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
:69.00元
售价:48.3元,便宜20.7元,折扣70
作者:韩志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11529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系统讲解了LTE的基本原理和组网关键解决方案《LTE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注重技术理论、技术标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仅包括了LTE基本原理,还给出了未来LTE部署应用解决方案。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以LTEFDD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LTE的基本原理和组网关键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LTE概述及技术标准进展、LTE关键技术、LTE无线接入网架构、空中接口协议、LTE物理层过程、QoS、调度及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SON技术、EMBMS、LTE无线网络规划(包括频率组网、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系统间干扰、室内分布系统、传输需求等)。《LTE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本书可以为从事LTE网络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运营商、设备商、规划设计院所及大院校从事LTE技术研究的师生提供参考。
章 引言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1.2 LTE与WCDMA技术对比
1.2.1 WCDMA技术概述
1.2.2 LTE技术概述
1.2.3 LTE与WCDMA技术对比
1.3 EPC核心网与业务
1.3.1 EPC核心网
1.3.2 LTE业务
1.4 LTE发展状况
1.5 参考文献
第2章 LTE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OFDM技术
2.2.1 概述
2.2.2 OFDM的基本原理
2.2.3 OFDM技术的优点
2.2.4 OFDM技术的缺点
2.3 MIMO技术
2.3.1 概述
2.3.2 MIMO技术的应用
2.3.3 自适应MIMO
2.3.4 天线配置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LTE无线接入网架构
3.1 概述
3.2 功能划分
3.2.1 概述
3.2.2 eNB功能
3.2.3 MME功能
3.2.4 S-GW/P-GW功能
3.3 LTE无线接入网接口
3.3.1 空中接口
3.3.2 S1接口
3.3.3 X2接口
3.3.4 E-UTRAN对HeNB的支持
3.4 参考文献
第4章 LTE空口协议
4.1 物理层
4.1.1 概述
4.1.2 帧结构
4.1.3 下行链路传输技术
4.1.4 上行链路传输技术
4.1.5 传输信道处理流程
4.2 MAC层协议
4.2.1 MAC层结构和功能
4.2.2 信道及信道映射
4.2.3 MAC过程
4.2.4 PDU结构
4.3 RLC层协议
4.3.1 RLC层结构和功能
4.3.2 RLC过程
4.3.3 PDU结构
4.4 PDCP层协议
4.4.1 PDCP层结构和功能
4.4.2 PDCP过程
4.4.3 PDU结构
4.5 RRC层
4.5.1 RRC层功能
4.5.2 系统信息
4.5.3 连接控制
4.5.4 测量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LTE物理层过程
5.1 小区搜索过程
5.1.1 小区初始搜索过程
5.1.2 邻小区搜索过程
5.2 随机接入过程
5.2.1 基本原理
5.2.2 应用场景分析
5.3 功率控制
5.3.1 上行功率控制
5.3.2 下行功率分配
5.4 链路自适应
5.4.1 下行
5.4.2 上行
5.5 参考文献
第6章 QoS、调度与无线资源管理
6.1 QoS
6.1.1 概述
6.1.2 EPS承载业务架构
6.1.3 QoS参数
6.2 调度
6.2.1 常用调度算法
6.2.2 上下行调度
6.2.3 半持续调度
6.3 承载控制
6.4 接入控制
6.5 连接态移动性控制
6.6 拥塞控制
6.7 动态资源分配和包调度
6.8 负载均衡
6.9 小区间干扰协调
6.10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性管理
7.1 IDLE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7.1.1 寻呼
7.1.2 小区选择和重选
7.2 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7.2.1 LTE系统内的移动性
7.2.2 LTE与2G、3G之间的移动性
7.3 参考文献
第8章 SON技术
8.1 SON的架构和功能
8.1.1 SON的架构
8.1.2 SON的主要功能
8.2 SON的关键技术
8.2.1 自动邻区关系
8.2.2 移动性鲁棒性优化
8.2.3 移动性负载均衡
8.2.4 自动PCI规划
8.2.5 随机接入优化
8.2.6 小区间干扰协调
8.2.7 eNB覆盖和容量优化
8.3 SON总结
8.4 参考文献
第9章 E-MBMS
9.1 E-MBMS逻辑结构
9.1.1 E-MBMS网络架构
9.1.2 E-MBMS网元和接口
9.2 E-MBMS的承载
9.3 E-MBMS的信道结构
9.4 E-MBMS的传输方式
9.4.1 E-MBMS传输区域
9.4.2 MBSFN传输区域
9.4.3 MBSFN传输内容同步
9.5 E-MBMS的应用场景
9.5.1 流媒体业务
9.5.2 信息广播业务
9.5.3 数据下载业务
9.5.4 交互类业务
9.6 参考文献
0章 LTE无线网络规划
10.1 LTE频谱资源
10.1.1 ITU对LTE频谱的划分情况
10.1.2 3GPP对LTE频谱的研究情况
10.1.3 国内对LTE频谱的研究和划分情况
10.1.4 小结
10.2 LTE频率规划
10.2.1 LTE同频组网的可行性
10.2.2 LTE同频组网的干扰解决方案
10.2.3 网络部署建议
10.3 LTE覆盖规划
10.3.1 概述
10.3.2 LTE链路预算参数
10.3.3 LTE覆盖预测
10.3.4 覆盖增强技术
10.3.5 小结
10.4 LTE容量规划
10.4.1 用户模型分析
10.4.2 单站平均吞吐量估算
10.4.3 单站用户数估算
10.4.4 小结
10.5 LTE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干扰分析
10.5.1 干扰分析原理
10.5.2 LTE FDD与TD-LTE的干扰分析
10.5.3 LTE与GSM系统的干扰分析
10.5.4 LTE与UMTS系统的干扰分析
10.5.5 2 500~2 690MHz LTE与射电天文系统的干扰分析
10.6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
10.6.1 LTE室内覆盖概述
10.6.2 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10.6.3 室内覆盖规划
10.6.4 室内建设方案
10.6.5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结
10.7 LTE接入网传输规划
10.7.1 LTE传输概述
10.7.2 LTE传输组网技术
10.7.3 LTE传输解决方案
