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VCBOT零基础机器人制作(第3版) | ||
| 定价 | 45.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8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梁玮 伍杰 李衡延 李震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5427649 | |
“PVCBOT”是以PVC为主要材料来制作的机器人,也是指定位在“低成本、易实现”的一项机器人DIY活动。区别于很多其他的机器人制作书籍的泛泛而谈,本系列的机器人教程除了着重介绍制作过程之外,还强调原理的分析、解释,不仅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为了使细节过程更细致、完整,本教程主要以图文并茂甚至是图片为主的“看图说话”的方式进行展现,力求更清晰明了和通俗易懂。 “PVCBOT”是以PVC为主要材料来制作的机器人,也是指定位在“低成本、易实现”的一项机器人DIY活动。区别于很多其他的机器人制作书籍的泛泛而谈,本系列的机器人教程除了着重介绍制作过程之外,还强调原理的分析、解释,不仅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为了使细节过程更细致、完整,本教程主要以图文并茂甚至是图片为主的“看图说话”的方式进行展现,力求更清晰明了和通俗易懂。
有感于自己学习制作机器人的曲折过程,梁玮萌发了用PVC制作一系列机器人的想法,并且把过程整理成教程分享给大家,并经朋友推荐在《无线电》、《电子制作》、《中学科技》等多个杂志上发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又通过互联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一起交流,同时也有新的成员加入一起参与PVCBOT的推广与发展。
1.概述篇 1
※ 开门见山:PVCBOT是什么?有什么来历?
1.1 什么是PVCBOT 2
1.2 PVCBOT的特点 3
1.3 PVCBOT诞生史话 5
2.材料篇 7
※ 追本溯源:什么是PVC线槽材料?如何使用PVC线槽材料?
2.1 PVC线槽的介绍 8
2.2 PVC线槽的结构 9
2.3 PVC线槽的应用 11
3.工具篇 13
※ 善工利器:制作PVCBOT需要配备哪些基本的工具?
3.1 度量标记 15
3.2 机械加工 16
3.3 材料粘贴 17
3.4 接合装配 18
3.5 电路焊接 19
3.6 仪表设备 20
3.7 工具DIY:自制简易直流实验电源 21
3.7.1 基本原理 21
3.7.2 器材准备 25
3.7.3 制作过程 25
3.7.4 使用说明 35
3.7.5 成品展示 36
4.技巧篇 37
※ 熟能生巧:制作 PVCBOT需要掌握哪些常用的技巧?
4.1 度量标记 38
4.2 机械加工 39
4.2.1 开料 39
4.2.2 切条 42
4.2.3 裁切 43
4.2.4 打磨 45
4.2.5 钻孔 46
4.2.6 开槽 49
4.2.7 折弯 51
4.3 材料粘贴 53
4.3.1 502胶水 53
4.3.2 热熔胶 54
4.3.3 透明胶带 57
4.3.4 双面胶带 57
4.3.5 电工胶布 58
4.4 接合装配 59
4.4.1 紧固连接 59
4.4.2 活动连接 62
4.5 电路焊接 65
4.5.1 焊接准备 65
4.5.2 导线上锡 66
4.5.3 焊接零件 67
4.5.4 焊接电路 68
4.5.5 电路走线 70
4.5.6 电路拆焊 72
4.6 电子测量 73
4.6.1 测量电压 73
4.6.2 测量电流 75
4.6.3 测量电阻 76
4.6.4 测量二极管 79
4.6.5 测量三极管 80
5.入门篇 83
※ 初试身手:制作*简单的零号机
5.1 什么是BEAM机器人 84
5.2 振动机器昆虫 85
5.2.1 基本原理 85
5.2.2 器材准备 91
5.2.3 制作过程 92
5.2.4 调试完善 97
5.3 项目:机械蜻蜓——振动机器昆虫 100
5.3.1 制作过程 100
5.3.2 成品展示 103
5.4 项目:机械黄蜂——振动机器昆虫 104
5.4.1 制作过程 104
5.4.2 成品展示 107
5.5 项目:机械甲虫——振动机器昆虫 108
