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
定价:38.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0.3元,折扣72
作者:高吉祥,刘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1211608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三相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网络函数,二端口网络,网络图论基础,状态方程和非线性电阻电路。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同时注意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类、电子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和一般分析方法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1.2 电路中常见的元器件及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基本定律
1.2.1 欧姆定律
1.2.2 基尔霍夫定律
1.2.3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3 等效电路
1.3.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1.3.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1.3.3 电压源、电流源等效及其互换等效
1.3.4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1.3.5 电阻△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
1.4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4.1 2 b 法
1.4.2 b 法
1.4.3 网孔法
1.4.4 节点法
1.5 电路的基本定理
1.5.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1.5.2 替代定理
1.5.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1.5.4 大功率传输定理
1.5.5 互易定理
1.6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1.6.1 本章小结
1.6.2 典型题解
习题1
第2章 正弦稳态电路
2.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2.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1.2 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2.1.3 同频率正弦电流、电压的相位差
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2.2.1 复数及其运算
2.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2.3 相量图
2.2.4 相量的有关运算
2.3 正弦稳态下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2.3.1 电阻元件
2.3.2 电感元件
2.3.3 电容元件
2.4 阻抗和导纳的串联与并联
2.4.1 二端网络阻抗和导纳的定义
2.4.2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2.4.3 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
2.5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5.1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5.2 电路的相量模型
2.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6.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2.6.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2.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7.1 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
2.7.2 功率因数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2.7.3 复功率
2.7.4 大功率传输定理
2.8 谐振电路
2.8.1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2.8.2 串联谐振电路
2.8.3 并联谐振电路
2.9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2.9.1 本章小结
2.9.2 典型题解
习题2
第3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
3.1 耦合电感元件
3.1.1 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
3.1.2 同名端
3.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3.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3.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3.2.3 去耦等效电路
3.3 空心变压器
3.3.1 原边等效电路
3.3.2 副边等效电路
3.4 理想变压器
3.4.1 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3.4.2 理想变压器变换阻抗的性质
3.5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3.5.1 本章小结
3.5.2 典型题解
习题3
第4章 三相电路
4.1 三相电压
4.2 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平均功率
4.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4.3.1 有中线时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4.3.2 无中线时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4.4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4.5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4.5.1 本章小结
4.5.2 典型题解
习题4
第5章 动态电路的分析
5.1 引言
5.1.1 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5.1.2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阶数
5.1.3 暂态过程的分析方法
5.2 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5.3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5.3.1 一阶电路的响应
5.3.2 二阶电路的响应
5.4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
5.4.1 拉普拉斯变换
5.4.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5.4.3 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拉普拉斯反变换
5.4.4 用运算法求解暂态过程
5.5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5.5.1 本章小结
5.5.2 典型题解
习题5
第6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6.1 非正弦周期性电压、电流
6.2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及频谱
6.2.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6.2.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频谱
6.3 非正弦周期性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6.3.1 有效值
6.3.2 平均值
6.3.3 平均功率
6.4 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的计算
6.5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6.5.1 本章小结
6.5.2 典型题解
习题6
第7章 网络函数
7.1 网络函数的定义和分类
7.1.1 网络函数的定义
7.1.2 网络函数的分类
7.2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及其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7.2.1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7.2.2 极零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7.3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与频率响应的关系
7.4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7.4.1 本章小结
7.4.2 典型题解
习题7
第8章 二端口网络
8.1 双口网络
8.2 双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8.2.1 Z 参数
8.2.2 Y 参数
8.2.3 T 参数
8.2.4 H 参数
8.2.5 双口网络参数间的关系
8.3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8.3.1 Z 参数等效电路
8.3.2 Y 参数等效电路
8.4 双口网络的连接
8.4.1 双口网络的串联
8.4.2 双口网络的并联
8.4.3 双口网络的级联
8.5 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与特性阻抗
