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园艺
定价:25.00元
作者:王烨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991
字数: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中国古代,“园艺”指的是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中国园艺部门的独立是从周始的。周代出现了“园圃”。里面种植的作物已有蔬菜、瓜果和经济与观赏林木等。中国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培、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林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中国古代园艺》分别具体介绍了古代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花卉园艺、园林艺术的发展状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代园艺》:
第三,古代先民对桃树的全身进行了开发利用。古代医家认为,桃叶、桃树、桃花都可入药。北朝氏族崔氏妇女常用春雪和桃花调成洗面液洗脸,个个皮肤白嫩、面色红润。古代医家也发现了桃仁的药用价值,认为有治血带、血结之效。李时珍认为桃仁可用来治血滞、风痹、产后寒热等疾病;孟诜则说每夜食一枚桃仁,同时用桃仁研末调和蜂蜜食用,可以滋润、保护皮肤。还有桃核,即包藏桃仁的木质硬壳,本是食桃后废弃物,医家也未发现其价值,艺术家却看上它质地坚硬、形如核桃壳的特点,用来制作工艺品桃树春花秋实的生长规律,还被物候学家当做物候变化的指示物。中国古代除了对桃的认识、栽培、利用取得丰硕成果外,还赋予了桃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中国特有的桃文化。晋朝诗人陶渊明构想过美丽、和平的桃花源,寄托着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桃树结果多而美,于是,人们又把与桃树同时开花而且可以混栽的李树及其果实,用来比喻人才,以“桃李满天下”比喻育人有成,人才众多。桃枝、桃木也被神化,桃枝也有了驱邪功能。
……
序言
一窥古代文人的“后花园” 《中国古代园艺 王烨》这本书,是一扇神奇的门,推开它,便能窥见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的精神家园。王烨先生以一种近乎考古般的严谨,和诗人的般细腻,为我们展现了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园林景象。 与其他侧重于园林建造技术或宏观历史发展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文人园林私房话”。王烨先生并没有急于罗列名园,而是从一个更有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讲述了文人们如何将自己的理想、情趣,甚至是一生的坎坷,都寄托在他们亲手营造的园林之中。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借景”和“移步换景”的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园林布局技巧,更是文人“观照自我,体悟人生”的一种哲学体现。通过巧妙地借用外部的自然景观,或者在园林内部设置层层叠叠的景致,文人们得以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意境,实现身与心的双重游离。 书中穿插的许多文人的诗词、画作,更是为这些园林增添了无数的色彩和韵味。王烨先生并非生硬地将这些艺术品塞进书里,而是巧妙地将它们与园林的意境相结合,让我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文人创作时的心境。他会分析一首诗为何能成为一处景点的点睛之笔,或者一幅画为何能赋予一块石头新的生命。 他对于“闲适”与“隐逸”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休憩之所,更是文人躲避世俗纷扰,追求内心自由的“世外桃源”。王烨先生通过对这些园林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如何在现实与精神之间寻求平衡。 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导游一同漫步在古代文人的园林中。他不会让你迷失在浩瀚的历史信息中,而是会用他充满智慧的语言,为你一一揭示那些隐藏在景物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诗意生活”的追求,以及园林作为这种追求的最佳载体。
评分历史的微尘与生命的低语 《中国古代园艺 王烨》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仿佛被一种极其温润的力量所包裹。王烨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斧凿痕迹,如同潺潺溪流,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他并非宏大叙事的讲述者,更像是那个坐在古老庭院中,与你轻声交流的老者。 他所描绘的,不再是那些被反复传颂的、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而是更多地聚焦于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私家园林。他会讲述一个士大夫如何在一方小小的院落中,倾注毕生的心血,营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桃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一棵老树的桩景,一块石头的纹理,一扇窗棂的雕花,都被他赋予了生命,仿佛在低语着曾经的故事。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园林背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园林不仅仅是建筑和景观的集合,更是居住者的情感、哲学和生活方式的载体。王烨先生通过对这些园林主人的细致刻画,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他们如何通过园林来寄托情怀、颐养性情?这些问题,都在书中得到了令人动容的解答。 我特别喜欢他描述那些“非典型”的园林。比如,那些不以奢华取胜,却处处透露着主人的个性和巧思的小园。他会花大量的篇幅去解读一块残缺的石碑,一处略显斑驳的墙垣,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对“不完美”的欣赏,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 读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些早已逝去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王烨先生的笔,不仅仅是在描绘园林,更是在描绘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它让我重新思考,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份内心的宁静与真挚。
