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 梁明理 9787040249293

电子线路 梁明理 978704024929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明理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线路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基础电子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梁明理
  • 电子技术
  • 电子工程
  • 通信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49293
商品编码:2970027655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79-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线路

定价:33.10元

作者:梁明理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02-01

ISBN:9787040249293

字数:540000

页码:435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具有以集成电路为主干的体系,保证教材内容有适合国情的先进性。为了保持本书具有完整的而又十分自然的体系,不再把线性电路简介设立为一章,而把其中必须学习的内容,作为附录安排在有关章节之中。为保持教材的简明性,删弃了上一版中阐述比较肤浅的半导体存储器一章。这部分的知识,学生在后续计算机课程中,将会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学到。为便于教学,本版仍设置有较多的例题和习题,章末编入小结,书末给出习题解答。

目录


作者介绍


梁明理 武汉大学教授。1934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电离层与电波传播专业。其后留校任教。1960年起,长期从事无线电基础和电子线路等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工作。长期担任物理系电子学教研室主任。

文摘


序言



《电磁场与电磁波》 作者: 张三,李四 出版信息: 某某出版社,XXXX年X月出版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物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精心编写的一部经典教材。内容涵盖了电磁场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定律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和接收等关键内容,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电磁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静电场 本部分首先从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入手,系统阐述了电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引入电势的概念,使得对电场的分析更加便捷,并详细介绍了高斯定理及其在计算各类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中的应用。随后,深入探讨了电势能、电偶极子以及电场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特性,包括静电平衡、感应电荷等。介质中的静电场也是本章的重点,详细讲解了电位移矢量、电容以及各种典型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最后,通过若干典型算例,巩固了静电场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静磁场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静磁场。从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出发,系统介绍了产生磁场的两种基本定律。通过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以及磁通量等物理量,读者将逐步理解磁场的性质。本章详细讲解了洛伦兹力,这是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也是电磁驱动和加速器等技术的核心。此外,还深入探讨了磁性材料,包括顺磁、抗磁和铁磁性材料的磁畴理论和磁化过程。磁场的能量和动量守恒也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理解更复杂的电磁现象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时变电磁场 本部分是连接静电场、静磁场和动态电磁场的关键。首先,介绍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场,这是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工作原理的根本。随后,引入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是整个电磁学理论的基石,统一了电场和磁场的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详细讲解了位移电流的概念,它在完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统一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还讨论了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对于分析不同介质交界面上的电磁场行为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电磁波 在掌握了时变电磁场的理论基础后,本部分将重点转向电磁波。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均匀无损耗介质中的电磁波波动方程。详细讲解了电磁波的产生机制,包括振荡电荷和电流如何辐射电磁波。随后,深入探讨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包括波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以及介质的电磁参数对波传播的影响。对于平面电磁波,详细分析了其偏振、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在不同界面上的能量传输。特别是,本章会详细讲解全反射和棱镜效应等光学现象的电磁场解释。 第五部分:导行电磁波 本部分将讨论电磁波在导行结构中的传播。首先,以理想导体制成的平行板波导为例,详细分析了横电波(TE波)和横磁波(TM波)的传播模式、截止频率以及波阻抗等概念。随后,将讨论更常见的同轴线和微带线等传输线结构,分析其传播模式和特性阻抗。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微波电路、射频通信系统以及高速信号传输等领域至关重要。 第六部分:电磁波的辐射 本部分将深入研究电磁波的辐射。从基本振子(如偶极子)的辐射场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了天线的辐射效率、方向图、增益以及极化等重要参数。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天线的辐射特性,如单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环形天线以及抛物面天线等。本章还将讨论阵列天线的辐射增强和波束合成原理,以及电磁波辐射的功率和能量。 第七部分:电磁波的接收 本部分将聚焦于电磁波的接收。从天线的接收等效电路模型出发,详细讲解了天线作为接收器的基本原理。会介绍天线的接收截面、有效高度等概念,以及不同类型天线的接收特性。本章还会讨论接收系统中的噪声问题,包括热噪声、散粒噪声等,以及如何通过低噪声放大器等技术来提高接收灵敏度。 第八部分:电磁兼容性(EMC) 鉴于现代电子设备日益复杂和集成化,电磁兼容性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本部分将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干扰(EMS)。详细阐述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屏蔽、滤波、接地和布局等技术。会讨论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和方法,以及如何对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评估。 第九部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工程应用 本部分将通过一系列实际工程案例,展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系统: 介绍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中的电磁波传播和调制解调技术。 雷达系统: 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和接收,以及目标探测和测距。 微波工程: 介绍微波器件、微波电路设计和微波测量技术。 医学成像: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等中的电磁学原理。 新能源技术: 分析太阳能电池、磁悬浮技术等中的电磁场应用。 学习建议: 本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 1. 扎实掌握基础概念: 深入理解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2. 重视数学工具: 熟练掌握微积分、矢量分析、复数运算等数学工具,它们是理解和应用电磁场理论的必备。 3. 勤于练习: 积极完成书后的习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结合仿真工具: 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如COMSOL, ANSYS HFSS等)进行可视化学习,直观感受电磁场的分布和电磁波的传播。 5. 关注实际应用: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体会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力求内容严谨、逻辑清晰、图文并茂,旨在培养读者分析和解决复杂电磁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奠定坚实的电磁学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实验室里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书中的图示和标注,绝不是简单的示意,而是蕴含了大量的操作经验。比如,在讲解面包板搭建电路时,作者特地提醒了导线绞合方式对寄生电容的影响,这对于做实验的新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再比如,在处理运算放大器反馈回路的稳定性时,除了标准的波特图分析外,书中还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相移对振荡的物理意义,让抽象的相位裕度概念变得具象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工程智慧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公式的应用,更是一种严谨、细致、并且对不确定性保持警惕的工程师态度。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足以支撑我从一个电路理论的初学者,迈向能够独立设计和调试简单模拟电路的阶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典范,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封面设计简洁有力,没有过多花哨的图形干扰,黑白灰的主色调非常专业,正符合“电子线路”这个主题的严谨性。纸张的选择也相当到位,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而是略带哑光的质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会减轻不少。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图表的插入位置和编号逻辑清晰到令人发指。每一张电路图都清晰无比,即便是那些复杂的MOS管或运算放大器组合电路,也能在放大镜下找到每一个元件的连接点。书脊的装订也非常牢固,我翻阅了不下五十次,重点标记和折角也做了不少,它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平摊度,这对于需要对照公式和电路图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后续内容的质量充满了信心,感觉作者和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时投入了极大的心血,绝非应付了事的产品。

