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理解并解决孩子各种行为问题的方法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 安吉拉克利福德- 波斯顿(Andrea Cliff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502145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理解并解决孩子各种行为问题的方法》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在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理解并解决从出生到12岁孩子常见的一些问题行为,比如,睡眠问题、吃饭问题、尿床、随地大便、恐惧(胆小)、说脏话、撒谎、偷东西、欺负人、受欺负、不爱学习等等问题,并根据儿童心理学理论和自己的临床咨询、治疗经验,介绍了这些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
由于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受,他们就会用挑战性的、不恰当的或者恼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所以,孩子的行为问题其实是孩子在努力与大人(包括父母、幼儿园和学校老师)沟通,只有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意图,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使孩子健康成长——无论是身体的健康,还是情感的健康。
引言
章美好的期望
周密的计划/2
社会的期待/3
创造的满足感/5
养育的首要任务/8
突破“专家”的包围/9
作为一家人意味着什么/14
“给孩子我不曾拥有的东西”/l4
要比父母做得更好/16
童年的浪漫/l8
单亲父母怎么办/l9
沮丧和羡慕
“我们原以为会很快乐”/21
总结/22
第2章早的抗拒
喂食困难/26
喂食与管教不同/28
好食物和坏食物/29
家庭对食物的态度造成的影响/30
拒绝吃东西的孩子/33
挑食的孩子/35
5岁以上大孩子的挑食问题/37
只吃一种食物的孩子/38
挑食何时会变成饮食紊乱/39
如何对待饮食紊乱症/40
你无法总赢/41
睡眠问题/42
什么是睡眠问题/43
孩子独自睡/43
睡眠和死亡/45
睡眠和分离焦虑/47
梦的重要性/51
是否任由孩子哭/51
是否允许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53
5岁以上大孩子的睡眠问题/56
谁有问题/57
总结/59
第3章被偷走的王冠
“让孩子有个玩伴”/64
同胞竞争不可避免吗/65
有接受弟弟妹妹的佳年龄吗/66
宠爱的重要性/72
魔幻思维/73
如何对待大孩子的同胞竞争——“弟弟妹妹更受关注”/78
家里小孩子的感受/80
你挑起孩子的嫉妒心了吗/82
“我永远都做不对”/85
长大后会好吗/86
讨厌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没关系/87
当心宠物!/87
总结/88
第4章规矩和规则
我们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习做父母的/91
孩子们需要管教/92
为什么孩子们需要违背父母/93
为什么说“不”这么难/94
为什么孩子们需要管教/95
让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97
为婴儿设立界限——婴儿可能会被宠坏吗/104
恼人的2岁:神话还是现实/107
童年中期/111
惩罚造成的问题/ll4
那些太好的孩子/ll5
“公平”意味着什么/ll6
能不能打孩子/117
……
第5章尿床、随地大便、恐惧和说脏话
第6章当孩子似乎在变坏时
第7章父母和老师
第8章相信善良
第9章关于永远赢不了
安吉拉克利福德-波斯顿(Andrea Clifford-Poston),教育心理治疗师、儿童和家庭心理健康专家,在学校、医院和心理诊所与孩子和父母们打交道30多年;她曾在查林十字医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建立于1818年)的儿童发展中心担任过16年的主任教师,在罗汉普顿学院(Roehampton Institute)担任过多年音乐疗法的客座讲师,她还是《泰晤士报》“父母论坛”的长期客座专家,为众多儿童养育畅销杂志撰写专栏和文章,包括为“幼儿园世界(Nursery World)”撰写了4年专栏。
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因为它直击了我作为家长最深的痛点——“读懂孩子”。我总是觉得,孩子就像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而我却常常因为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而感到困惑和沮丧。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一些“反常”行为时,我更是束手无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深入浅出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去窥探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求。例如,当孩子拒绝吃饭时,我希望知道这是否只是挑食,还是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当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时,我该如何平衡他们的娱乐需求和学习责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一些有效的沟通策略,让我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更平等、更尊重的对话关系,而不是仅仅通过命令和说教。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学会如何安抚他们,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地宣泄负面情绪。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习育儿技巧,更是希望能够通过理解孩子,更好地理解我自己,以及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评分我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着很高要求的家长,我相信孩子的行为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而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就是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发展。然而,现实往往比理论要复杂得多。我经常被孩子的一些行为弄得措手不及,比如,当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行为,或者在和小朋友玩耍时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我都感到很尴尬和困惑。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更深入的探索方向。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能够“触及灵魂”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例如,他们对权威的认知,对归属感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观,认识到惩罚和奖励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育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责任感、同理心和坚韧性的方法。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是我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一次升华和实践。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困扰于儿子叛逆期的种种表现,他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在外面和朋友们厮混。每当我想和他谈谈,他总是用“你什么都不懂”来回应我,这让我感到非常心痛和无奈。这本书的书名,恰好戳中了我的心事。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我跨越这道代沟,重新和他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让我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对话技巧,例如,如何才能在不引起孩子反感的情况下,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担忧?如何才能鼓励他们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有时候孩子的不理解,并不是故意对抗,而是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独立和探索的空间。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方法,既能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又能确保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指南针,我期待它能指引我与儿子走向更好的亲子关系。
评分我是一名新手妈妈,每天都在手忙脚乱中摸索。孩子一哭,我就心慌意乱,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有时候,孩子明明很开心,突然就哭闹不止,我怎么哄都哄不好,那种无助感真的非常强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我希望它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基础的、易于理解的育儿知识,让我能够快速掌握辨别孩子不同行为的信号。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会出现的典型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比如,为什么新生儿会频繁哭闹?为什么一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为什么幼儿会无休止地进行“为什么”的提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清晰的“行为解读手册”,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同时,我也想学习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例如,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我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同时又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恰当的情绪表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育儿心态,让我能够享受育儿的过程,而不是被各种行为问题所困扰。
