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文津阁
  • 典藏版
  • 古籍
  • 历史
  • 文化
  • 文献
  • 商务印书馆
  • 中国古典文献
  • 经史子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1576
商品编码:2969493239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定价:99800.00元

作者: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001215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君子与圣典,相得益彰

馈赠以名士,*之选

《四库全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的一部空间巨著。集纳中国古代经典要籍之大成,传存中华五千年文脉!不仅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学术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东方及整个世界都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取其精华,凝聚智慧,让中国历代圣贤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扬。让您能够知鉴古今,在历史的时空下与往圣先哲对话。在沉甸甸的文化典籍中,触摸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吸纳祖先们的智慧。

内容提要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重点参考《四库全书荟要》、《永乐大典》辑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三种,去重取精,三目之外,酌收具有对当代与未来文化意义与传世价值的重要文献,并采纳学术研究的成果,经、专家严格审定。共计收书七百二十八种,包括《简明目录》一种,经部一百三十种,史部七十一种,子部二百三十四种,集部二百九十三种。全书规模总卷数逾万卷,总字数超壹亿字。分类、顺序按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排列,精装二百册,按四合一缩印出版。

本书定名为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希冀成为一套既有版本、文献价值,兼顾实用与全备的原则的文化巨制。

《四库全书》背景及现状: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

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二次补抄。1914年在杭州图书馆*任馆长钱恂的支持下,由徐锡麟二弟徐仲荪及其学生堵福诜自费补抄,历时7年。 2008年后《四库全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目录


作者介绍


编纂方: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出版方:商务印书馆
投资制作方: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印刷:北京中创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文摘


序言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是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工程,旨在以最严谨、最精美的面貌,将这部中华文化的瑰宝呈现于世。本书不仅是一套书,更是一座凝聚了历代智识的宝库,一部映照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宏大史诗。 一、 溯源与价值:一座无价的文化丰碑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图书整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的一次浩大工程。它肇始于清乾隆年间,汇集了天下孤本秘籍,网罗了古今著作,经过数载的搜集、校勘、编次,最终成书四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源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文溯阁,以及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故名《文津阁〈四库全书〉》。这部巨著的价值,在于它全面保存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其内容之丰富、体例之严谨、考订之精详,在世界图书史上都属罕见。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的出版,是对这一文化丰碑的郑重致敬。它不仅仅是对原文的重现,更是对这部经典文献的深度挖掘与传播。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汇聚了一批在该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以近乎苛求的态度,对原书的每一个字、每一页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与校订,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其历史原貌,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印刷技术的精进,使得这部古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 内容精要: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的四大部类,每一部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共同构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 经部:涵盖儒家经典,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四库全书》的经部,收录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六经的历代注疏、传记、集解、考证等,如《十三经注疏》、《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此外,还包括了诸子百家关于道德、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如《大学》、《中庸》等。经部不仅是学习儒家思想的基石,也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的重要窗口。 史部:囊括了中国自上古至清朝中叶的各类史书。《四库全书》的史部,包括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地理志、目录等。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二十四史,以及各种断代史、地方志、人物传记、军事史、经济史等。这些史籍如同浩瀚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波澜壮阔,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最权威、最翔实的资料。 子部:是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学说,内容极为驳杂,但却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四库全书》的子部,又分为儒家(除经部收录的之外)、兵家、法家、名家、墨家、农家、医家、小说家、术数类、艺术类等。《孙子兵法》、《韩非子》、《墨子》、《本草纲目》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子部是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丰富性的生动体现。 集部:收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的集部,包括历代诗、词、赋、文、曲等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全唐诗》、《全宋词》、《唐宋八大家文钞》等都是其中的精华。集部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也记录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情感世界,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的集中展示。 三、 典藏版特色:精益求精的工艺与编纂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的出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入了现代科技与人文关怀。 严谨的校勘与整理:编委会的专家学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原书进行了细致的校勘。他们参照不同版本的《四库全书》,特别是文津阁本的原貌,对文字、标点、校注进行核对与修正,力求呈现最准确、最可靠的版本。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学术上的精益求精,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文本基础。 精美的装帧与印刷:典藏版在装帧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古籍的庄重与雅致。采用高级纸张、精细印刷,色彩、墨色都力求还原古籍的质感。每一函、每一册都经过精心制作,既方便翻阅,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也更彰显了其作为传世珍籍的地位。 体例清晰的编排:在保留原有的四部分类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编委会对目录、索引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清晰易懂。读者可以更便捷地检索所需内容,深入了解《四库全书》的浩瀚体系。这种人性化的编排,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实用性,使其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收藏品,也是一部触手可及的学术研究工具。 四、 传承与启示:连接古今的智慧桥梁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的出版,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简单复制,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如同一座连接古今的智慧桥梁,让现代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祖先的智慧结晶,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迪。 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四库全书》是所有学习中国古代史、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典藏版的出版,为学者们提供了更加精准、易用的研究文本,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理解。 文化自信的源泉: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四库全书》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通过阅读和研究《四库全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特质与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个人修养的滋养:经史子集中的智慧,历久弥新,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之道、治国理政之策、人生哲理等。阅读《四库全书》,能够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涵养品德,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艺术与审美的借鉴:《四库全书》中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无论是诗词的意境,文章的章法,还是小说的叙事,都为现代的文学创作和艺术欣赏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结语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是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以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对学术的敬畏心,为我们奉献的一份厚礼。它以其卓越的学术价值、精美的制作工艺、深远的文化意义,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所有热爱中华文明人士的珍藏。这部巨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朽丰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编纂工作想必耗费了极其庞大的心力与智慧,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浩瀚,令人望而生畏却又心生无限向往。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仅仅是浏览了它的目录体系,便已深感此中乾坤。它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涵盖了经史子集各个门类,无论是对古代哲学思辨的探究,还是对历史演变脉络的梳理,乃至对古代文学艺术的鉴赏,似乎都能在此找到权威性的源头活水。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文化溯源和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构建坚实知识体系的基石,它提供的不是零散的信息碎片,而是系统化、结构化的宏大知识框架,让人在迷雾中找到方向,实乃学人必备的镇山之宝。