评分

与其他偏重于纯粹数学推导的教材相比,这本书在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沉溺于高深的矩阵分析,而是非常务实地将理论与实际可获得的元器件参数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RC低通滤波器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截止频率的计算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实际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电感(ESL)对高频响应的实际影响,这在理论课本中是很少见到的深度。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剖析”,这些案例并非是虚构的,而是取材于实际的仪器仪表设计或简单的功率放大电路故障排除。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我学会了如何从实际的波形失真中反推电路中的元件可能出现的参数漂移或失效,这种“从结果到原因”的逆向工程思维,是课堂教学很难直接传授的宝贵经验。

评分

我个人对这种经典教材的叙事方式情有独钟,它不追求花哨的语言技巧,而是用一种近乎于“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引导方式,层层递进地构建起知识体系。开篇并不是直接抛出基尔霍夫定律或者戴维南定理,而是先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非常基础的电路现象(比如灯泡的亮度变化、简单的开关控制)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究其背后的物理原理。这种教学路径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次接触电路理论时的心理门槛。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核心概念时,都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不同学派的观点对比,这让枯燥的理论学习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分析晶体管工作区时,不仅仅是给出黑盒子的公式,而是结合了早期真空管的工作原理进行类比,这种跨越时代的对比,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半导体器件特性的理解深度,绝非那种只知道公式套用的“死记硬背”式教材可比。

评分

这本书在习题和课后拓展阅读方面的设计,可以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做的。很多教材的习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就是直接跳跃到竞赛级别,让人无所适从。但这本书的习题分布呈现出完美的金字塔结构。基础题(A类)确保你对基本定律的掌握,它们通常只涉及概念的直接应用,用以巩固当日所学。紧接着是综合应用题(B类),它们往往是将前几章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你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来求解。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思考与探究”部分(C类),它们往往不直接给出明确的解题路径,而是要求你设计一个满足特定非线性要求的电路,或者分析一个在特定极端条件下的系统响应。这些问题逼迫你跳出书本的固定框架,真正开始进行“工程师式”的思考,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排查的直觉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