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有效授权:提升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企业国际化管理新概念丛书
定价:29.80元
作者:徐世雄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5044498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高层管理者若想真正通过下属实现你的预期目标,惟一要做的就是学会授权。
创造一个充分授权的环境,使所有员工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组织取得佳绩而共同努力。授权是否合理是区分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内容提要
要在今天的商业环紧中取得成功,组织需要每一个人包括一线工人和高管理层的知识、思想、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企业将每一个人都转变成企业的,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因而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创造一个充分授权的环境,使所有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组织取得佳绩而共同努力。
本书紧紧围绕“有效授权”这一当前管理中议论广,影响力*的话题,展开论述例证,引导管理者理解、掌握授权的技巧,帮助管理者充分利用“授权”这一工具,发挥员工的潜能,创造经营的奇迹。
目录
1、 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2、 信任是授权不可动摇的原则
3、 目标是授权的灵魂
4、 一旦员工的自尊受到伤害,授权就会出现障碍
5、 愈是注意反馈,授权离成功愈近
6、 寻找流的“授权平衡点”
7、 有效授权,始于聆听,终于回答
8、 正确对待遇员工犯下的错误
9、 要放手,更要定期检查
10、 逆回授权必使管理失败
11、 重相马更要重驯马
12、 把权力授给合适的人
13、 授权成功的“引渡人”
14、 在赛马中不断授权
15、 确定授权任务
16、 一手放权,一手控制
17、 制定合理的授权计划
18、 授权不是授责
19、 让员工领会授权的真实意图
20、 让员工参与授权
21、 设立有效可行性的绩效标杆
22、 授权工作的意义越明确,越能达到授权目的
23、 给予授权员工适时的帮助
24、 转移心态为成功授权作铺垫
25、 奖励可让授权动力永远保持在
26、 消除员工对授权任务的恐惧
27、 培育良好的授权氛围,员工就会努力工作
28、 “虚假授权”永远不会成功
29、 向团队授权,而不是单个员工
30、 越权是阻碍授权成功的巨石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正在为我们部门的跨文化沟通项目头疼,寻找一些能够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资料。市面上关于“国际化”的书籍很多,但大多停留在宏观战略层面,讲的都是“应该做什么”,却很少触及“如何去做”的细节。我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虽然我不能提及具体内容,但就目录的结构和用词而言),发现它似乎非常注重流程化和可复制性的方法论。比如,我对其中一些标题的措辞感觉非常新颖,它们没有使用那些陈词滥调的商业口号,而是用了一种更接近工程学的语言来描述管理过程,这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这本书可能真的包含了一些可以被系统拆解、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工具箱”。这不同于那些纯粹的商业哲学探讨,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实战人员的“操作手册”,而非仅仅是给高管层准备的愿景蓝图。这种务实的倾向,让我对它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企业管理的书籍,很多都给我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观点提到了,但后续的支撑和论证总显得单薄。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它在每一个核心论点后面,都配备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或类比支撑。它不满足于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怎样才能持续保持”。这种对因果关系的深度挖掘,让整本书的内容显得非常充实和可靠。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不仅仅是因为学到了新的术语,而是因为理解了现象背后的深层驱动力。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灵感,而是一套可以用来长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这种框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单一管理技巧的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金色字体,散发出一种专业而又稳重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几个抽象的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似乎在暗示着复杂的商业结构如何通过精妙的协调达到整体的优化。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有一种愉悦的手感。我通常对那种封面花哨但内容空洞的书籍嗤之以鼻,但这一本从外在的包装上就传递出一种对品质的坚持,这让我对内部内容的期待值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它不像某些管理学著作那样喜欢用一些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篇幅,而是力求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清晰、有条理的逻辑感,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我甚至在想,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是不是也融入了某种“有效管理”的理念,即从最基础的外在展示就开始体现出专业性和目的性。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于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几个易于理解的步骤。我注意到,它在阐述观点时,很少出现那种长达半页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复杂长句。相反,它更倾向于使用短小精悍的句子,配合清晰的逻辑连接词,使得即便是在讨论一些较为抽象的管理概念时,读者的注意力也能被牢牢地锁定。这对于需要快速吸收信息,并在工作间隙进行阅读的职场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学术性的著作往往因为过分追求严谨性而牺牲了可读性,但这本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人感觉作者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备将知识转化为易于消化的语言的能力。这种行文上的“呼吸感”,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也提升了知识吸收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组织结构和效率提升时,展现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视角,它没有固守传统的金字塔模型,而是似乎在强调一种更具适应性和扁平化的组织形态。我个人观察到,在近几年,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在努力打破内部的藩篱,追求更快的决策速度和更灵活的资源调配。这本书在描述这种“新概念”时,并没有采用批判或颠覆的姿态,而是非常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新旧模式的优劣势,并重点论述了如何在保持核心稳定性的同时,引入弹性机制。这种审慎的创新态度,比那些动辄宣扬“彻底革命”的书籍要来得更具建设性。它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进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精准的“手术式”优化,这需要极高的专业判断力,而这本书恰恰似乎提供了这种判断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