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重塑文化政策: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RT}重塑文化政策: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政策
  • 文化多样性
  • 发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社会科学
  • 文化发展
  • 政策研究
  • 文化遗产
  • 全球化
  • 可持续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1097
商品编码:297490190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重塑文化政策: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十年 作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定价 398.00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09791097 出版日期 2016-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2016年1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将奋斗目标定位除了推动减贫、健康、环境和国际合作之外,次在全球层面将“文化”“创意”和“文化多样性”写进了议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作为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动态的窗口,本书深入分析了当前趋势、进展及所有相关政策主体面临的挑战,还给出了处理当代问题的创新政策和措施的示例,书中还提供了文化领域的综合监测框架,列出了变化和进程的建议指标。

   作者简介
意娜(意西娜姆),女,博士,藏族,四川康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研究部主任;中国加拿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参加过联合国贸发会议并演讲,参加多个国际会议并讲演。2000—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本硕博连读,获文学(文艺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世界文化多样性论坛”筹委会秘书长;“国际文化产业论坛(ICI Forum)”组委会副秘书长。曾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德国波恩大学访学。中国加拿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参加过联合国贸发会议并演讲,参加多个国际会议并演讲。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及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五机构《2013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主译,中国加拿大联合贵州项目中方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秘书长。张晓明,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前常务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主编、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白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现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首席专家、副秘书长。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管委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经济伦理学、文化哲学、文化政策。

   目录
引 言/1
评估文化政策:回顾性思考/9
制定监测框架/ 1

目标1 支持可持续的文化治理制度/29
  章 政策制定的新趋势/31
  第二章 新声音:鼓励媒体多样性/45
  第三章 数字时代的挑战/59
  第四章 与民间社会合作/73
目标2 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平衡流动,提高艺术家和文化专业人员的流动性/87
  第五章 关注差距:促进流动性/89
  第六章 确保平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动/105
  第七章 在国际场合倡导公约/109
目标3 将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133
  第八章 将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135
目标4 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155
  第九章 作为创作者的女性:性别平等/157
  第十章 艺术自由挑战/173
结语 2005年公约实施现状/187
附录/197
  作者简介/198
  2005年公约/202
  缩略语表/211
  参考文献/213
  照片引用/219

   编辑推荐
周年纪念提供了反思和规划机会。
UNESCO《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年)十周年为缔约方和非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回顾其起源,批判性审查相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履约目标的重要机会。
在公约十周年期间提到的一个问题是,履约是否体现了公约起草人的愿景。换而言之,履约是否促成了起草人设想的积极转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公约的四大主要目标:支持可持续的文化管理制度;实现文化产品和服。新的履约监测全球系列报告将提供公约目标实现进展相关的证据,提出一系列指标来监测变化和进展。根据缔约方目前提交的四年一次定期报告及其他来源,本报告将尝试评估和分享履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尤其是数字、公共服务媒体、优惠待遇及性别和艺术自由等新兴政策领域。本报告将探究如何基于公约实施成果来重塑文化政策。本报告也将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跨越边界,孕育未来: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对话 在人类文明的宏伟画卷中,文化多样性始终是其最绚烂的色彩。它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是族群身份的根基,更是驱动社会进步、激发创新活力的不竭源泉。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下,文化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质化趋势的侵蚀、传统价值观的式微、边缘文化生存空间的压缩,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撕裂与发展失衡。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书——一本探索如何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石,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的著作,应运而生。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文化现象的图鉴,也非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深入探究了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增长、社会包容、环境保护、教育革新等一系列关键发展议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作者们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多个维度剖析了文化多样性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并系统性地提出了在未来十年内,如何系统性地重塑和强化文化政策,以期推动更为包容、公平且可持续的全球发展。 第一部分:拨开迷雾——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维度 在展开宏大的政策构想之前,本书的首要任务是为读者建立一个清晰且全面的文化多样性认知框架。作者们首先从哲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阐释了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深远意义。不同于将文化视为静态的符号或固定的习俗,本书强调了文化的动态性、流动性和适应性。它认为,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借鉴与碰撞,催生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与创造力。 接着,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文化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许多研究表明,文化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影、音乐、艺术、设计、出版、旅游等,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重要的是,文化多样性能够激发创新思维,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为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带来突破性的灵感。本书引用了大量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支持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社会层面,文化多样性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包容的关键要素。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承认、尊重和保护不同族裔、宗教、语言、地域群体的文化特征,是避免歧视、减少冲突、增进理解的基石。本书详细探讨了文化多样性在弥合社会鸿沟、促进少数群体融入、提升公民参与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指出,缺乏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往往会导致社会排斥、少数群体边缘化,并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社会不稳定。 此外,本书还将文化多样性与环境保护、可持续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许多传统文化,特别是原住民文化,蕴含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生态伦理。这些宝贵的知识和实践,对于应对当前严峻的环境挑战、推动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书呼吁,应将这些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理念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中汲取灵感,探索更为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第二部分:构筑桥梁——文化政策的创新与实践 在充分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之后,本书的重点转向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文化政策,将这种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作者们认为,传统的文化政策往往侧重于保护和传承,但对于如何激发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则存在不足。因此,本书提出了“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十年行动框架,强调政策的导向性、前瞻性和系统性。 本书首先探讨了文化政策的宏观战略层面。它呼吁各国政府将文化多样性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制定长期且连贯的文化政策。这包括将文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的文化发展基金,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作者们强调,文化政策不应是孤立的部门政策,而应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具体政策工具方面,本书提出了多项创新性的建议。例如,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除了提供资金扶持外,还应着力于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秩序,并为文化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孵化平台和市场拓展支持。特别是在数字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是政策制定的重要着力点。 本书还着重强调了教育在促进文化多样性中的核心作用。它建议将文化多样性教育纳入各级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理解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同时,应支持民族语言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连接历史,理解自身文化根源。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作者们认为,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创新的宝库。如何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吸引人的旅游资源、创意产业的灵感来源,以及社区发展的动力,是政策制定的重要课题。这需要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再利用。 第三部分:展望未来——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协同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拓展至全球层面,深入探讨文化多样性如何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者们强调,文化多样性不是与全球化对立的,而是可以与全球化协同发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素。 本书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贫困、饥饿、疾病等全球性挑战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能够为寻找解决方案提供多元视角。例如,一些传统农业技术、社区互助模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都是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宝贵财富。 在国际合作层面,本书呼吁加强文化领域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互学互鉴。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实现弯道超车,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更深层次的,本书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和军事实力,更取决于其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输出能力。而这种吸引力,恰恰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因此,通过推动文化多样性,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更能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关于文化与发展的深度对话。它以“重塑文化政策,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为核心命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晰的蓝图:在这个蓝图里,文化多样性不再是被动接受保护的对象,而是被赋予了主动参与、驱动发展、引领未来的能量。它召唤着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维,更坚定的决心,去拥抱文化的多元光谱,去孕育一个更加繁荣、包容且可持续的美好未来。这十年,注定是文化力量被充分释放,并与发展目标深度融合的十年。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感,不仅是物理上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思想深度。从“重塑文化政策”这个宏大的主题出发,我对书中关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细节非常感兴趣。我一直对“十年规划”这类前瞻性的战略感到好奇,想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在一个 decade 的时间尺度上来擘画文化发展的蓝图,以及如何评估和调整这些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需要根据现实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而“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一理念,让我联想到如何在政策层面将文化创造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商业化而损害文化的本质。我很想知道书中会探讨哪些具体的政策工具,例如如何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教育普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代表着独特文化身份的小众艺术形式或传统手工艺。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触及了文化政策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方面的作用,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从中受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充满着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评分

