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G终端及业务技术
定价:38.00元
作者:黄东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112792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力图全面系统地介绍3G终端。主要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技术发展、终端分类和手机架构等;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芯片、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并对典型的智能终端和智能终端平台进行了分析3G终端发展现状、3G终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3G终端的发展趋势;3G终端定制和终端安全;3G终端的硬件和软件架构以及终端部件设计;3G典型业务和3C终端的关键技术。
本书适合于通信、电子与IT行业中从事移动通信终端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应用及项目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坦白讲,有些过于学术化和疏离。它仿佛是为一位完全没有接触过通信行业的学者准备的阅读材料,每一个技术名词的出现,都伴随着详尽的、几乎是百科全书式的解释。这对于建立全局观是有帮助的,但对于需要快速定位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师来说,效率太低。例如,在讲解RRC连接建立过程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追溯该协议的设计哲学和历史演变,而我真正关心的握手成功率低下的具体原因和快速排查的“Checklist”却寥寥数语,甚至需要自己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这种写作倾向,使得内容的密度偏低,阅读节奏缓慢。我更偏爱那种直截了当、充满实战经验的叙述方式,比如“遇到A情况,检查B参数,如果C不满足,立刻执行D步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把所有细节都铺平了,但把关键的“如何操作”和“为何如此”的联系给弱化了。读完之后,我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而清晰的3G体系结构图,但当我试图将这个图应用到实际故障分析中时,却发现缺少了关键的连接点。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它似乎对“业务技术”这个词组做了非常狭隘的解释。我原本以为会涉及到大量的应用层创新,比如基于3G网络能力的移动办公套件的开发难点,或者是早期流媒体传输的QoS保障机制的实现细节。然而,内容更多地是围绕着终端硬件的规格标准和认证流程打转。比如,对不同厂商终端的射频一致性测试要求描述得非常详尽,读起来枯燥而冗长,这些信息在官方的3GPP规范文档里其实更容易查阅到,而且更新速度更快。真正有价值的“业务”探讨,比如VoIP在3G网络下的切换性能问题,或者如何利用HSDPA的峰值速率优势来设计低延迟的游戏服务,这些关键的、与用户体验息 రుణ的痛点,书中几乎没有涉及。这种侧重于“合规性”而非“创新性”的叙事角度,让这本书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显得略微滞后。如果我是设备制造厂的质量控制人员,这本书或许有参考价值;但作为一个追求技术前沿的开发者,我感到有些意难平,就像是拿到了一本详细的电器说明书,而不是一本高效的使用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新颖性”似乎也打了折扣。我是在2023年才接触到这本书的,在这个5G和AI已经成为主流话题的时代,去深入学习一本主要聚焦于成熟技术的书籍,必然需要它提供独特的、超越现有认知的洞察。很遗憾,这本书更多地是复述了WCDMA标准初期的技术状态,对于2015年之后3G向4G/5G的平滑演进路径中的技术难题,几乎没有提及。例如,如何利用3G网络架构为后来的LTE/NR提供回落(Fallback)策略的优化经验,这本书里没有给出任何前瞻性的讨论。它更像是一份时间胶囊,完美地记录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快照,但这对于当下解决网络融合、异构网络优化这些核心问题,提供的实际指导意义非常有限。如果你只是想了解3G“是什么”,它做到了;但如果你想知道3G技术“还能为今天的网络提供什么启示”,那这本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内容略显陈旧,缺乏对技术生命周期终结阶段的深刻反思。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是一本制作相对精良的教材,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个加分项。但是,内容编排上的逻辑跳跃性,着实让人困惑。它似乎试图在一个有限的篇幅内塞进所有相关的知识点,导致章节之间的过渡显得生硬。比如,前一章还在深入讨论芯片级的前向纠错(FEC)机制,下一章就突然跳跃到了用户界面的设计规范,两者之间缺乏一个有机的桥梁来解释这种技术跨越的必要性或关联性。这种结构安排,让读者的心智模型难以保持连续性。我在阅读关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章节时,期待看到更多的波束赋形和空时处理的数学模型或仿真结果,但书中仅用了一小节做了概念性的介绍,随后笔锋一转又去谈论了SD卡接口的兼容性问题。这种知识点的随意堆砌,削弱了作为一本专业技术书籍应有的深度和聚焦性,更像是一本汇编了多个技术领域概要的“3G时代技术速览”。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的期待值其实挺高的,毕竟“3G终端及业务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前沿和实用的气息。我当时的项目刚好涉及到一些移动通信的底层协议和用户侧设备的功能适配,想着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深度的技术解析或者案例参考。结果翻开第一章,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嗯,怎么说呢,更像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教科书,对网络架构的基本概念做了详尽的铺陈,从蜂窝网络的基础拓扑到信道编码的基础原理,都写得非常扎实。但对于我这种已经对2G/3G演进路径比较熟悉的人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有些过于基础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RNC/NodeB之间信令流程的细节优化,或者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3G终端功耗管理的先进算法探讨。书中对于HSPA+这些后期的增强型技术着墨不多,更多聚焦在WCDMA的初始阶段。阅读体验上,行文比较平铺直叙,图示清晰,但缺乏那种能让人拍案叫绝的工程实践洞察,更像是在学校机房里阅读的标准教材,适合建立框架认知,但想深入挖到驱动层或者射频前端的调优技巧,这本书里是找不到的。总结来说,它更像是一份结构清晰的“3G技术入门指南”,而非“高级工程师的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