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急救治突发事件分册 陈登国,潘秉章,孙刚 9787802452435

临床应急救治突发事件分册 陈登国,潘秉章,孙刚 978780245243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登国,潘秉章,孙刚 著
图书标签:
  • 临床医学
  • 急救医学
  • 突发事件
  • 临床救治
  • 应急处理
  • 医学教材
  • 医学参考
  • 陈登国
  • 潘秉章
  • 孙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军事医学出版社
ISBN:9787802452435
商品编码:296649318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临床应急救治突发事件分册

定价:40.00元

作者:陈登国,潘秉章,孙刚

出版社:军事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24524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急危重症的诊断要点为始,侧重于临床应急救治措施,并对相继处理措施包括医疗运送时机选择、病情评估、危险因素确定、医患交流、搬运方法、病情观察、监测监护、对症处理、注意事项、预后评估等作以综合阐述。 本书重视临床应急救治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展现了临床应急救治各阶段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临床应急救治工作人员的临床实践。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临床急危重症应急工作的组织管理入手,对常见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上下两篇,论述了临床应急工作概论和内科急危重症应急救治。侧重于临床应急措施、护理介入和配合以及后续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运送、运送时机选择、病情评估、危险因素确定、医患交流、搬运方法、病情观察与监测监护、注意事项、预后评估。本书以临床应急为主线,主题明确,具有新颖性、实用性、整体性。适合急症科、内科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急诊医学教材。

目录


章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
节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特点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原则
第二章 自然灾害临床应急救治
节 地震灾害
第二节 洪涝水灾
第三章 事故灾难临床应急救治
节 火灾事故
第二节 海难事故
第三节 机场意外事故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
第五节 有毒化学品中毒应急救治对策
第六节 急性有害气体中毒
第七节 急性化学烧伤
第八节 急性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第九节 百草枯中毒
第十节 急性杀鼠药中毒
第十一节 急性药物中毒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节 急性食物中毒
第二节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 急性亚硝酸钠中毒
第四节 毒蕈中毒
第五节 急性瘦肉精中毒
第六节 传染性疾病临床应急对策
第五章 部分法定传染病临床应急救治
节 呼吸道传播传染病
第二节 消化道传播传染病
第三节 虫媒传播传染病
第四节 接触性传播传染病
第五节 其他多途径传播传染病
第六节 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应急防治
第七节 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概要
第六章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临床应急救治
节 突发核放射恐怖事件应急措施
第二节 放射损伤
第三节 突发化学恐怖事件应急措施
第四节 化学毒剂伤
第五节 突发生物恐怖事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临床急症处理与管理精要 作者: 张文涛, 李明德, 王晓燕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 9787117258901 字数: 约1500字 --- 内容简介 《临床急症处理与管理精要》一书是针对现代临床实践中日益复杂的急危重症救治需求而精心编写的一部权威性专著。本书旨在系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在急诊医学、重症监护、以及各类专科急症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核心原则和实用技术,为临床医师,特别是急诊科、ICU、以及相关专科的医护人员提供一本高质量的、可操作性强的参考手册和学习指南。 本书内容深度涵盖了从院前急救到院内高级生命支持的全过程,重点聚焦于那些时间敏感、后果严重的临床突发事件的识别、诊断和即刻干预。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将复杂的急症处理流程化、标准化,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指导临床工作者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第一部分:急症医学基础与急诊评估 本部分奠定了急症处理的理论基石。首先,详细阐述了急诊医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核心伦理规范以及法律风险防范。随后,重点介绍了“快速分诊系统”(Triage System)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强调了“基于病理生理学的评估”而非仅仅是症状的堆砌。 书中详尽描绘了“初级评估”(Primary Survey, ABCDE原则)和“次级评估”(Secondary Survey)的标准化流程,并结合大量图表演示了如何快速识别危及生命的体征异常。特别辟章节讲解了意识状态的量化评估(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精确应用)、休克的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解读,以及急性疼痛的快速镇痛策略。强调了从接触患者到稳定生命体征的“黄金时间窗”内必须完成的关键步骤。 第二部分:心血管系统急症的救治策略 心血管急症是临床中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急症类型之一。本书对此部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标准更新、STEMI的再灌注治疗时限要求(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的时机选择)、以及溶栓适应症与禁忌症的精准把握,均有详细的论述。对于急性心力衰竭(AHF),书中区分了高排和低排心衰的病理生理差异,并针对不同类型,系统介绍了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以及循环辅助装置(如IABP、ECMO)的适应症和启动方案。 此外,高血压危象的降压目标设定、主动脉夹层的紧急影像学诊断(CTA/MRA)流程、以及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包括快速心电图分析、电复律与除颤技术的规范操作、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梯度)构成了本章的核心内容。 第三部分:呼吸系统危重症的通气管理 呼吸衰竭是临床急症的常见终点之一。本书全面覆盖了从低氧血症到高碳酸血症的病因鉴别。 重症哮喘/COPD急性加重的处理流程、气道管理中的快速诱导和困难气道识别是重点。在机械通气策略方面,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指南:从基础容量控制通气到压力控制通气的参数设置,特别是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个体化容量和平台压力管理,引用了最新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高/低潮气量方案的临床权衡)。同时,书中也详细介绍了无创通气(NIV)的适应症和失败指征,以及气管插管的技术细节和并发症预防。 第四部分:神经系统与中毒急症 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时间就是大脑”原则贯穿始终。书中详细介绍了卒中单元的建立、静脉溶栓(tPA)的严格纳入/排除标准、取栓治疗(MTT)的时机和流程。对于颅内压增高,强调了镇静、降颅压药物的应用(甘露醇、高渗盐水)及脑室引流术的适应症。 中毒急症部分,根据毒物分类(如有机磷、镇静催眠药、拟胆碱能药物)进行了系统归类,明确了针对性的解毒剂使用方案、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的介入时机,并强调了中毒患者的快速病史采集和毒物源头控制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创伤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针对多发伤的救治,本书严格遵循ATLS(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的原则,对创伤的现场管理、转运标准、以及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的理念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了失血性休克的复苏策略,包括限制性输液复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合理配比(1:1:1原则),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管理。 此外,书中深入探讨了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识别与液体复苏,引用了最新的Sepsis-3定义,并详细列举了广谱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降阶梯方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防、早期干预以及器官支持策略,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综合管理路径。 第六部分:特殊人群与环境相关急症 本部分关注了特定人群和环境因素引发的急症:包括严重烧伤的液体复苏(Parkland公式的应用)、电击伤和雷击伤的特殊处理、中暑与低温症的体温管理策略。儿科急症部分,侧重于儿童心肺复苏(PALS)与新生儿复苏(NRP)的特殊性,强调了剂量与气道管理上的差异。 全书汇集了多位在急危重症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智慧,图文并茂,包含大量流程图、决策树和危重场景模拟案例,是临床医生从初级到高级救治技能全面提升的必备参考书。本书的撰写力求客观、科学、实用,致力于提升我国急危重症的整体救治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评二: 我最近在深入研究一些复杂情境下的决策树构建模型,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已被反复论证的基础理论,而是直接切入到那些“灰色地带”——即信息不完全、时间极度紧迫时的最优解路径推演。作者在描述每一个步骤时,所采用的语言风格非常冷静且极具穿透力,仿佛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临床老兵在耳边低语指导,没有一丝多余的渲染或夸张,完全是基于严谨的概率和临床数据支撑。我尤其佩服其对“动态平衡”的阐述,它强调了在救治过程中,任何固定的流程都可能在下一秒失效,因此,持续的再评估和修正才是核心能力。这种动态、实战化的思维模式,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刻板印象。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模拟一个最坏场景,对照书中的建议进行推演,这种主动学习的体验非常棒。

