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植物生长与环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29.90元
售价:20.3元,便宜9.6元,折扣67
作者:邹良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40288148
字数:
页码:2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生长与环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与养分环境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概述
篇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章 植物细胞
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训1-1-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识别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催化系统
实训l-3-1 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节 植物的组织
附: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植物的根
第三节 植物的茎
第四节 植物的叶
第五节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
实训2-5-1 植物组织和器官结构的观察比较
技能一 植物形态的调查与识别
技能二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节 太阳辐射与光
第二节 光合色素与光合作用
实训3-2-1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生产潜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节 呼吸作用的类型及生化过程
实训4-1-1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
第二节 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应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本章小结
第二篇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
节 植物的生长物质
附:表生产上常用的各种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第二节 种子生理
实训6-2-1 植物种子生活力测定
实训6-2-2 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节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二节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三节 植物的衰老与脱落
本章小结
第三篇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
第八章 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
节 土壤的固相组成
实训8-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实训8-1-2 土壤样品的制备
实训8-1-3 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实训8-2-1 土壤容重的测定
实训8-2-2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实训8-2-3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电导法)
第三节 土壤环境的调控
实训8-3-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植物生长与水分环境
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实训9-2-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第三节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实训9-3-1 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钴纸法)
第四节 土壤水分
实训9-4-1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第五节 大气中的水分
实训9-5-1 空气湿度的测定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植物生长与温度环境
节 土壤空气与温度
实训10-1-1 土壤温度的测定
第二节 空气温度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
节 大气与风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农田小气候
实训11-3-1 光照度的测定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植物生长与养分环境
节 植物生长与营养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土壤养分
实训12-3-1 土壤水解氮的测定
实训12-3-2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实训12-3-3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第四节化学肥料
实训12-4-1 常用化肥的系统鉴定
第五节 有机肥和生物肥
第六节 作物施肥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植物生长与环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书籍。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对植物的生殖过程感到好奇,书中对花的形成、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的描绘,就如同在为我播放一部精彩的生命演化纪录片。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植物需要昆虫传粉,有些则依靠风力,以及不同授粉方式对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而让我感到最为惊叹的是,书中还涉及了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感知和响应。我了解到,植物不仅能“看”到光,“听”到声音(某种程度上),还能感知到重力、触摸甚至是化学物质。比如,书中关于向光性生长的解释,就让我理解了植物是如何通过感应光源方向来调整生长姿态,以最大化地捕捉光能。这不仅仅是关于植物如何“生存”,更是关于它们如何“生活”,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让我对植物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它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奇妙得多。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通往植物世界奥秘的大门。作者以一种极其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复杂的植物生理学知识娓娓道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植物激素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的复杂调控网络。我了解到,原来植物体内的这些“信使”是如何指挥植物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乃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书中举例说明,当植物受到胁迫时,某些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启动一系列防御反应。这让我对植物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而是能够主动地感知和应对。 此外,书中对环境胁迫的论述也相当深入。不仅仅是提及高温、干旱、盐碱等不利条件,更是详细分析了植物在这些胁迫下的生理损伤机理,以及它们所进化出的适应性机制。例如,关于耐旱性,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如何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关闭气孔、积累渗透调节物质等多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损失。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植物抗寒的机理的讲解很感兴趣,了解到植物是如何通过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积累抗冻蛋白等方式来抵御低温的。这些细致入微的阐述,让我对植物在严酷环境下生存的顽强生命力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植物生长与环境》实在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一直对植物如何应对各种外部条件感到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并没有止步于简单地罗列植物对光照、水分、温度的反应,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环境因素背后的生理生化机制。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光谱的光对叶绿素吸收的影响,以及光照强度如何调控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分的蒸腾。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光合作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理解了为什么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对植物生长更为有利。 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土壤环境的阐述也十分到位。它不仅仅是介绍了土壤的成分,还详细讲解了土壤的质地、结构、pH值、肥力以及通气透水性对植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决定性作用。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内容,书中解释了有益菌如何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而有害菌则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这让我意识到,土壤并非简单的“泥土”,而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死存亡。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比如针对不同作物选择不同土壤改良措施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我这样的园艺爱好者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表达方式非常生动,充满趣味性,不像一些科学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它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成具体而形象的描述,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能“看到”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植物形态建成的内容。它解释了为什么植物会有不同的形状,比如乔木、灌木、草本,以及叶片、花、果实的各种形态差异。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决定植物的形态特征的。比如,即使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的光照、温度条件下,其生长形态也会有所差异。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描述一棵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的树和一棵在阴影下生长的树,它们叶片的大小、颜色的深浅都会有所不同。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植物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它们与环境不断互动的结果。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身边形态各异的植物,充满了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性极强,让我能够清晰地梳理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植物水分生理的那部分内容。书中不仅仅讲解了水分吸收、运输和蒸腾的基本过程,还深入探讨了水势的概念,以及水势如何驱动植物体内的水分流动。我了解到,原来植物之所以能够将水从土壤中吸上来,并且运输到高处,是依靠一系列的水势梯度。 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书中还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水分平衡的影响。例如,低湿度条件下,蒸腾速率会加快,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植物就会出现萎蔫。文中还提到了植物如何通过调整气孔的开放程度来应对干旱胁迫,以及某些植物特有的保水机制,比如叶片表面覆盖厚厚的角质层或绒毛。这部分内容对于我理解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有些植物容易枯萎,而另一些植物却能保持生机勃勃,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