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D.施密特著郭汝海、郑长彬、曹立华译的 《光波传输数值仿真(精)》这本专著系统介绍了光波 传输的基础理论、离散采样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的 编码实例以及具体的应用场合,对于从事光学系统设 计,特别是激光系统设计的科研人员具有**的参考 价值。
第1章 标量衍射理论基本原理
1.1 经典电动力学基础
1.1.1 电场和磁场的源
1.1.2 电和磁场
1.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简单行波解
1.2.1 获得波动方程
1.2.2 简单行波场
1.3 标量衍射理论
1.4 习题
第2章 数字傅里叶变换
2.1 数字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
2.1.1 傅里叶变换:从解析到数值
2.1.2 傅里叶逆变换:从解析到数值
2.1.3 在软件中运行分立傅里叶变换
2.2 采样纯频率函数
2.3 分立和连续傅里叶变换的对比
2.4 分立化的混淆效应
2.5 信号变换的3个研究实例
2.5.1 sinec信号
2.5.2 高斯信号
2.5.3 带二次方相位的高斯信号
2.6 二维分立傅里叶变换
2.7 习题
第3章 使用傅里叶变换的简单运算
3.1 卷积
3.2 相关
3.3 结构函数
3.4 微分
3.5 习题
第4章 夫琅和费衍射与透镜
4.1 夫琅和费衍射
4.2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属性
4.2.1 紧靠透镜物体
4.2.2 镜前物体
4.2.3 镜后物体
4.3 习题
第5章 成像系统和像差
5.1 像差
5.1.1 赛德尔像差
5.1.2 泽尔尼克圆多项式
5.2 成像系统的脉冲响应和传递函数
5.2.1 相干成像
5.2.2 非相干成像
5.2.3 斯特列尔比
5.3 习题
第6章 真空菲涅耳衍射
6.1 不同形式的菲涅耳衍射积分
6.2 算子符号
6.3 菲涅耳积分运算
6.3.1 一步传播
这本书的版面设计非常紧凑,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公式和图表,这体现了作者力求信息最大化的努力。大量的公式推导占据了主要的篇幅,几乎可以肯定,每一个推导步骤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可能是图注和正文的关联性。我注意到有些图表似乎是独立存在的,需要读者自行回到正文的某个段落去寻找其理论依据,这要求读者具备极强的上下文切换能力。如果能在图表旁边增加更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点明该图所展示的核心现象或数值验证的结果,我想阅读体验会更加顺畅和直观。这是一本需要“慢读”和反复查阅的书籍,不适合走马观花地浏览。
评分初步翻阅目录时,我注意到章节的划分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的铺陈到高级模型的建立,再到具体的数值计算方法,步骤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显示出作者在教学设计上的深厚功力。特别是那些关于特定算法的章节标题,命名精准且富有技术性,让人立刻就能判断出该部分所涵盖的数学工具的复杂程度。我注意到其中似乎有专门对特定数值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进行深入探讨的篇幅,这对于实际应用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理论上的“可行”和工程上的“好用”之间往往隔着巨大的鸿沟。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足够详尽的伪代码或者流程图,这样在移植到不同的编程语言环境中时,能大大减少摸索的时间。一个好的技术书籍,其目录本身就是一份极佳的导航图。
评分从整体内容来看,这本书似乎聚焦于“数值仿真”这一实践层面,而非停留在纯粹的理论推导。这种侧重于计算实现的角度,对于工程界和需要进行实验验证的研究人员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我观察到其中似乎涉及了对复杂介质中光场分布的模拟,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非均匀介质的相互作用。我比较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网格划分和离散化误差的?是偏向于有限差分、有限元,还是更前沿的谱方法?如果书中能提供不同数值方法在计算精度、内存占用和运算速度上的对比分析,那就太棒了。这种基于实践的权衡分析,往往是教科书和专业著作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严谨的学术论述,句子结构大多是陈述句,用词精准,极少出现口语化的表达。这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效率会非常高,因为不需要在理解字面意思上耗费太多精力。但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学习者来说,我猜想可能需要较高的数学基础和耐心去消化那些密集的信息。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关键物理概念的引入,似乎是直接给出了数学表述,缺少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或类比来搭建“物理直觉”的桥梁。当然,这也许是作者刻意为之,旨在保持内容的纯粹性。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份高阶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引导入门的启蒙读物,需要读者自带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高效地吸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相当精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印刷厂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广袤的宇宙和深海,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内容,但光是看着这本厚实的书脊,就觉得里面承载了足够的分量。纸张的质感也很好,触感细腻,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专业书籍来说是个加分项。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样的外观设计虽然专业,但似乎缺乏一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元素,略显保守。我更希望看到一些能体现出“光波”这种动态特性的视觉表达,比如用更抽象或更具未来感的图形来装饰封面或内页的空白处。整体而言,它散发着一种严谨、可靠的气息,作为案头工具书,摆在那里就已经让人心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