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话疗 | 作者 | 李金荣 |
| 定价 | 29.00元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ISBN | 9787555249672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187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话疗,即语言治疗,属于心理疗法的一种。本书作者曾患鼻咽癌并颅骨转移,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历经10年与病魔的抗争,如今已完全康复。在康复过程中,他以谈话交流的方式将自己的抗癌经验与身边的癌友一起分享,取得了很好的抗癌与康复效果。李金荣著的《话疗》就是作者抗癌与康复经验的总结,对众多癌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李金荣,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人。1943年生。1970年任农中民办教师,1977年考入临沂教育学院,毕业后任程庄中学体育教师。 1981年李金荣患鼻咽癌晚期颅底骨破坏并脑转移。李金荣并未被疾病所吓倒。他始终积极配合医院科学治疗,始终保持乐观心态,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渐渐摸索出一套与癌症抗争的康复方法。1982年李金荣出院后吃住在学校,带病坚持教学10余年。1994年内退后,李金荣筹建成立临沂市癌症康复会,走上带领癌症患者积极抗癌、科学康复的道路。李金荣曾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获世界华人百名抗癌明星、全国肿瘤城市康复义工之星、齐鲁抗癌英豪、市级学会社团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4年在临沂市癌症康复会20周年大会上。李金荣被聘为康复会终身荣誉会长兼顾问。 |
| 目录 | |
| 话疗浅释 精彩尽在平凡中 我的写作初衷 治疗与康复 病历资料 病房日记 癌症康复的“活化石” 漫漫抗癌路步步量恒心 亲人的支持是与癌症抗争的不竭动力 抗癌杂字 群体抗癌组织中领导成员起决定作用 康复会接过医生的接力棒 接力后把线闯 医患携手共创癌症康复的典范 癌症的防治和康复 有一线希望我也要争 松静轩诗苑 师生畅怀 登泰山诗二首 齐鲁抗癌群英会诗二首 游西湖二首 枫桥抒怀 潇洒游 台湾游 台儿庄赋 登攀 九间棚 重修老宅 话尊师 除夕抒怀 自勉诗一首 晨练有感 群体抗癌 登临孟良崮 锻炼有感 字谜 惜鸽痛 毅字诗 忍字诗 为爷爷立碑撰文 忆母辞 孙十岁生日赠言 携孙观柳记 阖家乐 媒体综述 敢搏死神的人 我们抗癌路上的“领头羊” 用生命见证:癌症≠死亡 “她在丛中笑” 现场“话疗”咨询 十年抗癌路 征服 用笑容改变命运 患难金婚夫妻用爱创造奇迹 播洒关爱播洒阳光播洒幸福 风雨十五年 生命的抗争 群体抗癌二十年 后记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话疗》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传递的“耐心”和“关怀”。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解决问题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本引导你深入理解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内在对话的书。我记得书中多次强调,改变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沟通的困境,是因为我们太急于求成,太渴望立即看到结果。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为温和、更为人性化的视角,去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种种挑战。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说”,更是关于如何“感受”和“连接”。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情感连接”的章节,让我特别感动。作者认为,真正的沟通,是为了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而不是为了赢得争论。当我们在与人交流时,能够真正地与对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寒冷的冬日里,收到了一份温暖的礼物。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渴望的,不仅仅是理解,更是被理解后的那份温暖和支持。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视与他人之间每一次真诚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话疗》,书号是9787555249672。 最近在书店里闲逛,无意间被一本封面设计简洁却又充满力量的书吸引住了,它的名字叫《话疗》。我通常对心理学类书籍抱有谨慎的态度,很多时候觉得它们过于理论化,离实际生活太远。然而,《话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好像它不是在讲述一套高深的学问,而是在分享一种日常的智慧。我至今仍记得书架上它静静伫立的样子,一种沉静而吸引人的气质。书的封面上没有复杂的人物肖像,也没有冗长的宣传语,只有一个简单而富有张力的标题,这让我觉得它更倾向于探讨一种根本性的、人人都能理解的沟通方式。我当时就在想,如果真的能通过“话”来达到“疗愈”的效果,那该是多么神奇又实用的一件事。从书名本身,我联想到很多关于沟通的困境,比如误解、争执、或是难以启齿的心事。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解决问题,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棘手,而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沟通的工具和方法。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也许答案就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话语”之中。我至今还记得当时脑海中闪过的那些画面,想象着如何运用这本书中的智慧,去化解生活中的小摩擦,去拉近与家人的距离,去更深刻地理解身边的朋友。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对生活抱有乐观期待的触动,仿佛它能成为一本随时翻阅的指南,在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方向。
评分翻开《话疗》的扉页,我立刻被一种平和的叙述风格所吸引。它不像某些心理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着最深刻的道理。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倾听”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更是要去理解声音背后隐藏的情绪和需求。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伴侣之间,甚至同事之间,都可能因为缺乏真正的倾听而产生隔阂。这些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我尤其记得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一章,里面强调了表达感受和需求的技巧,而不是指责和评判。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说出的话,可能会像一把尖刀,刺伤对方,也刺伤了我们自己。这本书并没有试图教你如何“说服”别人,而是教你如何“被理解”和“理解”他人。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话疗”不是一场辩论赛,而是一次心灵的握手。它不是要改变别人,而是要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灯,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我开始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与家人交流时,我不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去感受他们的情绪。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家庭氛围变得更加融洽。
评分读完《话疗》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竟然蕴藏着如此强大的能量。它既可以像一把利剑,刺伤人心,也可以像一缕春风,温暖灵魂。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积极反馈”的概念,让我颇受启发。作者强调,在我们与他人互动时,要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挑剔和指责。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去迎合别人,而是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真诚地表达出来。这会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被认可,从而更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至今还记得书中关于“自我对话”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都源于我们对自己苛刻的要求和负面的评价。这本书鼓励我们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去善待自己。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处安静的港湾。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话疗”,不仅是与他人沟通的艺术,更是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说”与“听”的关系,让我看到了语言的温度和力量。
评分《话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没有给我提供什么惊天动地的解决方法,也没有给我灌输什么高深的理论。相反,它像一位温柔的智者,引导我去审视自己与他人的沟通方式。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同理心”的阐述,让我豁然开朗。作者认为,同理心并非简单的“感同身受”,而是要去尝试理解对方的视角,去感受对方的处境,即使我们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也要尊重对方的情感。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拒绝去理解对方,只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这本书没有提供“模板式”的沟通技巧,而是鼓励我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经历。所以,有效的沟通,也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关于一位母亲如何与叛逆期的女儿沟通。母亲并没有一味地指责女儿的错误,而是耐心地倾听女儿的烦恼,并尝试去理解女儿的感受。最终,女儿打开了心扉,母女关系得到了改善。这个例子对我触动很大,让我看到了“话疗”的巨大力量。它让我明白,有时候,一句温暖的理解,比千言万语的道理都管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