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讲演录:国学概论
定价:27.50元
作者:章炳麟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502212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讲演录》内容包括: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略说和文学略说。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国学概论》是章炳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究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评价。为使读者对章炳麟先生的学问有更多了解。
内容提要
民国大师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国大师文库·第二辑:国学讲演录 国学概论》精选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目录
章炳麟国学讲演录
章炳麟国学概论
作者介绍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又名章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古文经学家,思想家。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有深湛造诣。章炳麟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
文摘
序言
如果说前半部分侧重于宏观的框架构建,那么中后期的具体专题探讨,则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在涉及具体学派源流的梳理时,比如道家思想的分支演变,作者所引用的材料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他似乎对每一个关键人物的生平、著述散佚情况,乃至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异,都有着如数家珍的掌握。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使用书签和便利贴来标记那些我以前从未听闻过的早期文献或地方志中的记载。这种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使得全书的论述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的。对于我这样希望能够从“读别人的总结”过渡到“自己能看懂原典”的读者来说,这种带着明确考据指向的讲解,提供了极佳的参照系和索引,让我清楚地知道,在接下来的自主阅读中,应该把目光投向哪些更深层次的“第一手资料”。
评分从整体结构和对读者的影响来看,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张清晰的“国学地图”,让原本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有了一个可以相互参照、彼此定位的坐标系。在此之前,我对国学概念的理解是碎片化的,知道一些概念,但总感觉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带着你穿梭于先秦的争鸣、两汉的独尊、魏晋的洒脱,以及唐宋的思辨之间,总能准确地指出“我们现在位于哪个思想的交叉路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欲”。书的结尾部分,作者列举了一份“推荐阅读书目”,这份书单的设置非常高明,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名著,而是根据不同主题,给出了不同深度的进阶选项,这让我的学习计划立刻变得有了方向和层次感,不再是漫无目的的翻阅,而是有了清晰的“打怪升级”路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概论”,不如说是一把开启深度探索的万能钥匙。
评分读完第一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逻辑极其严谨,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而是采取了一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他似乎非常清楚初学者的认知障碍在哪里,总能在关键的概念即将变得模糊不清时,及时插入一个生动而贴切的类比。比如,他在阐述“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的区别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概念的定义上,而是引用了古代两位不同学派代表人物的交往轶事作为佐证,一下子就把抽象的学术争论拉回到了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国学入门的门槛,使得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古代思想体系,变得可感、可触、可理解。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保持了一种难得的批判性精神,他并未盲目地推崇所有传统,而是在介绍基本框架的同时,也点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种平衡的视角,让人读来倍感信服,也避免了陷入空洞的“文化复古主义”的泥淖。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本,刚拿到手时,我就被它沉稳的墨绿色封面和烫金的书名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心存敬畏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能引人入胜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无疑是下了功夫的,触摸上去的质感,就仿佛在宣告它内容的珍贵与厚重。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适中的字号,这对于阅读长时间的学术论述来说至关重要,毕竟,要啃下“国学”这样宏大的主题,良好的阅读体验是保持耐心的基础。我特别欣赏它在引文和注释上的处理方式,注释详实而不显得突兀,既满足了深度研究者的需求,又不会让初学者在阅读主文时感到过于繁琐和中断。书本的侧边书签设计也很有巧思,方便在不同章节间快速跳转,这在梳理庞大的国学知识体系时,实在是一个贴心的细节。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上,这本书已经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且充满仪式感的阅读环境,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感觉像是获得了一件值得珍藏的知识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古人精神的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那些经典文本时的那种“同情式理解”。很多国学著作在转述前人观点时,往往会过度地“今注今译”,从而失却了原著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精髓。然而,此书的作者似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能力,他能精准地把握住先哲们在特定历史关口做出思想抉择的无奈与必然性。例如,在讨论宋代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时,他不仅解释了其时代背景——儒家对魏晋玄学和佛教过度玄思的反拨,还深入剖析了这句话在后世被“教条化”的悲剧。读到此处,我常常需要放下书本,在书房里踱步许久,反复咀嚼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交锋的张力。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学习知识本身,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历史责任感的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