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电路项目化教程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钱裕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3012211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整体编写思路是“模块化 项目化”,模块化突出的是以“被测物理量为研究对象”,每个模块由若干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以某一个具体传感器应用设计为依托。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检测技术及传感器基础知识;典型传感器及其应用:主要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智能化数字传感器等;物联网与传感器网;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前段时间尝试着去接触一下现代的物联网(IoT)项目开发,结果被各种协议和云平台搞得焦头烂额。幸好朋友推荐了我那本关于《云端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的书。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只盯着单片机或某一个具体的开发板,而是将整个物联网的生态系统都囊括了进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MQTT和CoAP协议的深入剖析,作者不仅解释了它们的报文结构和工作原理,还详细对比了它们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优劣,这对于我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合适的通信方案至关重要。更绝的是,书中还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讨论边缘智能的部署策略,如何将轻量级的机器学习模型部署到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进行初步数据处理,这绝对是走在了技术前沿。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阅读它就像是听一位行业资深专家在做深度讲座,每一个论断都有数据和事实支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把握,绝对是技术进阶的必备读物。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最近在研究的关于《高精度信号调理与模数转换技术》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面向那些对前端信号处理有苛刻要求的应用,比如医疗仪器或精密测量设备。作者对噪声抑制和抗干扰设计着墨甚多,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本“防噪圣经”。从基础的滤波器设计(从巴特沃斯到切比雪夫,再到椭圆滤波器的适用场景分析),到运放的选型标准(考虑失调漂移、共模抑制比等关键参数),讲解得细致入微。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ADC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技术,书里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软件算法来修正硬件固有的精度缺陷,这种软硬件结合的思路非常实用。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极其出色,复杂的电路原理图和时域/频域分析图都清晰明了,让人在面对复杂的数学推导时,也能保持清晰的思路,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高精度数据采集工作的工程师。
评分哇,最近终于啃完了手头上的那本《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刚刚入门的“小白”量身定做的。首先要夸赞的是,作者在讲解基础概念时,那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明了。我之前在网上看各种零散的教程,总觉得知识点之间缺乏系统性,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但这本书不同,它把硬件接口、软件编程、实时操作系统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串联起来,让人感觉不再是面对冰冷的芯片和代码,而是在和一套精密的工具打交道。特别是关于中断服务程序和任务调度的那几章,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用流程图和伪代码的结合,把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同步互斥问题讲解得透彻无比。而且,书中每一个理论点后面都紧跟着一个小的实践案例,比如如何点亮一个LED、如何读取一个简单传感器的数据,这种“学完即用”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说实话,写得这么细致、这么有条理的教材现在真不多见了,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空洞理论,读起来酣畅淋漓,成就感爆棚。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工业控制领域,对可靠性和实时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寻觅了一本专注于《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著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折服。它没有停留在基础的RTOS内核讲解上(虽然也涵盖了但点到为止),而是直接切入到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和故障恢复机制。作者大量引用了实际工业现场的案例,比如某大型生产线的同步问题、PLC之间的冗余备份策略等,这些实战经验的融入,让书本上的理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直接拿来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工具箱”。特别是它对时间触发(TT)和事件触发(ET)混合调度算法的分析,考虑到了系统在动态负载下的性能边界,这种对“硬实时”的极致追求,是其他偏向消费电子的教材里难以见到的。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高,需要一定的控制理论基础,但对于希望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盏指明灯,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在整理一套关于《面向特定领域处理器(DSP/FPGA)的并行计算优化》的教程。这本书的风格非常前卫,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串行思维定式,直奔主题地探讨如何在异构架构上榨取最大性能。它不是一本单纯的编程手册,而更像是一本“性能调优艺术指南”。书中对流水线深度、缓存命中率、指令级并行(ILP)的利用等概念的阐述,完全是从硬件结构出发,去指导软件的编写。例如,它对比了在ARM Cortex-M系列和TMS320C6000系列DSP上实现同一FFT算法的性能差异,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汇编级优化建议,这对于想突破现有算法性能瓶颈的开发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的语言有一种强烈的“工程师气质”,直截了当,不绕弯子,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实实在在的优化技巧和陷阱规避之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让代码跑得更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盲目地堆砌代码,而是学会了如何与底层硬件“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