评分一场关于“留白”的东方美学探索 这本《中国古代园艺 王烨》,与其说是一本园林学的著作,不如说是一次对东方哲学和审美意境的深度解读。王烨先生并没有急于将他所研究的成果一股脑地倾倒给读者,而是如同他在园林设计中所推崇的“留白”一般,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 他笔下的园林,不是一览无余的展示,而是处处留有余地,引人入胜。这种“不尽”的美学,在书中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没有用冗长的篇幅去逐一介绍每一个园林的名字和建造年代,而是侧重于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逻辑和精神追求。 例如,在谈论到“山水”在园林中的地位时,王烨先生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词歌赋,将文字的意象与园林的实体巧妙地融合。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文学作品,而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剖析,阐释了古人如何将自然之美升华为一种精神体验,以及这种体验如何体现在园林的一石一木之中。这种“意境”的营造,才是中国古代园林最核心的魅力所在,而王烨先生正是将这一点挖掘得淋漓尽致。 书中的论述,常常伴随着作者的个人感悟和旅行经历。他会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到对园林艺术的分析中,让冰冷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你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学者,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是如何被这些古老的园林所打动的。 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掌握了多少具体的园林建造技巧,但我对“中国式的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含蓄、内敛、富有禅意的东方美学,如同普罗大众所熟知的“留白”一样,在王烨先生的笔下,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它教会我,真正的美,往往不在于看得见的部分,而在于那些引人遐思的“不可见”。
评分自然之魂,东方情韵:一次灵魂的浸润 《中国古代园艺 王烨》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精神体验。王烨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识,将中国古代园林那股温润而深邃的东方情韵,化作笔尖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灵。 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也没有急于给出各种“最”的评判,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探寻园林背后那最本真的“自然之魂”。他会细致地描绘一棵古树的沧桑,一块岩石的肌理,一片池水的涟漪,仿佛这些都是拥有生命的存在,正在向他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书中对于“山水”元素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他并非简单地介绍山峦叠嶂的壮观,而是深入挖掘了古人如何将山水的情感、意境融入园林之中,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他通过引述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绘画,让我们看到了园林不仅仅是景色的堆砌,更是人对自然情感的投射,是内心世界的延伸。 让我尤其感动的是,王烨先生在书中展现出的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他并不推崇过度的人工雕琢,而是强调“巧夺天工”的境界,即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的关怀和审美的情趣,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统一。这种追求,贯穿于他对园林中的每一处细节的描述。 这本书也让我对“居住”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古代的园林,不仅仅是观赏之所,更是文人雅士生活、思考、修身养性的重要场所。王烨先生通过对园林主人生活方式的描摹,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他们如何在“闲”中求“静”,在“静”中悟“道”。 合上书页,仿佛能够听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回响,感受到那份东方美学特有的含蓄、内敛、意境深远的气质。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介绍,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境界的致敬。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对“诗意栖居”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向往。
评分古韵今声: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拿到《中国古代园艺 王烨》这本书,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耳边是潺潺流水,眼前是亭台楼阁,鼻尖萦绕着草木清香。王烨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幅中国古代园林的壮丽画卷。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唤醒我们对自然、对美、对生活的热爱。 从皇家宫苑的恢弘气势,到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的精巧雅致,王烨先生都娓娓道来,让我们仿佛亲身游历其中。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假山叠石,曲径通幽,每一处都凝聚着匠心独运的巧思;他描绘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勾勒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某个古镇漫步的场景,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与书中的描述不谋而合。 更让我着迷的是,王烨先生并没有止步于对园林景色的简单描绘,而是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园林背后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他对“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对“师法自然”的追求,以及园林作为文人精神寄托的解读,都让我耳目一新。原来,我们眼前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榭,都蕴含着如此深刻的东方智慧。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园林,更是关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体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本书如同甘泉,滋润着我们疲惫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王烨先生的文字,充满了温度和情感,读来让人心生亲切,仿佛在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 每当我合上书页,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被书中描绘的东方美学深深吸引,也被王烨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热爱所打动。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触动灵魂的读物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