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定价:31.00元
售价:21.7元,便宜9.3元,折扣70
作者:金光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5-01
ISBN:97875043407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从开发、应用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多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典型应用。介绍了比较流行的多种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全书共分为七章: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二章多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第三章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第四章音频素材的使用、第五章图像素材的使用、第六章数字视频素材的使用、第七章3D Sudio MAX4.0的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中职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电视多媒体应用培训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电视多媒体制作、开发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节 多媒体与MPC
第二节 多媒体记录技术
第三节 数据压缩技术
第四节 数字化音频
第五节 数字化图形与图像
第六节 动画与数字视频
第二章 多媒体电视节目制作
节 多媒体电视节目概述
第二节 多媒体电视节目制作原理
第三节 多媒体电视节目中的媒体素材
第四节 多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第三章 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
节 多媒体卡
第二节 音频工作站
第三节 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
第四节 非线性编辑网格
第四章 音频素材的使用
节 音频素材的种类
第二节 音频素材的获取
第三节 专业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9.0的应用
第五章 图像素材的使用
节 图像处理概述
第二节 图像素材的获取
第三节 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7.0的使用
第六章 数字视频素材的使用
节 数字视频的应用
第二节 数字视频获取
第三节 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 6.0的使用
第四节 视频非线性系统合成软件Aftre Effects 5.5的使用
第七章 3D Sudio MAX4.0的使用
节 3D Sudio MAX4.0简介
第二节 3D Sudio MAX4.0的基本工作方法
第三节 3D Sudio MAX4.0的基本功能介绍
第四节 使用轨迹视图编辑动画
第五节 使用材质编辑器编辑材质
第六节 使用视频合成器进行视频后期制作
参考文献
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注重读者的接受度,虽然主题是尖端技术,但作者总能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来引导我们理解复杂的系统。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书籍,发现这本在术语解释的详尽程度上做到了极致。它不会预设读者拥有深厚的背景知识,而是为每一个核心技术名词提供了清晰、易懂的定义和历史背景,这极大地降低了入门门槛。书中对于不同媒体格式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如何构建跨平台的内容生态系统所做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当前媒体融合趋势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是教授“如何做”,更在启发我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未来可以怎样改进”。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我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让我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开始主动去研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开源项目。这本书无疑是一块坚实的基石,为任何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和谐,初次翻阅时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我是一名对广播电视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尤其对多媒体制作和传输流程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图文并茂,很多技术概念的阐述都非常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新技术趋势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书中对于未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预测,让我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技术类书籍难免涉及复杂的原理,但这本书巧妙地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比如,它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讲解,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对视频压缩和编码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资深工程师在与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循序渐进的交流。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称赞,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罗列上,更深入探讨了电视多媒体技术背后的工程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网络传输和内容分发系统(CDN)的部分,作者对带宽优化和延迟控制的分析非常到位,这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流媒体服务至关重要。书中对不同编解码标准(如HEVC、AV1)的性能对比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让我能够从技术选型的角度去审视当前的媒体产品。我发现作者对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引用非常严谨,这对于需要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考规范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不时地停下来,对照自己了解的一些行业动态去印证书中的观点,发现很多描述都与业界前沿保持着高度一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让读者能从宏观的系统架构到微观的技术细节都有所涉猎。
评分第三段评价: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定位通常意味着偏重理论灌输。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沉溺于纯粹的数学推导,而是将理论知识与电视台、制作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关于演播室灯光设计与视频采集同步性的章节,不仅解释了光学的基本原理,还提供了在不同天气和室内环境下如何快速调整曝光和白平衡的实用技巧。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有力,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直击要害,这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案头常备的“技术速查手册”,遇到实际问题时,翻阅相应的章节总能找到清晰的思路指引。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极其有条理,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自然流畅,仿佛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精心规划的技术探险。从基础的信号采集到复杂的后期制作流程,再到最终的播出和归档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技术伦理与法律法规”部分的关注,这在很多技术书籍中是常常被忽略的角落。作者强调了版权保护、数据安全以及媒体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提醒了技术人员,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实现技术效果,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种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视角,使得整本书的立意得到了升华。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掌握这些软性知识与硬性技术同样重要,它能帮助年轻的从业者更快地融入专业的工作环境,避免在未来工作中触犯行业红线。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深厚的行业阅历和对后辈的责任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