10.7.4 LTE传输需求
10.7.5 接入网传输规划
10.8 参考文献
1章 LTE无线网络性能
11.1 LTE小区覆盖
11.2 LTE用户峰值速率
11.3 LTE小区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11.3.1 小区吞吐率
11.3.2 频谱效率
11.4 LTE时延
11.5 室内分布系统性能
11.5.1 概述
11.5.2 单通道建设方案性能
11.5.3 双通道单极化天线建设方案性能
11.5.4 双通道双极化天线建设方案性能
11.5.5 不同方案性能对比分析
11.6 参考文献
2章 LTE-A简介
12.1 概述
12.2 关键技术
12.2.1 载波聚合
12.2.2 增强的干扰协调
12.2.3 无线中继技术
12.2.4 多点协作传输与接收
12.2.5 增强的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12.3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技术前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们来说,它简直就是一本“武功秘籍”。我一直好奇,LTE FDD技术那复杂的多址接入和信道编码到底是如何在实际网络中落地生根的。这本书似乎没有直接给我详细的代码实现,但它在原理层面的剖析,简直是层层递进,让人茅塞顿开。我记得我以前读那些标准文档的时候,就像在迷宫里打转,很多概念都是孤立的。但这本书巧妙地将物理层、MAC层乃至更上层的交互串联了起来,描绘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图景。比如,它对小区间干扰抑制和MIMO预编码的介绍,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描述,而是结合了实际场景的优化思路,让我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能立即联想到优化KPI的具体方向。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对于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更多的是在“为什么”和“如何做到的”层面下了深功夫,而不是单纯罗列技术参数。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时,主要是冲着“网络规划”这部分去的,因为在实际部署4G网络时,选址、覆盖预测和容量规划是最头疼的几个问题。坦白说,这本书在规划层面的探讨,没有直接给出某款商业规划软件的操作手册,但这恰恰是它的高明之处。它没有被具体的工具版本所束缚,而是深入挖掘了规划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数学模型。比如,对于传播模型参数的选取、干扰裕度(IMD)的计算原则,它都有深入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对异构网络(HetNets)中功率控制策略的讨论,这在现有的大多数规划书籍中常常被一笔带过。这本书把不同场景下的路径损耗模型差异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对“规划”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画圆圈覆盖,而是一门平衡性能、成本与资源分配的艺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应对复杂城区和郊区环境的挑战,心里有了一张更清晰的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本身就是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现场专家,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多年积累的“内功心法”。它很少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而是倾向于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引导读者深入。举个例子,关于切换性能的章节,它没有止步于定义“硬切换”和“软切换”,而是深入探讨了测量报告的生成机制、时间窗口的选取对乒乓切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RRC连接建立/释放参数来平滑用户体验。这些都是在实际网络调优中,最常被拿出来反复折腾的参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仿佛作者正在我的耳边,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调试一个棘手的性能问题。它侧重于“认知升级”,而非“参数速查表”,这一点非常符合我希望提升自己综合分析能力的需求。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介绍3GPP协议栈标准细节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切入点显得更加“务实”和“问题导向”。我发现它在介绍完一个技术点后,往往会紧接着分析该技术在真实大规模部署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和Trade-off。比如,当讨论到上行链路的SC-FDMA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正交性的优势上,而是深入分析了功放效率和多址干扰对终端发射功率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反作用于小区的整体容量。这种双向的、辩证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技术局限性的认知。它教会我,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完美的银弹,工程优化就是在不断地权衡和取舍中寻找最优解。这种思维训练,比单纯记住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要重要得多,因为它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工程思维。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在处理“网络演进”和“向5G过渡”这个话题时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将FDD技术视为一个终点,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节点来考察。它用一种非常前瞻性的眼光,解释了为什么FDD在特定频段和场景下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清晰地指出了其固有的限制。这种对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的把握,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技术选择背后的商业逻辑和频谱限制。阅读下来,我不仅对LTE FDD的“现在”有了更扎实的理解,也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为后续的技术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行业趋势分析报告,披着技术原理的外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