我对文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一直有着深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标题——“重塑文化政策”—— immediately 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暗示着一种对现有框架的深刻反思和积极的革新。副标题“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更是精确地捕捉到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文化多样性并非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而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究竟如何能够转化为具体的经济效益。例如,它是否会分析不同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保护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又能够融入全球市场;又或者,它会如何论述文化多样性在促进创新思维、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提出的“十年”规划感到好奇,想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将这一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可执行的政策步骤,并如何预见到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它不仅仅是对文化政策的理论探讨,更是一份充满前瞻性的实践指南,为我们理解和利用文化多样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

我个人对文化政策的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文化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这本书的标题“重塑文化政策”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暗示着一种变革和创新,而非简单的延续。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书中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审视现有的文化政策框架,并提出“重塑”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向的。特别是“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一核心理念,让我对其内在逻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文化多样性是如何能够成为一种战略性的发展资源,而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价值。例如,在经济层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意和创新如何能够碰撞出火花,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在社会层面,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如何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对话;在国际层面,文化多样性的展示和交流又如何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研究,来佐证这些理论,以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否存在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并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文化政策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积极和富有活力的感觉,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不失稳重,字体设计也很有现代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探讨的主题——“重塑文化政策”。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行动导向的力量,特别是“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个副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文化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驱动力的巨大潜力。我一直认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过度同质化的文化趋势可能会扼杀创新和独特性,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倡导者,它的视角和建议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文化产业如何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我也很好奇它会提出哪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来帮助各国克服在保护和推广自身文化特色时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应对全球文化传播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确保文化多样性能够真正惠及社会各个阶层。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化在21世纪新定位的绝佳视角,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具包容性的全球文化生态系统有了更深的期待。

评分

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国家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驱动力之一。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好回应了我对如何系统性地利用文化力量来促进发展的思考。书名中的“重塑文化政策”让我联想到,过去的一些文化政策可能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以更创新的思维去审视和调整。“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一点更是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单一的文化模式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往往显得脆弱和缺乏生命力,而丰富多元的文化才能孕育出无限的创新可能。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文化多样性如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通过发展独特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或者通过融合不同文化元素来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也关注文化多样性在社会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它如何能够促进社会包容,减少冲突,并提升公民的幸福感。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或方法,来衡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鼓励和保护这种多样性。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指引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的独特力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