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教育教学细节丛书)
定价:39.00元
作者:翁文艳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334586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智慧。
50个细节彰显的是校长的育人理念、管理素养和教育家精神。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教育理念的呈现细节、制度管理的操作细节、关怀教师的管理细节、关爱学生的管理细节、学校变革的管理细节、教学改革的管理细节等六大部分,精选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再经理性思考和分析,揭示细节反映的实质,探寻学校管理的真谛。
目录
一、教育理念的呈现细节
1.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2.拒绝“被服务”:亲自把餐具送回指定地点
3.校长公开道歉的“魅力”
4.教师通勤车透出的人文关怀
5.定期地震演习制度体现的生命关怀
二、制度管理的操作细节
6.特殊的“条子生”
7.被值日生拦在门口的校长
8.如果校门早开5分钟……
9.分年级“错时”、“错位”放学
10.骨干教师请假的弹性处理
三、关怀教师的管理细节
11.登门探望没出早操的青年教师
12.当教师推诿校长的工作调动安排时
13.当教师们光说不做的现象发生时
14.当校长当面被教师指责时
15.欢送不愿干的教师离开
16.对“问题教师”的果断干预
17.唱独角戏的年级组长
18.如何考察教师的应变能力
19.与教师闲聊的几分钟
20.“三顾茅庐”请名师
四、关爱学生的管理细节
21.被“圈”住的课间十分钟
22.幽默的“以牙还牙”
23.校长被飞来的足球打中了……
24.惩罚学生做好事
25.校长与学生分享一个被扔掉的馒头
26.对后进生的“一日三问”
27.运用自己的特殊“气场”征服学生
28.批评学生不许超过1分钟
29.公开支持学生早恋的校长
30.孩子是学校的“底线”
五、学校变革的管理细节
31.转变校风从打扫厕所开始
32.没有人打瞌睡的会议
33.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穿上干净的衣服上学
34.限价六角钱的学生食堂窗口
35.如何计算食堂工友的工资
……
六、教学改革的管理细节
后记
作者介绍
翁文艳,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留英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
至今已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近十本,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国家核心期刊和CSSCI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和校级课题2项,参与*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校长,我深知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多年来,我一直在摸索和实践,试图找到最优的管理方法。《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为我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路线图”。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现实的“细节”入手,为我提供了许多触及本质的洞察。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学校教室光照与通风的科学性”的论述。我之前只关注了教室的面积和采光,但书中却深入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光照强度和通风方式对学生视力、注意力和学习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这让我认识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光线”和“空气”,也能够对教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再比如,书中关于“学校教职工午休的规范与安排”,也让我深思。如何为教职工提供一个真正能够放松休息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是“提供”,更是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比如安静的环境、合适的温度,甚至是短暂的休息指导。这让我意识到,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而这些关怀,正是通过无数个“细节”来体现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管理的“艺术”,如何将繁杂琐碎的工作,通过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我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准备投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在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做准备时,我收到了一本《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起初,我对“学校管理”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的理解,觉得那应该是校长、主任们的事情,与一线教师关系不大。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学校管理并非遥不可及,它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与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息息相关。书中关于“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秩序管理”的描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之前只觉得让学生不要打闹就好,但这本书却提出了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活动,比如阅读、绘画,或者在操场上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同时也要规范排队打水、上厕所的流程。这让我看到了,即使是短短的课间休息,也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而不是成为潜在的混乱源头。此外,关于“教师备课的辅助工具与方法”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不仅提到了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还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备课心得,形成互助学习的氛围。这让我觉得,学校管理不仅仅是规则和制度,更是为教师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学校管理的奥秘,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教育生态。
评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这本书。我一直认为,学校管理就是那些大家熟知的,例如招生、排课、财务、人事等大项事务,很少去关注那些细枝末节。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学校管理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阐述,并且深入分析了这些“小事”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学校垃圾分类的细则”的部分。这看似一个非常微小的环节,但书中却详细介绍了如何设置分类垃圾桶、如何进行宣传教育、如何与第三方合作进行回收,甚至是如何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这让我看到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教育意义。它不仅仅是为了环境卫生,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再比如,关于“学校走廊的装饰与氛围营造”,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到了“美观”,而是从色彩搭配、艺术品选择、空间利用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师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学校管理,是“细节决定成败”,是“无处不在的管理”,是从细微之处着手,来构建一个更优越的教育生态。
评分刚拿到这本《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时,我只是抱着一种“或许能看到点新鲜东西”的心态,毕竟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自认为对学校管理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解和方法。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比我预期的要大得多。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也不是那种只讲宏观战略的指导手册,而是真正深入到学校运营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像显微镜一样,把那些我们司空见惯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点”,放大展示出来。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教师办公室的布置与管理”的部分印象深刻。之前,我们只强调办公室的整洁,但这本书却提出了如何通过空间布局、绿植点缀、个人储物柜的规范化管理,来提升教师的工作舒适度和幸福感。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工作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师留存率的重要因素。一个舒适、有序、充满人文关怀的办公室,能够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此外,书中关于“家长沟通的非正式渠道建设”,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们通常习惯于通过家长会、电话、短信来沟通,但这本书却建议要善于利用学校开放日、社区活动等场合,与家长进行更轻松、更深入的交流,建立起更牢固的信任关系。这让我明白,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情感连接。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不断地挖掘出我之前知识盲区里的“金矿”,让我对学校管理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这些“细节”转化为实践,看看它们能在我们的学校里激发出怎样的能量。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教师,对学校的整体运作还处于一个观察学习的阶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这本《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抱着学习的态度借阅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用很多专业术语来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场景化的语言,把学校管理中的各种“小事”描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学生档案管理的细节”所吸引。