售后支持和社区活跃度简直是形同虚设。购买这本书时,厂商宣传的“配套论坛和技术答疑群”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自制机器人总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硬件兼容性或代码错误。然而,当我真的遇到一个棘手的驱动模块无法识别的问题时,去论坛发帖,回复寥寥无几,而且几个回复者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其他型号的机器人,根本不适用于我手中的这个版本。技术答疑群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么是管理员不在线,要么就是充斥着一些资深爱好者之间的“黑话”交流,完全没有对新手友好的引导机制。一本好的入门书籍,其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纸张上的文字,更应该体现在其背后建立起来的学习生态系统上。如果生态系统是荒芜的,那么这本书的工具价值也大打折扣了。
评分关于材料清单和元件采购的指导,这本书做得非常不负责任。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简略的表格,列出了一些元件名称,但缺失了最关键的参数规格,比如某些电阻的具体阻值、电容的耐压值,以及最致命的——供应商推荐或零件编号。这迫使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电商平台搜索,并且极易买到错误批次或质量不佳的替代品。更糟糕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特定定制零件(比如某些结构件的3D打印模型或者特定的连接件),在后续章节中根本没有提供明确的获取途径,或者作者使用的零件在市场上已经停产。对于一个追求“零基础”快速上手的读者而言,最大的痛点就是能否“一键采购”所有材料并确保它们能完美匹配。这本书非但没有提供便利,反而成了我采购材料过程中的一个巨大信息黑洞,走了不少弯路才凑齐了必要的部件。
评分内容上,这本书对一些核心概念的讲解显得敷衍且脱节。它似乎预设了读者对电子工程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既然定位是“零基础”,就应该把每一个步骤,哪怕是最简单的电阻、电容的识别和焊接,都讲得清清楚楚、深入浅出。然而,书中经常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没有给出足够的上下文解释,我只能揣摩其大概意思。例如,在提到PID控制时,它直接给出了一个复杂的公式,却几乎没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个算法在机器人运动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这让我这个初学者感到非常困惑,感觉自己只是被动地复制粘贴代码和组装零件,而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一个好的入门教程应该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灾难性的。色彩失真得厉害,有些电路图上的关键标识模糊不清,简直是在考验我的视力。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分辨那些原本应该清晰的颜色编码和元件标记,结果经常是猜错,导致调试过程异常艰难。更别提那些所谓的“彩印”效果,很多地方的油墨似乎涂抹不均,深色区域的细节完全糊成一片,完全看不出元件的真实形态。对于一个零基础的入门者来说,清晰的视觉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尽到责任。我不得不频繁地去网上搜索对应的元件高清图片,或者干脆放弃书中的图示,自己根据文字描述去摸索。这种体验极大地挫伤了我的学习热情,感觉自己买的不是一本制作指南,而是一堆印刷拙劣的废纸。如果只是想收藏一本精美的书籍,这本书绝对不合格;如果想学点东西,这些低劣的图文质量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碍。
评分制作流程的设计缺乏合理的逻辑递进,显得非常跳跃。按照书中的步骤,我发现它在前几章介绍了一些基础的机械组装,但很快就跳到了复杂的软件烧录和传感器校准,中间缺少了关键的中间步骤和必要的验证环节。比如,在安装完轮子和电机后,书里直接要求进行电机方向测试,但并没有细致讲解在软件层面如何快速编写一个只测试电机转动的简短程序,以及遇到电机反转时该如何快速定位是硬件接线问题还是软件指令错误。这种“一跃而过”的教学方式,使得读者在遇到第一个小问题时,就会陷入巨大的迷茫,不知道该回到哪个环节去排查。真正的“零基础”学习需要的是那种像搭积木一样,每搭好一层都要确保稳固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扎实过程,这本书的流程规划显然没有考虑到初学者的脆弱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