评分

这套典藏版的细节处理,体现了商务印书馆近百年来一脉相承的出版理念。从字体选择的疏密得当,到纸张的选材考究,再到整体排版的黄金分割比例,无不透露出对读者阅读体验的极致关怀。即便是在光线不甚理想的书房角落,那清晰的字迹和恰到好处的行距,也能保证长时间阅读而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疲劳。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执着,是当代许多追求效率而牺牲质感的出版物所不具备的。拥有它,就像拥有了一个稳定、可靠、且随时可供查阅的知识终端,它沉默地矗立在那里,以其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和完美的物理形态,成为衡量一套严肃学术出版物标杆般的存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惊叹,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岁月的厚重感。初次打开,那泛着淡淡古香的纸张,以及那精细到令人叫绝的雕版印刷效果,仿佛一下子将人拉回了那个群星璀璨的文化鼎盛时期。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浸透着匠人的心血,那种对传统工艺的极致追求,在今天的批量化生产中已属凤毛麟角。我甚至舍不得用铅笔做任何标记,生怕破坏了这份近乎完美的文物感。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世代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古籍美学的朝圣之旅。那些繁复的纹饰和典雅的版式设计,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精致入微,这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比拟的,真正的物有所值,让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肃然起敬。

评分

说实话,初拿到手时,最大的感受是“敬畏”。这种敬畏感并非源于其价格或名声,而是源于对这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的体认。它让我们得以一窥乾隆盛世的文化面貌,得以窥见当时文人们的学术风貌与思维方式。阅读其中部分篇章,那种笔触的细腻,逻辑的严谨,以及思想的深刻,远非今日的许多速成读物可比。它要求读者放慢脚步,沉下心来,用一种近乎朝拜的心态去品味那些被时间淘洗过的文字。这是一种对阅读态度的重塑,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学问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浇灌,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机会,体会到古人的智慧是如何穿越历史的尘埃,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评分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许会觉得这套书的体量过于庞大,阅读起来可能有些“劝退”。然而,正是这种“不可替代性”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它不是用来快速消费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书房中一件恒久的镇宅之宝,偶尔从中抽取某一册,随机翻阅一小段,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偶然翻到一篇关于园林艺术的记述,那对景物描摹的精妙,对哲思的融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提供的知识密度极高,每一次的邂逅都是一次小小的知识爆发。它以一种沉稳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读者的品味和学养,即便只是作为摆设,也能为居住空间增添一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是品味与学识的无声宣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