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醫外科學
:32元
作者:顧伯康 編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23049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
上篇總論
1中醫外科學發展概況
2外科範圍和疾病命名及分類釋義
2.1外科範圍
2.2疾病命名
2.3分類釋義
3病因病理
3.1緻病因素
3.2發病機理
4辨證
4.1四診在外科上的應用
4.2辨陰證陽證
4.3辨腫痛癢膿麻木
4.4辨潰瘍形色
4.5辨經絡部位
4.6辨善惡順逆
5治法
5.1內治法
5.2外治法
下篇各論
1瘡瘍
1.1概論
1.2癤
1.2.1暑癤
1.2.2螻蛄癤
1.2.3癤病
1.3疔瘡
1.3.1顔麵部疔瘡
1.3.2手足部疔瘡
1.3.2.1蛇眼療
1.3.2.2蛇頭疔
1.3.2.3蛇肚疔
1.3.2.4托盤療
1.3.2.5足底疔
1.3.3紅絲疔
1.3.4爛疔
1.3.5疫疔
1.4癰
1.4.1頸癰
1.4.2腋癰
1.4.3臍癰
1.5丹毒
1.6發
1.6.1鎖喉癰
1.6.2臀癰
1.6.3腓踹發
1.6.4手發背
1.6.5足發背
1.7有頭疽
1.8發頤
1.9流注
1.10無頭疽
1.10.1附骨疽
1.10.2環跳疽
1.11走黃與內陷
1.11.1走黃
1.11.2內陷
1.12瘰癧
1.13流痰
2乳房疾病
2.1概論
2.2乳頭破碎
2.3乳癰
2.4乳發
2.5乳癆
2.6乳癖
2.7乳腺增生病
2.8乳癧
2.9乳漏
2.10乳衄
超越課堂,觸及靈魂 《中醫外科學》這本書給予我的,遠不止知識的層麵,它更觸及瞭我作為一名學習者,乃至一名潛在的醫者的靈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生命的敬畏,對患者的關懷,以及對中醫事業的熱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並非一味地生硬和刻闆,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例如,在描述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時,作者不僅僅關注疾病本身,還會提及患者的心情、生活習慣等,並將這些因素納入到整體的治療考量中。這種“醫者仁心”的精神,通過文字傳遞得淋灕盡緻,讓我深刻體會到,中醫治療不僅僅是治病,更是治人。書中對於“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理念,在外科疾病的預防和早期乾預方麵,有著獨到的見解,這讓我開始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如何通過中醫的手段,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這種對醫學的深刻理解和人文情懷的注入,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與我進行一場關於生命和健康的深刻對話。
評分實踐的啓示,疑難的解答 在學習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臨床上的睏惑,《中醫外科學》便成瞭我的良師益友。這本書在理論講解之後,往往會附帶大量的醫案分析,這些醫案涵蓋瞭各種復雜疑難的病例,作者對這些病例的分析,尤其是對治療過程中齣現的轉歸和變化,都有著細緻入微的闡述。這讓我看到瞭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例如,對於一些久治不愈的潰瘍,書中通過幾個典型案例,展示瞭如何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變化,靈活調整方藥,甚至采用“以通為補”、“扶正祛邪”等不同治則,最終達到治愈的目的。這種實踐性的指導,讓我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學會瞭如何在復雜的臨床環境中,運用中醫的智慧去解決問題。書中對於一些外科手術後遺癥的處理,例如術後疼痛、感染等,也提供瞭中醫的輔助治療方法,這在現代醫學中常常是輔助治療手段,但在中醫外科學中,其重要性被充分強調,並給齣瞭具體的治療方藥和操作方法,這讓我看到瞭中醫在急癥、危癥治療中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也為我日後的臨床實踐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結構精巧,脈絡清晰 不得不說,《中醫外科學》在整體結構設計上堪稱精巧,其編排邏輯清晰得令人贊嘆。從基礎理論的鋪墊,到具體疾病的論述,再到治法方藥的講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使得學習者能夠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書的開篇,往往會先對中醫外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進行闡述,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隨後,便按照不同的病種分類,詳細介紹瞭各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機、臨床錶現、診斷要點以及中醫治療原則。每一類疾病的講解,都遵循著“由錶及裏,由宏觀到微觀”的邏輯。例如,在論述皮膚科疾病時,會先從整體上闡述其發病特點,再深入到具體的病理改變,最後落實在具體的治療方藥和護理方法上。這種嚴謹的結構,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每一個知識點,並且能將其融會貫通。即使是那些看似復雜的疾病,在作者的梳理下,也變得條理分明,易於理解和記憶。這種結構上的優勢,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讓我能夠事半功倍地掌握《中醫外科學》的核心內容,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的學習和研究中。
評分初遇,如獲至寶 翻開《中醫外科學》這本書,我仿佛推開瞭一扇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大門。初讀之下,便被其嚴謹的學術體係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這本書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將中醫的精髓與外科的實踐巧妙融閤,娓娓道來。作者對於疾病的辨證論治,從病因、病機到癥候群的分析,條理清晰,層層遞進。尤其是在描述各種外科常見病時,不僅僅是列舉癥狀,更是深入探究其內在的病理變化,以及中醫獨特的治療思路。比如,在論述瘡瘍病時,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瘡瘍的形成原因,是內毒外發還是外邪侵襲,是氣血鬱滯還是濕熱蘊結,分析得鞭闢入裏。而針對這些不同證型,則提供瞭詳盡的治療方案,包括中藥內服、外敷,甚至配閤針灸、推拿等療法,將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原則貫穿始終。書中的插圖精美,對病竈的形態、位置以及針灸穴位等都有直觀的展現,這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每每讀到一個章節,都感覺自己對中醫外科學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仿佛窺見瞭古代醫傢妙手迴施的秘訣。
評分圖文並茂,意境深遠 《中醫外科學》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也做得相當齣色,圖文並茂的設計大大增強瞭閱讀的吸引力和理解的深度。書中穿插的大量高質量插圖,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對書中文字內容的有力補充和直觀體現。例如,在介紹骨傷科疾病時,書中不僅有詳細的文字描述,更有清晰的解剖圖、骨摺復位圖、以及手法復位示意圖,這些圖像能夠幫助我準確地理解骨骼的結構、損傷的部位以及治療的手法。同樣,在講解針灸療法時,經絡穴位的圖示清晰明瞭,配以詳細的定位描述,讓我能夠準確地找到穴位,避免誤操作。更令人驚喜的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古代醫籍中的精美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更增添瞭本書的文化韻味和曆史厚重感。這些圖畫,仿佛將我帶迴瞭古代的醫館,與古人一同探尋疾病的奧秘。這種將學術性、實踐性和藝術性完美結閤的設計,使得《中醫外科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醫學藝術品,它讓我從多個維度去感受中醫外科的魅力,並深深地對其産生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