8.5.1 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8.5.2 传输网络函数
8.5.3 特性阻抗
8.6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8.6.1 回转器
8.6.2 负阻抗变换器
8.7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8.7.1 本章小结
8.7.2 典型题解
习题8
第9章 网络图论基础
9.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9.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和KCL、KVL方程的矩阵形式
9.2.1 关联矩阵 A
9.2.2 回路矩阵 B
9.2.3 割集矩阵 Q
9.2.4 矩阵表示的KCL和KVL方程
9.3 典型支路及其电压电流约束(VCR)方程的矩阵形式
9.4 节点电压法的矩阵形式
9.5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9.6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9.7 列表法
9.8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9.8.1 本章小结
9.8.2 本章小结
习题9
0章 状态方程
10.1 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
10.1.1 状态变量
10.1.2 状态方程
10.1.3 输出方程
10.2 状态方程的列写方法
10.2.1 观察法
10.2.2 叠加法
10.2.3 拓扑法
10.3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10.3.1 本章小结
10.3.2 典型题解
习题10
1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11.1 非线性电阻元件
11.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1.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
11.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
11.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11.4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段线性化
11.5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
11.6 本章小结及典型题解
11.6.1 本章小结
11.6.2 典型题解
习题11
附录A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B 常用文字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图示清晰度,是让我非常满意的部分。在电路分析中,对波形和向量的准确描绘至关重要,任何模糊不清的图示都会成为理解的障碍。这本书的插图和示意图,线条非常锐利,不同元件的表示符号、电压电流的箭头方向,都区分得极其明确,即便是复杂的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阻抗相角变化图,也能一眼看出关键的转折点和渐近线。特别是那些用来演示瞬态过程的波形图,曲线的描绘精度很高,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升沿和下降沿的衰减规律。这种高水准的视觉呈现,极大地减少了因视觉疲劳或图示不清而产生的阅读挫败感。它就像一个高质量的幻灯片演示,让抽象的电学现象变得触手可及。虽然这是一本理论书籍,但作者和出版方显然非常重视阅读体验,使得长时间阅读和反复翻阅都不会感到吃力,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使用的工具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保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上,透露着一种教科书特有的“线性”思维,但这种线性又充满了递进和螺旋上升的特点。它不会让你在没学完直流分析之前,就去接触复杂的交流稳态,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按部就班,层层递进的。我个人对它处理三相交流电那几章印象特别深。很多教材往往直接上对称分量法或者直接上相量法,让人感觉十分突兀。而这本书,则是先用非常基础的单相交流电路知识打底,然后通过几何图形和向量图,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三相对称性的美感和优势,然后才引入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的各种关系。最妙的是,它在讲解三相功率计算时,特意用了一个小节来对比“相量分析法”和“对称分量法”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效率,这对于希望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横向比较视角。这种既保证了基础的完整性,又兼顾了深入探讨的教学方法,让读者在掌握“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背后的“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的,那种传统的教科书风格,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需要啃下来的“硬骨头”。我本来对这种基础类的教材都有点望而生畏,毕竟过去很多专业课的入门书都像是在读天书。但是翻开目录的时候,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它并没有上来就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在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电路模型上,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比如,它对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阐述,简直可以说掰开了揉碎了讲,配图也极其清晰,不是那种随便画个框就交差的示意图,而是真正能帮你理解电流、电压在不同元件中是如何流动的。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受控源的概念,我以前一直对它感到迷茫,总觉得它和理想电源有什么区别,这本书里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受控源比作一个“遥控器”,通过对某个点的测量来驱动另一个点的行为,一下子就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而且,它在每节课后都有大量的例题,而且例题的步骤讲解非常细致,不像有些书只是给出结果,而是把每一步的思考逻辑都清晰地列出来,这对于自学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这本书的深度可能对于已经有扎实基础的专家来说不算惊艳,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一个稳固地基的初学者来说,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有点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给你讲课,语速平稳,逻辑清晰,不急不躁,但又字字珠玑。我尤其喜欢它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引入方式,它不是在介绍完理论后生硬地塞进几个应用案例,而是将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场景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二端口网络理论时,它没有直接抛出Y参数或Z参数的矩阵定义,而是先用一个实际的放大器模型作为背景,解释我们为什么需要用这种抽象的“黑箱”方法来描述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只有当你理解了“为什么”之后,再去接触那些复杂的参数矩阵,才会觉得它们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而不是无意义的代数操作。这种教学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因为我能看到我所学的知识点在真实世界中是如何运作的。此外,书中对各种简化技巧的介绍也极其到位,比如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边界和适用场景,作者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避免了初学者在应用定理时“一招鲜吃遍天”的误区。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风格,坦白地说,透着一股子老派的严谨劲儿,但这种严谨在某些需要精确定位概念的地方,却显得尤为可靠。我发现它在处理像电容和电感这种动态元件的分析时,特别强调了它们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本质区别,处理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为了追求“新潮”而简化了理论深度的教材,这本书在对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上,下了不少功夫。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花哨的瞬态响应曲线,而是先通过一系列非常基础的RC、RL电路分析,让你深刻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引入复平面和s域的概念。作者在推导过程中几乎没有跳步,即便是对于那些略显繁琐的积分运算,也会给出明确的提示,告诉你这个步骤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概念辨析”栏目,里面专门对比了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吸收功率”和“发出功率”的代数意义,以及“节点”和“分支”的精确定义,这些细节之处往往是考试中最容易失分的地方,而这本书像个耐心的老师一样,把这些“陷阱”都提前帮你圈出来了。总的来说,它更像一本工具书,一本可以反复查阅、随时帮你修正理解偏差的权威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