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29)--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
定价:18.00元
作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46502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现代渔业的今天,召开“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学术沙龙,为广大水产生物技术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针对我国现代渔业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讨水产生物基因资源发掘的*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基因资源在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种质鉴定和物种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探索采用基因资源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本书收录了虾贝功能基因的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基因资源开发与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根据不同家系QTL结果的比较及数量性状研究战略等二十多篇论文。
目录
功能基因在养殖鱼类生殖生长调控与苗种规模化繁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基因资源、种质鉴定与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现状与前景
虾贝功能基因的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资源开发与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
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
根据不同家系QTL结果的比较及数量性状研究战略
水产生物基因/标记选择育种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水产生物航天搭载技术与诱变育种前景探讨
基因资源与养殖鱼类种质改良
鱼类基因资源发掘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生物种质鉴定和育种上的应用
基因设计育种,水产育种的高境界
分子标记应用于水产种质鉴定
鱼类基因操作技术的创新及其在鱼类遗传育种当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及其在水产生物物种鉴定和保护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在水产生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基因组信息在遗传评估中的应用
从微生物基因组变异看水产病害预警与控制策略
海水养殖生物抗病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水产病害的预防检测新技术
鱼类基因资源的鉴定与病害防治
鱼类性状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鱼类基因数据库与生物信息学在鱼类基因开发上的应用
分子标记与水产种质鉴定和物种保护
专家简介
部分媒体报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作者在探讨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的结合时,并非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视角,而是巧妙地融合了生物学、遗传学、经济学,甚至还触及了政策法规的层面。这一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基因”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的书。书中的一些章节,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基因技术来克服传统渔业面临的瓶颈,例如过度捕捞、病害频发、生长缓慢等问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基因资源”的定义和挖掘的细致,它不仅仅是现成的基因序列,更包括了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性利用。读到关于基因多样性保护的部分,我更是深思,在追求效率和产量的同时,如何不牺牲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长期考量的课题。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读者,也能逐步理解其中奥妙,进而对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学术沙龙系列中,绝对算是一股清流。它并没有选择那些“高冷”到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学术话题,而是聚焦于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充满前沿科技的领域——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既有严谨的学术分析,又不乏引人入胜的叙事。特别是书中的一些案例,讲述了科研人员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利用基因技术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励志色彩。它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将抽象的基因概念,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工具。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听一场精彩的讲座,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受到启发。对于那些对科技进步、农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不容错过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29)--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不是渔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书里关于基因资源如何驱动现代渔业发展的论述,却意外地抓住了我的兴趣。书中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国家如何通过改良鱼类基因,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抗病性,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逻辑,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渔业育种中的应用,让我看到了未来渔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也引发了我对于可持续发展和伦理边界的思考。作者的文笔流畅,引用的参考文献也相当广泛,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底。读完这本书,我对“现代渔业”不再是仅仅停留在捕捞和养殖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前沿的认知高度。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地为我揭开基因与渔业之间神秘的面纱,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对其背后逻辑有初步理解的“小明白”。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渔业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关于“基因组学在鱼类选育中的应用”这一章节深深吸引。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基因测序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育种家们更精准、更高效地培育出优质的鱼类品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功能基因挖掘”和“性状改良”的论述,这让我了解到,原来我们吃的美味海鲜,背后可能经历了如此精密的科学研究。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坏”的基因区别,而是对基因功能的深入理解,从而实现对鱼类生长速度、抗逆性、肉质等关键性状的优化。这种科学的、有目标性的育种方式,与过去依靠经验的传统育种有着天壤之别,也预示着未来渔业的巨大潜力。读完这本书,我再看待餐桌上的鱼,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基因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启发。其中关于“基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风险评估”的章节,让我看到了作者在科学严谨性之外,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考量。它并没有一味地歌颂基因技术的伟大,而是审慎地讨论了基因改造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基因多样性的潜在威胁等等。这种平衡的视角,反而让我更加信服书中的观点。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研究数据和专家观点,对这些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和规避建议。这让我明白,任何一项科技的进步,都应该建立在对风险的充分认识和有效控制之上。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科学内容的传授,更在于其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认识到科技发展需要兼顾效率与安全、进步与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