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医外科学
:32元
作者:顾伯康 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23049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
上篇总论
1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2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2.1外科范围
2.2疾病命名
2.3分类释义
3病因病理
3.1致病因素
3.2发病机理
4辨证
4.1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
4.2辨阴证阳证
4.3辨肿痛痒脓麻木
4.4辨溃疡形色
4.5辨经络部位
4.6辨善恶顺逆
5治法
5.1内治法
5.2外治法
下篇各论
1疮疡
1.1概论
1.2疖
1.2.1暑疖
1.2.2蝼蛄疖
1.2.3疖病
1.3疔疮
1.3.1颜面部疔疮
1.3.2手足部疔疮
1.3.2.1蛇眼疗
1.3.2.2蛇头疔
1.3.2.3蛇肚疔
1.3.2.4托盘疗
1.3.2.5足底疔
1.3.3红丝疔
1.3.4烂疔
1.3.5疫疔
1.4痈
1.4.1颈痈
1.4.2腋痈
1.4.3脐痈
1.5丹毒
1.6发
1.6.1锁喉痈
1.6.2臀痈
1.6.3腓踹发
1.6.4手发背
1.6.5足发背
1.7有头疽
1.8发颐
1.9流注
1.10无头疽
1.10.1附骨疽
1.10.2环跳疽
1.11走黄与内陷
1.11.1走黄
1.11.2内陷
1.12瘰疬
1.13流痰
2乳房疾病
2.1概论
2.2乳头破碎
2.3乳痈
2.4乳发
2.5乳痨
2.6乳癖
2.7乳腺增生病
2.8乳疬
2.9乳漏
2.10乳衄
初遇,如获至宝 翻开《中医外科学》这本书,我仿佛推开了一扇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大门。初读之下,便被其严谨的学术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中医的精髓与外科的实践巧妙融合,娓娓道来。作者对于疾病的辨证论治,从病因、病机到症候群的分析,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尤其是在描述各种外科常见病时,不仅仅是列举症状,更是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病理变化,以及中医独特的治疗思路。比如,在论述疮疡病时,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疮疡的形成原因,是内毒外发还是外邪侵袭,是气血郁滞还是湿热蕴结,分析得鞭辟入里。而针对这些不同证型,则提供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内服、外敷,甚至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贯穿始终。书中的插图精美,对病灶的形态、位置以及针灸穴位等都有直观的展现,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每每读到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仿佛窥见了古代医家妙手回施的秘诀。
评分实践的启示,疑难的解答 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临床上的困惑,《中医外科学》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在理论讲解之后,往往会附带大量的医案分析,这些医案涵盖了各种复杂疑难的病例,作者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尤其是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转归和变化,都有着细致入微的阐述。这让我看到了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溃疡,书中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如何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方药,甚至采用“以通为补”、“扶正祛邪”等不同治则,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这种实践性的指导,让我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运用中医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书中对于一些外科手术后遗症的处理,例如术后疼痛、感染等,也提供了中医的辅助治疗方法,这在现代医学中常常是辅助治疗手段,但在中医外科学中,其重要性被充分强调,并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药和操作方法,这让我看到了中医在急症、危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也为我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超越课堂,触及灵魂 《中医外科学》这本书给予我的,远不止知识的层面,它更触及了我作为一名学习者,乃至一名潜在的医者的灵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怀,以及对中医事业的热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并非一味地生硬和刻板,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例如,在描述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时,作者不仅仅关注疾病本身,还会提及患者的心情、生活习惯等,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整体的治疗考量中。这种“医者仁心”的精神,通过文字传递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治疗不仅仅是治病,更是治人。书中对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念,在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让我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的手段,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这种对医学的深刻理解和人文情怀的注入,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我进行一场关于生命和健康的深刻对话。
评分结构精巧,脉络清晰 不得不说,《中医外科学》在整体结构设计上堪称精巧,其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从基础理论的铺垫,到具体疾病的论述,再到治法方药的讲解,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得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书的开篇,往往会先对中医外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便按照不同的病种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中医治疗原则。每一类疾病的讲解,都遵循着“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例如,在论述皮肤科疾病时,会先从整体上阐述其发病特点,再深入到具体的病理改变,最后落实在具体的治疗方药和护理方法上。这种严谨的结构,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并且能将其融会贯通。即使是那些看似复杂的疾病,在作者的梳理下,也变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和记忆。这种结构上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能够事半功倍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学习和研究中。
评分图文并茂,意境深远 《中医外科学》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得相当出色,图文并茂的设计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和理解的深度。书中穿插的大量高质量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书中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直观体现。例如,在介绍骨伤科疾病时,书中不仅有详细的文字描述,更有清晰的解剖图、骨折复位图、以及手法复位示意图,这些图像能够帮助我准确地理解骨骼的结构、损伤的部位以及治疗的手法。同样,在讲解针灸疗法时,经络穴位的图示清晰明了,配以详细的定位描述,让我能够准确地找到穴位,避免误操作。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古代医籍中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增添了本书的文化韵味和历史厚重感。这些图画,仿佛将我带回了古代的医馆,与古人一同探寻疾病的奥秘。这种将学术性、实践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设计,使得《中医外科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医学艺术品,它让我从多个维度去感受中医外科的魅力,并深深地对其产生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