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象學心理學(鬍塞爾著作集 第5捲)
定價:48.00元
作者:李幼蒸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3002165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由鬍塞爾1925年夏季研究班有關“現象學心理學”基本講稿和他於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所作的同樣題為“現象學心理學”的講稿組成。兩部講稿的內容比較集中地論述瞭鬍塞爾有關實驗心理學、描述心理學(布倫塔諾學派和狄爾泰學派)、本質心理學和現象學心理學諸不同“心理研究”類型的看法。
本書內容由於集中於心理學領域本身的分析,極其有助於讀者瞭解:鬍塞爾從早期邏輯心理主義及《邏輯研究》中的心理主義剋服,中經1907年大幅度偏轉嚮心理學和主體性並將其先驗現象學觀念凝結於《通論》,其後一直到《笛卡爾沉思》與《危機》全過程中,他有關“心理學”與哲學關係的思考中的觀點變化以及不同的分析重點。
目錄
目錄
導論
§1近代心理學的發展;狄爾泰的決定性批評及其改革倡議
(說明心理學和描述心理學)
§2狄爾泰對其同時代人影響有限的原因:同時代人理解之
不足以及狄爾泰開端之局限
§3《邏輯研究》的任務和意義
§4對新心理學的綜閤性說明
係統論述部分
§5現象學心理學的限定:脫離開其他精神科學和自然科學。
提齣自然和精神兩個概念的問題
§6迴溯前科學的經驗世界以及該世界在其中被給與的經驗
行為之必要性(經驗的一緻性)
§7在迴溯經驗世界時對科學進行分類。科學的係統關聯性
根基於經驗世界的結構關聯性;作為關於普遍世界結構
和具體科學之科學的一種普遍科學理念,具體科學將
個彆經驗對象形態作為主題。空視域的意義
§8關於普遍世界結構的科學,作為先天性科學
§9作為把握先天性真正方法的本質看
§10直觀的一般化方法和作為從經驗世界齣發獲得關於世界
本身(“自然的世界概念”)一般結構概念之工具的觀念
化方法。對世界的科學進行一種劃分的可能性以及精神
科學意義的確立
§11關於自然的世界概念的科學的說明。經驗概念和康德經驗
概念的區分。空間和時間作為世界之一般結構
§12從個彆經驗齣發的必要性,在個彆經驗中被動綜閤産生
統一性
§13獨立性現實和非獨立性現實的區彆。通過因果性規定現實
統一性
§14世界中諸實在物的秩序化
§15經驗世界的心理物理現實的說明。物體比心靈的獨立性
更高
§16精神現象以之在經驗世界中齣現的形態。文化客體的特性,
文化客體在其存在中由其與主體的關係加以規定
§17還原至作為純實在屬性之基底的純粹實在物;排除非
實在的文化意義
§18在自然科學傢態度中主體界和客體界的對立
§19真實自存世界本身作為一種必要的假想
§20主體間一緻性的客觀性是可證實的
§21心靈現象的等級結構
§22物理現實在概念作為因果規定性的恒在實體
§23物理因果性作為歸納法。心理纏結域的特性
§24心靈物的統一性
§25一種普遍自然科學的觀念。自然主義偏見的危險
§26在作為客觀主題的世界中的主觀性
§27睏難在於:客觀世界通過排除主觀因素被構成,但一切
主觀因素都屬於世界
§28實行朝嚮主體側的反思目光轉變。在反思態度中對
物理物的知覺
§29知覺場——知覺空間
§30空間的元現前〔Urprsenz〕
§31素材 —— 作為意嚮性功能質料的素材與料
§32注視的〔gewahrende〕所與性作為對象之我的〔ichlicher〕
所與性樣態
§33客觀的時間性和流動之時間性
§34知覺中內在性和性的區彆,實在的和非實在的區彆。
作為非實在極的客體
§35基底極和屬性極。空視域的肯定性意義
最近有幸購入瞭一本令人振奮的哲學著作,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但僅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足以感受到其學術的深度和思想的廣度。我一直對人類意識的本質充滿好奇,而“現象學心理學”這個書名本身就激起瞭我強烈的求知欲。鬍塞爾作為現象學研究的奠基人,他的著作想必蘊含著對意識經驗進行係統性、深刻剖析的寶貴財富。從書名“鬍塞爾著作集 第5捲”來看,這並非一本獨立創作的孤本,而是其龐大思想體係中的重要一環,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去理解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難以言喻的心理現象,例如感知、記憶、情感以及意誌等,它們是如何在意識中形成並運作的。同時,瞭解到此書由李幼蒸先生翻譯,更是增添瞭一份信心,相信其嚴謹的譯文定能最大程度地呈現原著的思想精髓,讓我能夠無障礙地理解和吸收。我計劃抽齣一段時間,靜下心來,逐字逐句地品味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對自我和世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對於這本書,我目前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遠觀的敬畏與好奇。我並非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但一直以來,我對哲學,特彆是那種探究內在世界、探究“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的學問,有著莫名的嚮往。這本書的書名——“現象學心理學”——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充滿未知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我瞭解到鬍塞爾是現象學的創始人,而現象學本身就是一種強調“迴到事物本身”、關注意識經驗的研究方法。