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知堂两梦抄 |
| 作者 | 周作人著,黄德海编 |
| 定价 | 58.00元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398015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知堂两梦抄》是周作人的文章选集,展现出编者发现的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 进入生命后期的周作人,针对他前期批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重新思考这一庞大的文化系统,建立了他自己独特的中国文化认知。这一认知的核心是他所称的“两个梦想”: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反对伦理上的高调和道义上的虚玄。由这一认知出发,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在周作人看来,这是一个对中国思想有益,却两三千年隐而不彰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周作人认为古希腊路基阿诺斯对认识这一传统有益,因此将翻译路基阿诺斯作品作为其*后的心愿:“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由此,周作人思想形成了一个纵贯古今、横跨中西的完整体系。这本《知堂两梦抄》,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 作者简介 | |
| 周作人 浙江 href='#' target='sbaike.baidu./item/周作人/_blank'>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黄德海 1977年生,山东平度人,现居上海。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曾获“《南方文坛》2015年度论文奖”,“201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著有文学评论集《若将飞而未翔》、随笔集《个人底本》,翻译有《小胡椒成长记》,编选有《书读完了》《文化三书》《野味读书》等。 |
| 目录 | |
| 周作人的梦想与决断 黄德海/001 三盏灯火 禹迹寺 003 读檀弓 008 读大学中庸 012 论语小记 013 逸语与论语 018 谈孟子的骂人 023 颜氏家训 028 董仲舒与空头文人 033 钝吟杂录 034 宋人议论 038 东莱左氏博议 040 读初潭集 046 谈金圣叹 051 关于傅青主 058 颜氏学记 062 蠕范 066 焦里堂的笔记 071 俞理初的诙谐 077 俞理初论莠书 082 读书疑 087 启蒙思想 092 两个梦想 我的杂学 099 梦想之一 135 道义之事功化 140 道德漫谈 149 释子与儒生 154 汉文学的传统 157 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 163 汉文学的前途 170 中国的国民思想 178 读书的经验 191 谈儒家 194 关于近代散文 196 大乘的启蒙书 200 两个鬼的文章 206 一桩心愿 蔼理斯的话 213 希腊闲话 216 希腊神话一 223 希腊神话二 231 希腊人的好学 237 希腊之余光 242 关于萨波 249 关于路吉阿诺斯 259 《路吉阿诺斯对话集》诸篇引言 265 翻译计划的一项目 285 八十心情 291 敝帚自珍 294 一九六五年四月八日的日记 297 遗嘱 298 |
| 编辑推荐 | |
| 三盏灯火 两个梦想 一桩愿望 周作人的思想图景 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补充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总喜欢在夜晚翻阅《正版 知堂两梦抄》,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笔下的月光,不再只是冰冷的清辉,而是带着一种温柔的慰藉;他笔下的风,不再只是无形的吹拂,而是仿佛携带了远古的低语。这些描写,总能轻易地将我带入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意境。我喜欢作者在描绘景物时,不着痕迹地融入他对人生的感悟。他似乎能从一片落叶,一朵闲云中,看到宇宙的奥秘,看到生命的轮回。这种“观物之微”的能力,让我惊叹不已。书中的一些篇章,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坐,听他娓娓道来,讲述他对世界的理解。他的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都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发芽。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意象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仿佛作者早已洞悉了我内心的风景。这本书,就像一位默默陪伴的朋友,在我感到迷茫时,给我指引;在我感到疲惫时,给我力量。
评分《正版 知堂两梦抄》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颠覆了我以往对某些概念的认知。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其大胆而又细腻的方式,剖析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意识的边界。他提出的观点,既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洞见,也有引人深思的矛盾之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存在”的讨论所吸引,作者似乎在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让我们质疑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究竟是什么。这种颠覆性的思考,让我感到既兴奋又不安。兴奋是因为我的思维被拓展了,看到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不安则是因为它迫使我去面对那些我一直试图回避的问题。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哲思,却又不失诗意,这种融合使得那些深奥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因为它触及了太多层面,引发了太多的联想。
评分这本《正版 知堂两梦抄》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本身带有的那种悠远而神秘的吸引力。“知堂”二字,仿佛古籍中的片语,又像是某位隐士的笔名,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而“两梦抄”更是增添了几分缥缈的色彩,是在梦境中抄录的文字吗?还是对梦境的探讨?这本书从书名开始,就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仿佛邀请读者进入一个未知的精神世界。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引发深刻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正版 知堂两梦抄》的这个名字,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类书籍的期待。它不像那些直白的学术著作,也不像纯粹的消遣读物,它介于两者之间,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知堂”的智慧与“两梦”的虚幻结合在一起的。是哲学层面的思考?还是文学层面的抒发?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就像一颗待解的谜语,时不时地挑动我的好奇心,让我渴望去翻开它,去感受那份独特的精神气息。
评分《正版 知堂两梦抄》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传达的那种“不确定性”的美感。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更乐于呈现一种探索的过程。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是抛出的一块石头,在读者的心湖中激起层层涟漪。我尤其欣赏他对“偶然”和“必然”的辩证思考。他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并非完全由预设的轨迹决定,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瞬间,也可能蕴含着改变一切的力量。这种对未知保持敬畏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没有试图扮演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而是和我一样,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求索。书中关于“记忆”的片段,更是让我回味无穷。那些碎片化的记忆,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成为构建当下,甚至影响未来的重要元素。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那些无法完全把握,却又不断塑造我们的瞬间。
评分读完《正版 知堂两梦抄》,一种久违的宁静感油然而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仿佛能穿透日常的喧嚣,直抵心灵最柔软的角落。他笔下的世界,时而如梦似幻,时而又带着现实的温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那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饱含着对生命的理解与接纳。读到那些关于回忆的片段,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过去,那些模糊的影像,那些早已淡忘的情感,都被作者巧妙地唤醒。书中关于“梦”的探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简单地记录梦境,而是将梦境视为一种通往潜意识的路径,一种审视内心的方法。作者的思绪如同一条潺潺的小溪,缓缓流淌,却能滋养干涸的心田。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意味深长的句子,试图去捕捉其中蕴含的更深层的含义。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