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本色中国人
定价:36.00元
售价:23.0元,便宜13.0元,折扣63
作者:何天爵冯岩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44766067
字数:200000
页码:2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国人或许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描述:腐败堕落的朝廷,愚昧无知的国人,几个卖国贼和几个勇敢的士大夫在帝国落日的余晖中惨淡经营着这个被人痛击的国度......
无论是中国人自己,还是西方人,可能都误读了那个时代。何天爵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尽量抛弃新房中心论的偏见,把中国人作为真实的人对待,把中国社会作为真实的社会对待。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扬帆
内容提要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 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
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何天爵(Chester Hol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于1869年来中国,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学校,1871年辞取教会职务,先后任美国驻 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等职务。曾协助起草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并参与1882年美国和朝鲜签订条约。1885年回国,1895年,出 版了《本色中国人》一书,在西方国家影响很大。
文摘
序言
《本色中国人》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教会我如何更辩证地看待中国人的“矛盾性”。书中并没有将中国人描绘成一个单一的、脸谱化的群体,而是深入剖析了在我们身上并存的各种看似矛盾的特质。例如,一方面,我们可能表现出极强的集体意识和牺牲精神,另一方面,在个人利益面前,又会展现出精打细算的一面。这种“亦此亦彼”的复杂性,恰恰是中国人真实的存在状态。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以及个体行为的细致观察,揭示了这些矛盾是如何在特定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又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演化。读这本书,我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形象,而是学会了拥抱这种复杂性,理解这种多面性。它让我认识到,正是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共同构成了丰富而鲜活的中国人形象,也正是这种不断调整和融合,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着勃勃生机。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震撼的体验,是它对于“东方智慧”的挖掘和呈现。何天爵和冯岩并没有回避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非主流”的侧面,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去理解那些在西方价值体系中可能显得“不那么理性”或“不那么高效”的东方特质。比如,书中对“含蓄”和“内敛”的阐释,就让我对中国人不轻易表露情感、倾向于委婉沟通的习惯有了更深的体会。这并非胆怯或虚伪,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表达方式,一种避免直接冲突、维护人际和谐的策略。同时,书中对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解读,也让我对中国人看待世界、认识自身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将人置于自然之中,强调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的态度,是区别于西方以人为本、征服自然的思维模式的关键之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东方哲学课堂,被那些古老的智慧所启发,也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触动,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情”的独特视角。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习惯于用理性和效率来衡量一切,而“人情”似乎成了一种需要被摒弃的“旧习俗”。然而,《本色中国人》却揭示了,“人情”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功能。书中对“恩”与“情”的区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和行为决策,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熟人社会”的力量如此强大,为什么“关系”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基于信任和义务的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制度的不足,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书中也并非简单地赞美“人情”,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探讨了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客观而全面的分析,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一重要元素有了更深刻、更辩证的认识。
评分《本色中国人》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所呈现的中国文化中那股“韧”劲儿。这种韧,不是简单的顽固不化,而是在风雨飘摇中依然能够汲取力量、适应变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集体主义”的解读印象深刻。它并非扁平化的压制个体,而是强调一种“和而不同”的共生状态,强调在集体目标下,个体的贡献如何汇聚成强大的合力。这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王朝更迭与社会转型,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阵痛,但中华文明总能凤凰涅槃,展现出惊人的恢复力和生命力。作者以大量生动的例子,讲述了中国人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如何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孕育出新的希望。这种韧性,不仅仅体现在宏观的历史叙事中,也渗透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一种应对生活挑战的智慧,一种在复杂环境中寻求平衡的艺术,一种对未来的不懈追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翻开《本色中国人》这本书,仿佛踏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个关于“中国性”的宏大叙事在眼前徐徐展开。作者何天爵和冯岩并没有选择直白的民族主义宣扬,而是以一种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剖析着那些深植于中国人心底的文化基因,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读这本书,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不断地反观自身,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过的东西。例如,书中对于“关系”的探讨,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情往来,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契约和权力结构。它影响着从家庭到职场,从人际交往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看重“面子”,这背后隐藏的是对社会认同、声誉和地位的极度渴望,是一种通过维系和谐而保障自身生存的策略。这种深刻的文化解读,让我对许多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中国人”这个标签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理解。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也照见了我们的历史和未来,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