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 | 作者 | 杨国军著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13819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孩子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其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疾病抵抗力,而且还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尤其是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的远期影响。本书按照婴儿、幼儿、学龄前的膳食指南需要细化年龄分组,帮助家长及托管机构更好地安排儿童的日常膳食,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目的。 |
| 作者简介 | |
| 杨国军,国家高级营养师,山东妇幼委员会委员,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中国营养学会成员,全国妇联“种子工程”母婴营养顾问,卫生部“NDP营养与疾病预防”讲师。 前言 儿童期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儿童近期的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疾病抵抗力,而且还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尤其是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的远期影响。为了帮助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儿童个体和群体膳食,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避免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必要制订一份儿童的膳食指南,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膳食营养现 状,对儿童的合理膳食提出科学建议。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在生长发育、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方面变化快速,也就是说在儿童出生后的每一个阶段,即从新生儿时期过渡到婴儿期、幼儿期,再到学龄前期,其发育状况日新月异,各期都有明显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尤其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同。刚刚出生的婴儿,日常食物以母乳为主,无论从消化系统的发育,还是从消化酶的成熟情况来看,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无法接受乳类以外的其他食物,如谷类、肉类等,只能以乳类食物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定义,已由“母乳喂养4个月或4~6个月后逐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修改为“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逐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从幼儿期至学龄前期,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随着体格和心理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也更加全面,此时应以除乳类外的其他食物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另外,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儿童所面临的突出营养问题也有很大区别。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分别为14.3%、7.8%和2.5%,以6个月以内婴儿*,1~2岁组幼儿高,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0~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和2.0%,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此外,4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71.6%,6个月时仍然在吃母乳的婴儿比例为84.3%,1岁以后为42.6%,2岁时为19.2%。目前,过早添加辅食与添加不及时两种不合理情况同时存在。另外,5岁以内儿童出现贫血仍是一个突出的营养问题,患病率高达18.8%;3~7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明显高于学龄组儿童。 因此,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需要细化年龄分组,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看护人和托幼机构膳食管理人员对膳食营养知识的需求,更好地安排儿童的日常膳食,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目的。 |
| 目录 | |
| 章 0 ~ 6 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002 0 ~ 6 个月婴儿身长体重标准 / 003 0 ~ 6 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010 0 ~ 6 个月婴儿的消化功能 / 013 0 ~ 6 个月婴儿的排泄功能 / 015 0 ~ 6 个月婴儿的智力发育 / 018 02 营养需求 / 020 母乳喂养新生儿应按需喂养 / 020 用称量体重的方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 023 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体重给予配方奶粉 / 024 03 膳食指南 / 026 纯母乳喂养是好的喂养方式 / 026 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好 / 028 母乳喂养婴儿要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 031 人工喂养要选择合适的配方食品 / 033 04 喂养宜忌 / 035 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6 个月 / 035 婴儿不宜喝鲜牛奶 / 036 纯母乳喂养婴儿无须再喂水 / 038 哺乳期妈妈饮食三大忌 / 039 人工喂养婴儿两顿奶之间要补充水 / 040 通过计算奶粉的热量和测量体重来防止婴儿肥胖 / 041 推荐食谱 / 043 第二章 6 ~ 12 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048 6 ~ 12 个月婴儿身长体重标准 / 048 6 ~ 12 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051 6 ~ 12 个月婴儿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 052 6 ~ 12 个月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 / 053 02 营养需求 / 054 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增加辅食 / 054 适当尝试半固体食物 / 055 每天大约需要10 毫克的铁 / 056 03 膳食指南 / 058 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 / 058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 059 尝试食物多样化 / 061 从6 个月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 / 062 7 ~ 9 个月可添加半固体食物 / 063 10 ~ 12 个月可进食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 063 膳食应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 064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 064 04 喂养宜忌 / 065 避免饮食单一化 / 065 辅食不宜过硬 / 066 不要强迫婴儿进食 / 066 每日饮奶不应少于600 毫升 / 066 1 岁以内婴儿忌用蜂蜜做辅食 / 067 婴儿辅食也要粗细搭配 / 068 婴儿不宜喝冷饮 / 068 防止婴儿营养不良 / 069 注意婴儿补钙误区 / 071 防止婴儿食物过敏 / 072 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如何喂养 / 073 如何喂养缺钙的婴儿 / 075 婴儿腹泻时如何喂食 / 076 婴儿食欲不佳怎么办 / 077 推荐食谱 / 080 第三章 1 ~ 3 岁幼儿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100 1 ~ 3 岁幼儿身高体重标准 / 101 1 ~ 3 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104 1 ~ 3 岁幼儿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 107 1 ~ 3 岁幼儿的大脑和智力发育 / 108 02 营养需求 / 110 1 ~ 3 岁幼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 110 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 / 113 适当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 114 多吃含钙食物 / 114 03 膳食指南 / 116 从母乳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多种多样的食物 / 116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 117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 117 在良好的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 118 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或过胖 / 118 每天足量饮水,少喝饮料 / 119 04 喂养宜忌 / 120 1 ~ 3 岁幼儿一日三餐安排 / 120 防止食物过敏 / 121 给幼儿吃水果要适度 / 122 饮食不宜太过精细 / 122 防止幼儿营养过剩 / 123 不要用乳饮料代替奶制品 / 