仅背英文单词是这样,背其他的知识也是如此,虽然嘴里在叨叨着应该记的东西,但是神思早不知道游到哪里去了。
这也是本学霸之前学习时间长但是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种能力必须要有,而且越是从小时候锻炼,这种记忆能力就会越强,希望那些比我还年轻的弟弟妹妹们一定不要小看这种记忆方法。这种死记硬背的能力如果从很小就开始锻炼,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可能达到一个顶*,而且这种超人的记忆力能够保持10~15年的时间。但如果过了15岁再去训练这种能力,基本上效果就不好了。因为这种记忆方法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退化,要是到了我们父母这个年龄,那简直……
不说了,我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我妈之所以成为我妈,而没有成为我小姨那样的天才了。
原因就是小时候我妈没努力,长大了就——没脑子。
所以,在看我的书的弟弟妹妹们,如果你们还年轻,一定要努力啊。
我已经“老”了,哈哈哈哈,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和爹娘比我还是孩子,但是和小学生比我已经失去了很多的机会。不过没关系,年龄的增长只是让我们机械记忆的能力不再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了,但是我们还有其他的法宝。
我们的法宝就是:
二、逻辑记忆
这又是什么东东?
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师们天天在我们耳边叨叨的那句“要学会先理解再记忆”。比如《三字经》就比《道德经》好记得多,为什么?因为《三字经》都是三个字一句,而且平仄押韵,朗朗上口。
这和理解有什么关系?琅琅上口了应该是更适合机械记忆啊!
我知道很多人会这么问,但你们只回答对了一半。像《三字经》包括各种诗词,它们的这种韵律本身就是一种规律,就是一种逻辑,也就是我们理解的一种。
我们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
比如记一串数字:
3.1415926535897932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圆周率。这个记起来很不容易,可能需要重复很多遍才能记住。
但是如果记下面这串数字就容易得多。
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虽然这串数字比刚才那串要长得多,但是只需要看一遍就记下来了,根本不需要去反复地重复,甚至连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图像记忆法都不需要,因为它太有规律了。
没有发现规律的同学们,建议去买块豆腐撞一下吧,你的智商我只能说服了。
其实逻辑记忆不仅只用于记数学的东西,对古诗、历史、地理等各门功课甚至连英文单词的记忆都会用到。
比如:
lackoad 黑板: lack 是黑色, oad 是木板,加起来就是黑板。
asketall 篮球: asket 是篮子,all 是球,加起来就是篮球。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果一样东西既没有规律可循,读起来又不能琅琅上口,而且还不想死记硬背的话,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有!
那就是:
三、图像记忆
说到图像记忆,我先跟大家聊聊小时候的一些事。
如果你搬过几次家,那你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个家的样子吗?不管是已经过去五年还是十年,家里每件家具摆放的位置你都历历在目,甚至当时哪个桌子上经常摆放着什么东西,墙上有什么画,你曾经在哪面墙上涂鸦过什么字你也都会记得清清楚楚。
其实并没有人让你刻意去记过这些东西,这就是图像记忆的效果。
如果对我们想要记忆的东西能够达到这个效果,那就厉害了。
其实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比较特殊的例子。
比如某一*,我们俩约定好时间和地点,在游乐场见面。这个游乐场你以前去过,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那我到哪里去找你呢?
第*种方法,你告诉我说:
你从游乐场的西门进,一直向前走,注意路的右边有个椭圆形的小亭子。看到小亭子后左转,进入这个区域后,里面有个由五个圆环组成的隧道,我就在隧道前面的空地上等你。
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觉?如果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地方,我是感觉有些晕,即使到时候费半天劲能顺利到达约定地方,在脑子里也会感觉到不踏实的感觉。
总之,听着头晕。
那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我轻松地找到约定的地方呢?
有,比如你手里有一张游乐场的照片,你只需要告诉我就在下图中箭头指示的位置等我,我看一眼照片三秒就可以记住了。
这就是图像记忆的神奇之处。
你肯定会问,如果手头上没有照片呢?
很简单!画一张。
对,就是拿手画一张图,也比语言描述的效果好很多倍。
旁白:老大,我能手绘到这种效果我就当画家去了!
画不到这种效果也没关系,你画一张示意图总可以吧。
如果说这个你也画不出来,我只能说你去找块豆腐撞一下吧。
我们回到刚才的主题,就是图像记忆模式。
通过上面的例子,应该深切地体会到图像记忆的效果了。其实图像记忆不仅能用于指示地图和路线,还可以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我们还不认字的时候,我们是怎么看书的。
很多的书,我们能记清哪一本上面有什么,或者说哪本书放在什么地方,让哪个小朋友拿走了。有时候我们在给大人表述的时候可能说半天大人也不能明确地知道我们所说的到底是哪一本,但是我们自己的头脑中是有清晰的印象的。
大人是靠书名来区分不同的书的,比如这本书是某某出版社哪一年出版的《西游记》,那一本是谁谁谁写的《×××》;而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孩子靠什么记忆那么多的书呢?