评分我是一名二胎妈妈,大宝已经上小学,小宝还在蹒跚学步。两个孩子的性格和需求截然不同,这让我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老大总是各种挑战我的底线,问不完的为什么,要求越来越多;老二则是什么都想自己来,一旦被阻止就哭天抢地。我曾经尝试过很多育儿方法,也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感觉差那么一点,没有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我感到眼前一亮。它似乎不仅仅是关于“解决问题”,而是更深入地探讨“理解”孩子。我非常好奇,它将如何帮助我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治标不治本。我期待它能够给我提供一些跨越年龄段的通用性原则,让我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孩子的身上。比如,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这本书会教我如何分辨是寻求关注,还是在模仿?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我应该如何引导,而不是强迫?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耐心的妈妈,能够理解孩子每一个看似“不乖”行为背后的成长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共同成长。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自从有了孩子,我的生活就变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猜谜游戏”。他开心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一旦皱起了眉头,或者突然大发脾气,我就彻底抓瞎了。我常常感到无助和焦虑,不知道他的哭闹是因为饿了、困了,还是在抗议我不让他玩手机。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我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理解我儿子那些时而让我头疼的行为。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辨别不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我想知道,是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难搞”?还是说,这些行为都是我们家长在不经意间“培养”出来的?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清思路,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常的成长阶段,哪些需要引起警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和引导方法,能够温和而有效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比如挑食、不睡觉、或者和小伙伴们发生冲突。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何才能让他们明白规则,但又不是在恐惧中遵守?这本书,我真的太需要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在育儿路上的“救命稻草”,我渴望它能给我带来光明和希望。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粗线条”的家长,对孩子的很多行为都听之任之,直到有一次,他在学校因为和小朋友打架被老师请家长,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忙碌而忽略了他内心的需求?我非常渴望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些方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希望它能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孩子会做出某些让我们感到不解甚至气愤的行为。例如,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为什么孩子会偷东西?这些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动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误区,并且提供具体的纠正建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对照自己的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套更科学、更系统的育儿体系,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去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是被动地处理突发事件。我想要成为一个能够预见问题、并积极引导的家长,这本书,也许就是我踏出这一步的关键。
评分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有耐心和爱心的妈妈,但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孩子在幼儿园总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有时候会沉默寡言,有时候又会突然发脾气,老师反映说他很难融入集体。我为此感到非常内疚和自责,不知道是不是我在家里没有教好他。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可能引发的行为。例如,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会变得胆小或者攻击性?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分享玩具?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过度担忧。我期待它能够教我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本书,就像是我在育儿路上的“后援团”,让我不再孤单,能够更有信心和智慧地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
评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孩子行为的复杂性,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的学生行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育儿理念,来辅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引导我的孩子。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很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比如,孩子为什么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强烈的依恋,而对另一些事物表现出极度的排斥?孩子在群体中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化倾向?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行为解码工具”,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干预。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帮助我认识到,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是“坏”的,而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能够帮助我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育儿指南,更是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评分我一直对“因材施教”这个理念深信不疑,但我发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能够真正地“因材”——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和需求。我的两个孩子,性格差异巨大,大宝文静内敛,小宝活泼好动,这使得我在教育他们时,常常需要切换不同的模式。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感到一股强烈的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加细致化的分析,帮助我辨别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出现的行为特点,以及他们对不同教育方式的反应。例如,对于内向的孩子,我应该如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于好动的孩子,我应该如何引导他们的能量,而不是一味地压制?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让我能够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有时候孩子的“不听话”,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挑战,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没有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这本书,是我在探索个性化教育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向导,我期待它能让我成为一个更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独特性的家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