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重塑文化政策: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十年 | 作者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 定价 | 398.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91097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2016年1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将奋斗目标定位除了推动减贫、健康、环境和国际合作之外,次在全球层面将“文化”“创意”和“文化多样性”写进了议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作为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动态的窗口,本书深入分析了当前趋势、进展及所有相关政策主体面临的挑战,还给出了处理当代问题的创新政策和措施的示例,书中还提供了文化领域的综合监测框架,列出了变化和进程的建议指标。 |
| 作者简介 | |
| 意娜(意西娜姆),女,博士,藏族,四川康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研究部主任;中国加拿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参加过联合国贸发会议并演讲,参加多个国际会议并讲演。2000—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本硕博连读,获文学(文艺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世界文化多样性论坛”筹委会秘书长;“国际文化产业论坛(ICI Forum)”组委会副秘书长。曾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德国波恩大学访学。中国加拿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参加过联合国贸发会议并演讲,参加多个国际会议并演讲。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及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五机构《2013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主译,中国加拿大联合贵州项目中方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秘书长。张晓明,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前常务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主编、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白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现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首席专家、副秘书长。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管委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经济伦理学、文化哲学、文化政策。 |
| 目录 | |
| 引 言/1 评估文化政策:回顾性思考/9 制定监测框架/ 1 目标1 支持可持续的文化治理制度/29 章 政策制定的新趋势/31 第二章 新声音:鼓励媒体多样性/45 第三章 数字时代的挑战/59 第四章 与民间社会合作/73 目标2 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平衡流动,提高艺术家和文化专业人员的流动性/87 第五章 关注差距:促进流动性/89 第六章 确保平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动/105 第七章 在国际场合倡导公约/109 目标3 将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133 第八章 将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135 目标4 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155 第九章 作为创作者的女性:性别平等/157 第十章 艺术自由挑战/173 结语 2005年公约实施现状/187 附录/197 作者简介/198 2005年公约/202 缩略语表/211 参考文献/213 照片引用/219 |
| 编辑推荐 | |
| 周年纪念提供了反思和规划机会。 UNESCO《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年)十周年为缔约方和非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回顾其起源,批判性审查相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履约目标的重要机会。 在公约十周年期间提到的一个问题是,履约是否体现了公约起草人的愿景。换而言之,履约是否促成了起草人设想的积极转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公约的四大主要目标:支持可持续的文化管理制度;实现文化产品和服。新的履约监测全球系列报告将提供公约目标实现进展相关的证据,提出一系列指标来监测变化和进展。根据缔约方目前提交的四年一次定期报告及其他来源,本报告将尝试评估和分享履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尤其是数字、公共服务媒体、优惠待遇及性别和艺术自由等新兴政策领域。本报告将探究如何基于公约实施成果来重塑文化政策。本报告也将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感,不仅是物理上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思想深度。从“重塑文化政策”这个宏大的主题出发,我对书中关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细节非常感兴趣。我一直对“十年规划”这类前瞻性的战略感到好奇,想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在一个 decade 的时间尺度上来擘画文化发展的蓝图,以及如何评估和调整这些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需要根据现实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而“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一理念,让我联想到如何在政策层面将文化创造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商业化而损害文化的本质。我很想知道书中会探讨哪些具体的政策工具,例如如何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教育普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代表着独特文化身份的小众艺术形式或传统手工艺。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触及了文化政策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方面的作用,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从中受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充满着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评分我对文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一直有着深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标题——“重塑文化政策”—— immediately 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暗示着一种对现有框架的深刻反思和积极的革新。副标题“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更是精确地捕捉到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文化多样性并非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而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究竟如何能够转化为具体的经济效益。例如,它是否会分析不同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保护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又能够融入全球市场;又或者,它会如何论述文化多样性在促进创新思维、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提出的“十年”规划感到好奇,想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将这一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可执行的政策步骤,并如何预见到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它不仅仅是对文化政策的理论探讨,更是一份充满前瞻性的实践指南,为我们理解和利用文化多样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我个人对文化政策的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文化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这本书的标题“重塑文化政策”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暗示着一种变革和创新,而非简单的延续。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书中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审视现有的文化政策框架,并提出“重塑”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向的。特别是“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一核心理念,让我对其内在逻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文化多样性是如何能够成为一种战略性的发展资源,而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价值。例如,在经济层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意和创新如何能够碰撞出火花,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在社会层面,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如何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对话;在国际层面,文化多样性的展示和交流又如何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研究,来佐证这些理论,以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否存在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并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文化政策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积极和富有活力的感觉,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不失稳重,字体设计也很有现代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探讨的主题——“重塑文化政策”。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行动导向的力量,特别是“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个副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文化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驱动力的巨大潜力。我一直认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过度同质化的文化趋势可能会扼杀创新和独特性,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倡导者,它的视角和建议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文化产业如何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我也很好奇它会提出哪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来帮助各国克服在保护和推广自身文化特色时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应对全球文化传播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确保文化多样性能够真正惠及社会各个阶层。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化在21世纪新定位的绝佳视角,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具包容性的全球文化生态系统有了更深的期待。
评分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国家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驱动力之一。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好回应了我对如何系统性地利用文化力量来促进发展的思考。书名中的“重塑文化政策”让我联想到,过去的一些文化政策可能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以更创新的思维去审视和调整。“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这一点更是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单一的文化模式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往往显得脆弱和缺乏生命力,而丰富多元的文化才能孕育出无限的创新可能。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文化多样性如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通过发展独特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或者通过融合不同文化元素来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也关注文化多样性在社会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它如何能够促进社会包容,减少冲突,并提升公民的幸福感。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或方法,来衡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鼓励和保护这种多样性。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指引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的独特力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