我之前以为学生档案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录,但书中却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轨迹,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它甚至提到了档案的存放安全、保密性,以及如何利用档案信息进行家校沟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看似枯燥的行政工作,如果能够做到极致的细节,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另外,关于“学校公共区域的标识系统优化”,我也觉得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引,而是如何通过清晰、美观、人性化的标识,来引导人流,减少不必要的困惑,提升整体的校园体验。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细节的优化,能够直接影响到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感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校管理中那些“润物细无声”的力量,那些不显山不露水,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个学校氛围的“细节”。它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学校的运作,也让我对未来自己在这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导主任,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学校管理方面已经驾轻就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能够打动我。然而,《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刷新了我对学校管理的认知。它不像我读过的许多管理学著作那样,充满了宏大的理论框架和抽象的概念,而是聚焦于那些最具体、最实际的“小事”,并且将这些“小事”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被其中关于“校园安全巡查的频率与重点”的阐述深深吸引。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安全,但这本书却进一步细化了巡查的时段、路线,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甚至提到了如何观察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表现,来预判潜在的风险。这让我意识到,安全管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再比如,书中关于“学校活动区域的地面维护与防滑措施”,就涉及到如此细致的方面,从地砖的材质选择到日常的清洁频率,再到雨雪天气的应对预案,都一一列举。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之前可能更多地是在“应付”问题,而不是在“预防”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醒我们那些容易被遗忘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影响学校正常运行、保障师生安全、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它让我看到了管理的“艺术性”,如何将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到极致,从而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充满活力的校园。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场及时雨,在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校长助理生涯中,为我点亮了许多之前从未曾想过的角落。我一直以为学校管理就是那么几项主要事务,比如招生、排课、财务报销,再就是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可翻开这本《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我才猛然惊觉,原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是真正决定一所学校能否运行得顺畅、充满活力的关键。比如,书中关于“教室清洁度的细致要求”,我之前只觉得干净就行,但它却深入到灯光是否充足、角落是否有灰尘、课桌椅摆放是否整齐划一,甚至连窗台上盆栽的维护都有提及。这让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构筑而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专注度,也间接体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再比如,关于“学生午餐的就餐氛围营造”,我之前只关注了菜品的营养搭配和卫生安全,但书中却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安静有序就餐,甚至要鼓励他们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这让我看到了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一面,原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宏大的目标和战略,反而忽略了最基础、最日常的执行层面的“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学校的日常肌理,决定了师生的体验,也最终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它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我看到了许多隐藏的“症结”和改进的可能性。我打算将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逐一落实到我们学校的实际工作中,相信一定能带来积极的变化。
评分我一直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也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这本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让我看到了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它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的执行层面,并且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潜在的影响。我被书中关于“学校会议的组织与效率提升”的章节深深吸引。我们经常会召开各种会议,但很多时候效率不高,耗时耗力。书中却详细介绍了如何提前准备议程、如何控制发言时间、如何确保会议决议得到落实,甚至是如何通过非正式的交流来解决一些问题。这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开会”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也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范化的流程,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关于“学校饮用水的卫生与便捷性”,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不仅仅是提到了要定期清洗水龙头、更换滤芯,还考虑到了学生取水的便利性,比如饮水机的高度、位置,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节约用水。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喝水”这样日常的需求,也需要我们用管理的智慧去优化,才能真正满足师生的需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管理的“精细化”,它不是束手束脚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来提升整个学校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评分我对学校管理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方面,对于那些“软性”的管理细节,总是觉得与核心业务关联不大。然而,《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这本书,却让我对这一观点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以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校运营中的各种“小事”,并揭示了这些“小事”对整个学校生态的深远影响。我被书中关于“学生排队等候的秩序与礼仪”的探讨所打动。我们总是强调课堂纪律,却忽略了在教室以外的那些“非正式”的场合,学生们的行为同样能够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水平。书中提出了如何通过榜样示范、语言引导,以及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排队习惯,这不仅能避免混乱,更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关于“学校绿化养护的责任到人与反馈机制”,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觉得有绿化就好,但书中却详细阐述了如何明确各个区域的养护责任人,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枯萎、病虫害等问题,确保绿化效果。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养护”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也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持续的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其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管理中“大道至简”的哲学,那些最基本、最日常的“细节”,恰恰是构建高效、和谐校园的基石。
评分对于学校管理,我一直抱着一种“见微知著”的态度。我坚信,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往往体现在那些最不起眼的小事上。《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这本书,恰恰证实了我的这一观点。它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剖析了学校运营中的各种“细节”,并且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些“细节”的重要性。我被书中关于“学生书包的整理与存放”的建议所吸引。这看似一件小事,但书中却提出了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如何规范书包的摆放位置,以及如何通过书包的整洁度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这让我看到了,即使是“书包”这样简单的物品,也能够承载着教育的意义。再比如,关于“学校教学楼的指示牌设置”,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到了“清晰”,而是从字体大小、颜色选择、安装位置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师生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指引。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指示牌”,如果设计得当,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的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管理的“人性化”,它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和理解,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细化处理,来营造一个更舒适、更高效、更充满教育温度的校园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