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CDMA 2000分組域網絡技術
定價:32.00元
售價:23.4元,便宜8.6元,摺扣73
作者:林曙光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635123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是一本專門介紹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技術的專業技術書籍。文章由淺到深,從底層到高層,從理論到應用,從接口到操作,具體、詳細、全麵地介紹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技術。
全書大體上分為三部分,部分為理論基礎,詳細介紹CDMA 2000 1X分組域的無綫接口協議(RLP)、RP接口(A8/A9協議)、Pi接口(A10/A11協議)等;第二部分分組域網絡設計與建設,介紹網絡規劃、設計、建設、網絡安全與管理的思想,並介紹瞭摩托羅拉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設計與建設實例;第三部分為分組域網絡優化,介紹分組域網絡優化步驟、業務參數、分析方法和常見問題處理。
3G時代,從服務來說,*的不同就是增加高速分組數據服務。3G時代的分組域網絡有一定延續性。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技術,對於3G其他標準的分組域網絡構成和組網技術,也具有參考價值。本書主要適閤於通信或計算機網絡等專業用書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章 概述
1.1 CDMA通信技術
1.2 CDMA標準
1.3 CDMA3 種主流技術
第2章 CDMA2000分組域網絡
2.1 CDMA2000係統結構與接口
2.2 CDMA2000鏈路層協議與信道
2.3 CDMA2000分組域網絡結構
2.4 簡單IP網絡
2.5 移動IP網絡
第3章 RLP協議
3.1 術語和數字變量
3.2 常規要求
3.3 RLP流程
3.4 PLP幀格式
第4章 A9/A8接口
4.1 概述
4.2 參數數據庫
4.3 A9信令消息
4.4 A9信令消息元
4.5 A8 承載路徑
第5章 A11/A10 接口
5.1 概覽
5.2 術語和定義
5.3 參數數據庫
5.4 信令消息
5.5 信令消息結構
5.6 業務消息
第6章 網絡設計
6.1 網絡預測和規劃
6.2 網絡功能及網元設置
6.3 網絡整體設計
第7章 分組域網絡建設實例
7.1 CDMA 2000 1絡設備
……
第8章 網絡安全與管理
第9章 CDMA 2000 1X分組數據業務優化
0章 總結
附錄 術語和定義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描述網絡結構和接口協議的協同工作方麵,簡直可以說是一部詳盡的“操作手冊”。我特彆留意瞭它對QoS(服務質量)機製的論述,那是分組網絡中非常復雜但又至關重要的一環。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QoS的各個參數,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是如何在接入網和核心網之間傳遞、解釋和最終被執行的,這種端到端視角的分析,對於理解如何保證實時業務(比如早期的VoIP嘗試)的體驗至關重要。它幫助我區分瞭不同層次上的擁塞控製策略及其相互作用,這遠超齣瞭我原先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範疇。可以說,這本書為構建穩健、高效的移動數據承載網絡提供瞭堅實的技術基石。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的價值,那一定是“權威性”。書中引用的各種標準和參考資料的詳盡程度,讓我確信作者對CDMA2000分組域技術有著近乎百科全書式的掌握。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是這樣設計”的內在邏輯。對於正在準備相關專業認證考試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詳實背景信息和案例分析,絕對是通往高分的秘密武器。它教會我的不僅是技術規範,更是一種係統性的問題分析思維,即如何從協議棧的最低層開始,層層遞進地排查和定位復雜網絡中的故障。這種思維方法的訓練,其價值甚至超越瞭書本本身所涵蓋的具體技術知識,對我的職業生涯發展有長遠的助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字體,立刻就給人一種專業而又沉穩的感覺,仿佛預示著內容的嚴謹與深度。我原本對移動通信領域,尤其是早期2G/3G過渡時期的技術標準瞭解得比較零散,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整個技術體係脈絡上的用心。它不像有些技術書籍那樣堆砌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力求將復雜的概念用清晰的邏輯串聯起來,這點對於像我這樣希望係統性掌握某一領域知識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特彆是對於那些在實際網絡維護或優化崗位上,需要追溯曆史協議細節以解決疑難雜癥的工程師而言,這種條分縷析的講解方式無疑是極佳的參考工具。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功能實體之間交互過程的描述,那種如同繪製瞭一張精細電路圖般的細緻,讓人能夠輕易地在腦海中構建起整個分組域數據流動的虛擬模型。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來研讀其中關於信令流程的部分,說實話,一開始確實有些吃力,畢竟涉及到大量的時序圖和狀態機轉移。但作者的敘述邏輯非常流暢,他沒有直接跳到最深層的細節,而是先用高層概括奠定基礎,然後再逐步深入到每一個關鍵步驟的參數含義和操作目的。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講解策略,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學習門檻。我發現,很多我之前在網絡日誌中看到的模糊不清的“握手失敗”現象,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清晰的、基於協議規範的解釋來源。這種能夠“知其所以然”的感覺,比單純地記住配置命令要寶貴得多。而且,書中對一些特定場景下的異常處理流程也有提及,這錶明作者不僅是理論的闡述者,更是實踐經驗的總結者,這在純粹的教科書中是很難得的。
評分從閱讀的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舒服,頁邊距和行距的設置都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雖然主題是技術性的,但作者在行文遣詞上保持瞭一種恰當的平衡,既有工程師的嚴謹,又不失科普的溫度。例如,在介紹某個核心網元的功能時,他會穿插一些曆史背景或技術演進的思考,這使得技術本身不再是冰冷的數字和代碼,而是鮮活的技術發展史的一部分。對於我這種對技術發展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錦上添花。我甚至開始思考,正是基於這些早期的分組域架構,纔有瞭後來4G、5G的迅猛發展。這本書成功地將讀者帶入到那個關鍵的技術轉摺點,去理解當時設計者們的智慧與權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