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千心理:婚姻与家庭治疗案例
定价:30.00元
作者: 戈尔登(Golden L.B.),吴波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01959877
字数:
页码:2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婚姻和家庭治疗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种工具,一种实践的方式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本书描述了的专业治疗师所运用的种种方法,包括那些好的、完美的或者正确的治疗方法,这是一段段荆棘丛生的婚姻,又是一个个愁云密布的家庭,但终是帮助您冲破婚姻和家庭的障碍,解决家庭要面对的常见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内容提要
便秘的小男孩
抑郁的单身母亲
沟通困难的夫妻
沉迷网络的中年男子
母亲眼中的暴力儿童
吸毒和待的家庭
……
一段段荆棘丛生的婚烟,一个个愁云密布的家庭。
21位心理治疗师倾力奉献,不同派别的治疗方法,身临其境的治疗过程。
也许他们的治疗方法并不是适当的,也许你对这些案例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正是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才能使我们获益更多,成长更多。
本书的第二版增加了三个新作者。卡萨多讲了一个移民家庭的故事,加提里兹介绍一了段女同性恋关系。在瓦拉德兹的案例中对隐喻的有力运用值得关注。
作者认为婚烟和家庭治疗因为其本身具有成本效益而成功地适应了市场的要求,当你针对系统进行治疗时,便会取得效果。对作者来说,有效的疗法并不特指特定的咨询方法(尽管有些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得到了研究证实)。相反,对作者而言,一个有效的疗法常以某一特定的偏见为其特片,那就是:咨询师提供少的帮助来减轻“患者”表现出的症状。
作者认为这本书适合作为婚烟和家庭疗法综合理论教材的补充。从中你可以真实地了解到婚烟与家庭治疗师们,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有时精彩,有时又非常无奈的真实境况。请注意,在每个案例中,为保密的原因,来访者的真实身份都被隐藏了。
目录
1 沉迷于网络的男人
2 当问题成为礼物时
3 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
4 对指责架构的再定义
5 要遗忘的婚外情
6 失与得
7 这不是我们的错
8 让我做自己
9 不愿离家的男孩
10 “出柜”
11 将家庭聚在一起
12 带着爱来自俄罗斯
13 一个家庭的悲痕
14 “自私”的母亲与“不听话”的少年
15 巴拉夫妇
16 打破僵局:走向亲密
17 浪费时间还是投入时间?
18 超速恶魔和后座上的司机
19 拳击手和止血员:对婚烟的隐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简直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关于家庭和婚姻困惑的大门。我以前总觉得,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有了矛盾就是“感情不好”,就是要“离婚”或者“断绝关系”。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可以被理解和化解的。有一个案例,描写的是一个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父母为此焦头烂额。治疗师并没有直接批评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是引导他们去关注孩子的情绪,以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和不安全感。通过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探索,父母才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其实更多的是投射了自己曾经的遗憾,而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这个过程让我非常震撼,它让我看到了,父母的爱,有时也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而真正的爱,应该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这本书教会我,面对家庭中的矛盾,与其互相指责,不如尝试去倾听和理解。它让我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血缘关系,而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不断成长的生命共同体。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婚姻与家庭治疗的案例集,不得不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它非常务实,没有太多理论的堆砌,而是聚焦于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常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中一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父亲总是对青春期的女儿要求苛刻,女儿因此变得叛逆,父女关系紧张。书中的治疗师并没有简单地指责父亲的“控制欲”,而是深入挖掘了父亲过去的原生家庭经历,以及他自己未被满足的童年期待。原来,他对女儿的严厉,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内心深处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对失败的恐惧。当父亲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才开始尝试用更温和、更理解的方式与女儿沟通。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在处理眼前的问题,实则是在重复过去的模式。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对理解和改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复杂的心理理论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线索。它提醒我,在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中,也可能隐藏着我们自己过去的影子,需要我们去审视和疗愈。
评分当我翻开《万千心理:婚姻与家庭治疗案例》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想了解一下心理治疗是如何进行的。然而,我很快就被书中那些跌宕起伏又充满温情的案例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的理论,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情感、关于成长的史诗。我特别被一个关于婆媳关系处理的案例所打动。妻子长期忍受婆婆的挑剔和干涉,生活苦不堪言,但又碍于家庭和睦,只能默默承受。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妻子逐渐认识到,她对婆婆的忍让,其实是对自己需求的牺牲,而这种牺牲并没有换来真正的和谐,反而加剧了她的痛苦。她学会了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界限,并寻求丈夫的支持。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和反思,最终,妻子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而婆媳关系也出现了转机。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是最棘手的家庭关系,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和探索,总有找到出路的可能。它让我相信,通过自我觉察和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评分读完这本《万千心理:婚姻与家庭治疗案例》,我真的被书中的案例深深吸引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心灵鸡汤类书籍那样,空洞地给你灌输一些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家庭故事,展现了人在关系中的困境与成长。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流,都仿佛呈现在眼前。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夫妻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僵持不下,每次争吵都升级为对彼此过去的指责,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心理治疗师并没有直接去调解他们的争执,而是耐心地倾听,引导他们去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通过几个回合的治疗,我看到了他们从互相攻击到开始反思自己,再到学会表达内心的脆弱,最终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个过程太真实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婚姻和家庭关系中的许多冲突,并非源于恶意,而是源于沟通的障碍和被压抑的情感。书中的治疗师就像一位智慧的向导,他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答案,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耐心和深入的洞察,而不是急于求成的解决方案。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万千心理:婚姻与家庭治疗案例》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许多我从未想象过的家庭内部的运作模式和情感纠葛。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没有把婚姻或家庭中的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受害者”或“施暴者”,而是展现了关系的复杂性和互动性。比如,有一个案例讲述了一个妻子长期抱怨丈夫的冷漠,但随着治疗的深入,她也意识到自己在关系中是如何有意无意地筑起一道道墙,阻碍了丈夫的靠近。这种双向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客观和真实。它让我明白,一个看似“有毒”的关系,往往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书中并没有提供“一剂猛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展示了关系的修复和重建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双方共同的努力。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解比评判更重要,而自我觉察是关系成长的第一步。它鼓励我去反思自己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并思考如何做出积极的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