就是靠图像。
小时候我们肯定看过很多的套装书,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套有20本或者更多,这几十本书封面的风格是非常相近的,甚至有些书的封面会印刷得完全一样,只是题目不一样。这也阻挡不了小孩子用图像记忆来区分它们,并精准地记住它们每一本的特点。
这一点成人是做不到的,只有不识字的孩子天生具有把文字当成图像来记忆的能力。
比如《小红帽》和《灰姑娘》这两本书。对于成人来说,就完全靠文字其实也就是逻辑记忆模式来记忆。而孩子根本不认识字,在他们眼里,这六个字和画在纸上的星星、月亮、圆圈、三角形没有什么区别。
孩子们的大脑会自然地根据字的形状来联想出很多奇怪的联系把文字和内容联结起来,当然这个前提是有成人告诉他了“小红帽”是小红帽,“灰姑娘”是灰姑娘。他们就会根据我们讲给他听的描述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小红帽的形象,然后和“小红帽”这三个字的形象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他们具体是怎么联想的、怎么做到的,已经无从考评了,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的年龄,他们还没有把这个问题抽象出来然后讲给你听的能力,所以我们长大了,认字了,对这个就只能是一团雾水了。
我讲这个只是想让大家明白。我们的大脑对图像的处理能力是非常强悍的。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唤醒大脑的这个功能。
显示全部信息
重塑思维,激发潜能:解锁高效学习与深度思考的钥匙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时代,学习能力和思维深度已成为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渴望主动掌握知识,更希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触类旁通,甚至创造新的见解。然而,许多人在学习的道路上,常常被遗忘、理解困难、逻辑不清等问题所困扰,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 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易于实践的学习方法论。它并非提供某个学科的速成秘籍,也不是罗列零散的记忆技巧,而是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能够帮助您“学得进、记得牢、用得好”的思维训练体系。我们将一同探索人类大脑的学习机制,揭示那些被普遍忽视但至关重要的学习原则,帮助您摆脱无效的学习模式,拥抱更高效、更有趣的学习方式。 一、 理解学习的本质: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构建 传统的学习模式往往侧重于信息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将学习视为一个单向度的知识输入过程。然而,真正的学习并非如此。它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是将外部信息内化、整合,并与已有知识体系建立连接,最终形成个人认知结构的过程。 本书将首先带领您认识学习的真正本质。我们将探讨: 大脑如何处理和存储信息: 了解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记忆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将揭示为什么许多信息我们在学习时能够理解,但很快就会遗忘,并提供克服这一困境的策略。 理解的深度与记忆的牢固程度: 阐释“理解是最好的记忆”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将分析不同层次的理解(字面理解、推理理解、应用理解)如何影响记忆的持久性和提取能力。 主动学习的四个关键要素: 探索如何通过关注、理解、编码和提取这四个环节,将学习从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构建,从而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 突破记忆瓶颈:掌握科学的记忆策略 记忆,是学习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许多人在记忆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认为自己“记性差”。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本书将为您揭示一系列经过科学验证的记忆策略,让记忆变得轻松而高效。 我们将深入讲解: 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如何利用大脑天生的联想能力,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并通过夸张、奇特、生动化的想象来加深记忆。我们将教授您构建“记忆宫殿”等空间记忆法,以及如何运用关键词、故事串联等方法,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易于记忆的“心像”。 编码的艺术: 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其更易于被大脑储存和检索。这包括如何提取核心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用缩略语、首字母串联等技巧。 间隔重复的科学: 揭示遗忘曲线的规律,并讲解如何通过科学的间隔重复,在最恰当的时间点进行复习,从而将信息牢牢地固化在长时记忆中。我们将介绍不同的间隔重复策略,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情绪与记忆的关联: 探讨情绪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学习如何利用积极情绪来增强记忆,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负面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三、 锻造逻辑思维:让思考更有深度与条理 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是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创造。逻辑思维是支撑深度思考的基石。本书将引导您系统地训练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将为您呈现: 概念的精确把握: 学习如何准确地定义概念,区分相似概念,避免模糊不清的理解。我们将通过分析常见的逻辑谬误,帮助您提升辨别信息真伪和判断的准确性。 因果关系的深度探究: 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我们将教授您如何进行溯因分析、推因判断,以及如何避免“相关不等于因果”的误区。 结构化思考的力量: 学习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理清思路,形成清晰的思考框架。我们将介绍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等工具,帮助您构建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体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习如何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我们将引导您学会质疑、分析、评估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类比与迁移的应用: 学习如何通过类比相似的概念或情境,来理解和解决新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领域,触类旁通。 四、 智慧训练:融会贯通,形成学习智慧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技巧,我们还需要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内在的学习智慧,让它们成为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本书将带领您: 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系统: 根据您的学习特点、目标和偏好,设计一套最适合您的学习流程和方法组合。 提升元认知能力: 学会“思考如何思考”,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克服学习惰性与拖延: 探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提供实用的策略来激发学习动力,战胜拖延,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将学习融入生活: 强调学习并非局限于书本,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如何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持续成长的学习者: 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更新。 本书适合谁? 本书面向所有渴望提升学习效率、深化思维能力的人群: 学生群体: 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无论是备考升学还是深入专业学习,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强大的学习支持。 职场人士: 在职业发展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是必然要求。本书将帮助您更快地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终身学习者: 对知识充满好奇,希望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提升自我价值的每一位学习者。 对思考和认知感兴趣的读者: 任何希望了解大脑如何运作,如何更有效地思考的人。 结语 学习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而掌握科学的方法,就是为这段旅程插上翅膀。本书提供的并非简单的技巧集合,而是一套完整的思维升级方案。它将帮助您重新认识学习,掌握记忆的奥秘,锻造锐利的逻辑思维,最终成为一个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重塑思维、激发潜能的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