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纪念版)
定价:38.00元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63766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获20多项图书大奖靠口碑狂销500万册 被译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适合爸爸、妈妈也适合老师的教育经典 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实用,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内容提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部家庭教育著作,2009年一经出版发行,即引起巨大轰动,数年来一直高居各大图书榜或前列,版在全球总已近600万册。荣获二十多项大奖。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文化精髓,紧贴现实,呈现了优质教育的做法和魅力,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著作晦涩艰深的现象,在普及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形成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的。直接推动了中国家庭教育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家庭教育理念和世界*水平接轨,并开始对外形成影响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且在所有出版国家和地区均得到好评。CCTV“新闻联播”、“朝闻天下”、“面对面”等多个栏目,以及境外的《华尔街日报》等上百家媒体曾对本书及作者进行报道和专访。
目录
改版前言序言前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 “打针有些疼” 2 不要捉弄孩子 3 给小板凳揉揉疼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 像牛顿一样 7 古诗滋养的孩子 8 给孩子“犯错误权”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 让孩子识字不难 2 开“小卖部” 3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 学习能力强 4 修得一支生花笔 5 “好阅读”与“坏阅读” 6 阅读需要诱惑 7 不看“有用”的书 8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 写作文的大技巧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 遇到一个“坏小子” 5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 “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 替孩子写作业 4 不写“暴力作业” 5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 不考100分 7 考好了不奖励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 “不管”是好的“管” 5 做“听话”的父母 6 学会开“家长会” 7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 女儿的“隐私” 2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 4 不怕小动物 5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 永远正确的家长失败 7 开“提意见会” 8 让孩子成长得更安全些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 不上学前班 3 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 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尹建莉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作者的女儿——本书案例主角——品学兼优,北京市市级三好生,曾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2013年获得美国长春藤盟校硕士学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梯,每一章都在前一章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尊重差异性”这一主题的坚持。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好孩子”的模板,要求孩子在学习、性格、特长上都要达到某个“平均高分”,而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它鼓励我们去发现并赞美孩子身上那些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哪怕那个特长在世俗眼光里并不“有用”,比如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研究昆虫的习性,这曾被我视为“不务正业”。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为他建立一个专门的观察角,为他购买相关的图鉴,这种支持让他找到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这种“看见”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让亲子关系从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演变成了一种“合作与共创”的关系。这本书对“个性化教育”的阐述,无疑是极具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朴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术语,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阿姨在跟你娓娓道来她多年摸索出来的“育儿经”。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具体情境时所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她把孩子的注意力比作一个容易分散的小火苗,需要用耐心和持续的关注去“添柴”,而不是一下子浇一盆冷水。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抽象的教育原则变得具体可操作。我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了其中一个“五分钟有效倾听法”,就是无论多忙,都要给孩子一个完全不被打扰的五分钟时间,专注于倾听他们想说的任何事,哪怕只是关于游戏里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明显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交流的深度也大大提升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你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培养了孩子多少面对挫折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教会了我如何更有智慧地“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去尝试、去犯错,并在错误中汲取教训。这种“退后一步,观察支持”的理念,颠覆了我过去那种事事插手的习惯。
评分从装帧质量上来说,这个纪念版的纸张手感非常棒,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页的排版也疏朗有致,重点内容做了适度的强调处理,方便快速回顾。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陪伴式”的教育哲学,它教会的不是具体的技巧,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框架。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让你在短时间内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后就束之高阁。相反,它更像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工具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会在不同的阶段重新解读书中的某些段落,总能获得新的感悟。比如,在青春期来临时,书中关于“边界感”的探讨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没有贩卖焦虑,反而让人感到一种强大的心锚感,它让你相信,只要父母保持学习和调整的姿态,就一定能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它不仅仅是写给父母看的,我认为,如果成年人都能用书中的这种同理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内容在某些方面是具有挑战性的,它要求父母审视自己过往的教育模式,并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作者剖析了父母自身未被满足的情绪需求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对孩子发火,过后又深感愧疚,但又不知道如何真诚地道歉和弥补。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情绪降温”步骤,核心在于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我个人心性修炼的一次深度洗礼。我开始学习在感觉自己要爆发前,先给自己一个物理上的暂停,比如去另一个房间待几分钟,深呼吸几次。这种自我觉察的训练,让我的“育儿模式”从“反应式”转变成了“建设式”。很多资深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些道理很简单,但对于初为人父母,或者陷入长期育儿困境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它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改变永远不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力量感,那种淡淡的米黄色调,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让人一拿在手就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我记得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就被其中一些关于亲子沟通的案例深深吸引住了。作者非常细腻地描绘了现代家庭中常见的误解与摩擦,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渴望独立,而父母却常常因为爱而过度保护,那种微妙的心理拉锯战,简直就像是把我自家客厅里的场景搬到了纸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换位思考”策略。她不是一味地指责某一方,而是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让父母理解孩子的心声,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说教育不是驯服,而是引导,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在此之前,我总觉得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听话,照着我的既定路线走。但读完后,我开始尝试放下一些执念,更多地去倾听孩子那些看似“幼稚”的想法,并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这种视角的转变,让我们的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冲突也随之减少了许多。那种感觉就像是,原本紧绷的弦松弛下来,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这种注重内在情感联结的教育理念,才是真正持久有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