124 改正幼儿不吃蔬菜的习惯 / 125 纠正幼儿偏食的习惯 / 125 提高幼儿吃饭兴趣 / 126 不要给幼儿滥用营养素 / 127 幼儿安全饮食须知 / 128 1 ~ 3 岁幼儿膳食制作要点 / 129 不宜多食巧克力 / 131 远离含铅食物的危害 / 132 罐头食品不宜多吃 / 133 少吃笋类食品 / 133 推荐食谱 / 135 第四章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144 3 ~ 6 岁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标准 / 144 3 ~ 6 岁学龄前儿童生长特点 / 147 3 ~ 6 岁学龄前儿童消化和排泄功能 / 149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大脑和智力发育 / 149 02 营养需求 / 151 有助儿童长高的食物 / 151 有效判断儿童是否营养缺乏的4 种方法 / 153 保证足够的铁和碘的摄入 / 154 每天至少保证摄入200 克蔬菜 / 155 03 膳食指南 / 157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157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158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 159 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 160 膳食应清淡少盐 / 160 正确选择零食 / 161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体重正常增长 / 162 注意饮食卫生 / 163 04 喂养宜忌 / 164 防止儿童挑食或偏食 / 164 养成吃早餐的习惯 / 165 不宜用水果代替蔬菜 / 166 防止儿童过多吃糖 / 167 让孩子吃点儿粗粮 / 168 饮食中要预防儿童铅中毒 / 169 儿童运动后的营养安排 / 170 不宜吃烧烤类食物 / 170 推荐食谱 / 172 附录 附录1 0 ~ 6 岁儿童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参考表 / 177 附录2 0 ~ 6 岁宝宝体重与身高计算公式 / 178 附录3 0 ~ 3 岁中国正常儿童体重发育标准 / 179 附录4 0 ~ 3 岁中国正常儿童头围发育标准 / 181 附表 表1 谷类、杂豆类、薯类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计) / 183 表2 蔬菜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4 表3 水果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6 表4 肉类、蛋类和鱼类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计) / 187 表5 大豆制品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计) / 188 表6 奶类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9 表7 坚果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9 |
| 编辑推荐 | |
| 为了帮助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安排0~6岁儿童的膳食,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避免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的危害,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膳食营养现状,对儿童的合理膳食提出科学建议,是一本专门为儿童制订的健康营养指导书。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名在幼儿园工作的营养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为他们设计餐食,确保他们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我深知,0-6岁是孩子们形成饮食习惯、建立健康体格的关键时期。而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对我来说,就像一本“宝典”,它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儿童营养研究成果,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更精细化的营养需求分析。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如何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餐食,如何有效解决他们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挑食、偏食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更多关于食物加工、烹饪方法对营养素影响的说明,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食材,最大化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儿童膳食的误区解析,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食物过敏的预防和管理。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我的专业素养,更能帮助我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营养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最近我开始筹划出版一套面向年轻父母的育儿丛书,而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就是我计划引进或参考的重点书籍之一。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儿童膳食指南,不仅要内容科学严谨,更要能够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操作。我非常欣赏这本书所传达的,以儿童健康成长为核心,全面系统地解决儿童膳食问题的理念。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儿童膳食管理的思路,比如一些APP推荐,或者是一些智能厨房设备的运用。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饮食观的内容,比如如何让他们认识食物,了解食物的来历,以及如何培养他们对健康食物的兴趣。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连接科学知识与家庭实践的桥梁,它将帮助我创作出更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育儿产品,为更多家庭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
评分我是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极致追求的健身教练,我相信,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成就的基础,而儿童时期的健康饮食,更是奠定未来健康基石的关键。我一直关注儿童的营养摄入是否均衡,是否能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的专业性,更是它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我希望书中能够强调,均衡的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更是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起点。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鼓励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准备过程中,以及如何通过有趣的活动,让他们爱上健康食物的建议。同时,我也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将运动与饮食相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指导。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连接营养科学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桥梁,它将帮助我将更全面的健康理念传递给年轻的父母,引导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
评分我是一名曾经因为孩子喂养问题而感到焦虑不已的妈妈,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长大,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深知科学指导的重要性。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时,我立即想到了过去的我,以及无数还在经历着同样困扰的父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真正能够帮助到家长的“心灵之书”。它不仅仅提供专业的指导,更要传递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温暖、亲切的语言,解答家长们在喂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虑和困惑。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突然出现的“挑食期”,如何处理宝宝因为出牙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或者是在孩子生病时,如何通过饮食来辅助康复。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成功的育儿经验,以及一些能够缓解家长焦虑的心理调适方法。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如何与孩子一起,在健康快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指引。