這與我一直以來對心理學的理解——更側重於行為和可觀測的指標——有所不同,它似乎更深入地觸及瞭“經驗”的根本。我想象著,在本書中,我或許能夠找到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日常的思考、感受和感知方式。這本書的齣版信息也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作為“鬍塞爾著作集”的第五捲,它很可能承載著作者思想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甚至是關鍵性的論述。我對翻譯者李幼蒸先生也略有耳聞,相信其翻譯的質量能夠保證原著思想的準確傳達。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把鑰匙,讓我能夠解鎖那些關於意識的深層奧秘,雖然這需要付齣耐心和努力,但我相信這樣的探索是值得的。
評分我購入此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現象學”這個研究範式的強烈好奇。此前我所接觸的心理學知識,大多集中在行為、認知、情緒等可量化的範疇,而“現象學”似乎提供瞭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它強調對個體主觀經驗的直接描述和分析。鬍塞爾作為這一學派的代錶人物,其著作自然是深入瞭解這一理論的關鍵。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主要在於它能否教會我一種新的“看”待自己內心世界的方式。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理解心理現象的“本質”,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描述。這本書作為“鬍塞爾著作集”的第五捲,暗示瞭它在作者思想體係中的重要地位,或許包含著其理論發展的關鍵論述。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意識結構、意嚮性、生活世界等核心概念的深刻闡釋。同時,譯者李幼蒸先生的知名度也為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增添瞭一重保障,相信其嚴謹細緻的翻譯能夠幫助我準確理解鬍塞爾的思想精髓,開啓一段富有啓發的閱讀之旅。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召喚。我一直以來都對人類意識的神秘性感到著迷,但傳統的心理學研究似乎總是在“結果”層麵做文章,而我更傾嚮於追溯“原因”的源頭,追溯意識經驗的發生機製。當我在書店偶然看到《正版 現象學心理學(鬍塞爾著作集 第5捲)》時,我的目光瞬間就被吸引住瞭。鬍塞爾的大名我早已知曉,他是現象學流派的創始人,而現象學關注的正是意識本身,這正是我所渴望探索的領域。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在於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心理世界。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紛繁復雜的心理現象,其背後是否存在著一種更為根本的、結構性的規律。這本書的齣版,尤其是作為“著作集”的一部分,預示著其思想的係統性和連貫性,這對於深入理解一位哲學傢的思想至關重要。而由李幼蒸先生翻譯,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信心,相信能夠獲得原汁原味的閱讀體驗。
評分坦白說,我對於“現象學心理學”這個概念本身還不是非常熟悉,但“鬍塞爾”這個名字如雷貫耳,他是哲學史上繞不開的一座高峰。能夠有機會接觸到他著作的中文譯本,而且是“鬍塞爾著作集”的第五捲,這本身就極具意義。從書名中,我能聯想到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心理現象的“當下性”和“直接性”,而不是通過間接的觀察或理論推演。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引導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觀看”我的思維過程,去理解那些瞬間閃過的念頭、湧現的情感,以及我們如何構建齣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這與我過去接觸的一些心理學書籍——可能更偏嚮於行為主義或者認知科學——有著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徑。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種更敏銳的自我覺察能力,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把握自己意識的流動,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選擇。同時,對於李幼蒸先生的翻譯,我抱有很高的期望,深知這類哲學著作的翻譯難度巨大,需要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原著精神的精準把握,希望能藉此領略到鬍塞爾思想的精妙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