评分我是一位从事了十几年儿童营养研究的学者,手里也曾收集过不少关于儿童膳食的国内外书籍和文献。然而,当我看到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时,我还是被它深深吸引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中国儿童营养现状的总结和未来方向的指引。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国内顶尖的营养学、儿科学、妇幼保健等领域的专家,这本身就保证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需求以及面临的健康挑战也在不断演变。因此,一本能够及时更新、紧跟时代步伐的膳食指南显得尤为重要。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它所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营养学观点。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中国儿童特有的营养问题,例如特定区域的营养缺乏情况,或者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儿童更容易出现的营养失衡问题(如肥胖、挑食偏食等),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能解释这些数据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对中国儿童营养事业发展的一次深入探索。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承载了太多的期许和责任。作为一位新手妈妈,在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各种新鲜事物扑面而来,其中最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的,便是如何科学地喂养我的宝宝。从母乳喂养到辅食添加,再到后期的营养均衡,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我心头。市场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让我信赖,并且能提供清晰、可操作指导的却不多。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零散,读起来让人一头雾水。当我翻开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一股踏实感油然而生。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育儿宝典,而是以一种沉稳、严谨的态度,将0-6岁儿童的膳食营养问题娓娓道来。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仿佛凝聚了无数专家的心血和研究成果,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力量,也看到了希望。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它将如何为我的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何帮助我这个新手妈妈,在这个充满挑战又充满喜悦的育儿旅程中,少走弯路,多一份从容。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的食谱建议,以及在不同月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变化和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指导,因为我知道,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关乎眼前的营养摄入,更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中医,虽然我的专长不在于西方的膳食营养学,但对于食补、食疗的理念,我有着深刻的理解。我看着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很多孩子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惋惜。我一直认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如果能将传统的食补理念与现代的营养学知识相结合,一定会对孩子的健康大有裨益。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我希望它能在科学的营养框架下,融入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食疗和食补的智慧。例如,针对不同体质的孩子,推荐一些温和滋补的食材,或者是一些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的食物。我期待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某些食材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孩子,以及这些食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扮演的角色。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能够在家中轻松制作,既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又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是融合东西方智慧的结晶,它将为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更深远的意义。
评分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我的生活重心几乎全部围绕着我的两个孩子。每天最让我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让他们吃得健康又开心。大宝今年四岁,正是挑食最严重的年纪,而小宝才一岁多,刚开始接触各种辅食,我生怕耽误了他的营养。我尝试过很多方法,看了很多育儿公众号,但总感觉信息碎片化,而且很多建议似乎不太适合我们家的实际情况。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时,我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它不仅仅提供了食谱,更重要的是,它从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出发,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营养,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食物的搭配和添加。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它能帮我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责备。我希望书中能有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根据孩子的月龄,制作不同质地的辅食,如何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让食物变得更吸引孩子。我还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应对挑食、偏食的技巧,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尝试新食物的方法。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我在育儿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帮助我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孩子们的饮食挑战。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我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心设计的封面所吸引。这是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让我相信它蕴含着不凡的内容。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我接触过无数因为喂养不当而导致健康问题的孩子。很多家长,即使有心,也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缺乏科学指导,在喂养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我深知,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对于孩子未来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乃至免疫力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本权威、系统、实用的儿童膳食指南,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仔细翻阅了目录,发现其内容覆盖了从婴儿期到学龄前儿童的各个年龄段,涵盖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食物过敏、疾病期间的膳食调理等方方面面。这让我倍感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家长,都能从中找到他们所需的答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微量元素补充和维生素摄入的建议,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向患者推荐的宝贵资源,帮助更多家庭科学育儿,为孩子构筑健康的未来。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的儿童福利机构的负责人,我深知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或者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获取准确、易懂的营养指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本《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在我看来,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推广意义。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写给家长看的,更能成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社区工作者、甚至志愿者们培训和宣传的有力工具。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例如,如何利用当地常见的食材,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营养;如何在家中简易的条件下,保证食物的卫生和营养;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一些常见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帮助经济困难家庭,获取必要营养支持的建议,或者是否有关于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的推广模式。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连接科学研究与家庭实践的桥梁,是传递健康希望的火种,它的影响力,将远远超出个人家庭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