评分

书评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质感,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字体排版也显得专业又不失现代感。内页的纸张选择很考究,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装订部分也十分牢固,翻阅起来很顺畅,不像有些教材用几次就松散了。我特别欣赏的是它的目录设计,结构清晰,逻辑性极强,让我能迅速定位到我感兴趣或需要重点复习的部分。而且,在章节的过渡页上,作者似乎特意留出了一些空白和提示性的引语,这种人文关怀在技术手册中是难得一见的。总的来说,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呈现,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心情愉悦,更愿意沉浸其中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值得珍藏和长期使用的工具书。

评分

书评三: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厚重的读物时,心中是有些忐忑的,我担心它会像很多专业书籍一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生僻的缩写。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处理高难度概念时,展现了惊人的教学天赋。他们似乎非常擅长“化繁为简”,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和类比,将那些抽象的生理病理变化具象化。比如,在解释某种休克状态时,作者没有堆砌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将其比作一个失控的连锁反应,并精准地指出在哪个节点进行干预能实现最大的杠杆效应。更重要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经验之谈”的小框,这些通常是临床一线人员通过无数次失败和成功积累下来的“心法”,它们比任何公式都来得实在和宝贵。这些细节的打磨,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份经验的传承录,让人感觉自己正在通过文字与那些最优秀的实践者进行对话。

评分

书评四: 这本书在章节逻辑编排上的匠心独运,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它没有采用常见的“按疾病分类”的传统结构,而是围绕着“事件爆发点”和“时间轴”来组织内容。这种时间序列驱动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从最初的现场评估、快速分流,到中期的跨部门协调,再到后期的资源整合与稳定化处理,每一步都像电影镜头一样,精准地捕捉了现场的紧迫性。我发现,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它强迫读者跳出单一学科的限制,去思考一个系统工程的完整运作流程。特别是关于信息流和决策链条的描述,非常具有前瞻性,它强调了在信息爆炸和传播受阻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保持指挥系统的清晰和统一,这对于任何一个需要应对高压团队协作环境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评分

书评五: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引用和参考资料的处理上,也体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与某些只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献的著作不同,它深入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却至关重要的研究报告和国际指南的最新修订版本。这表明作者团队在编撰过程中,是真正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去追踪领域前沿动态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伦理困境”的讨论。在极端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艰难的资源分配决策,书中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伦理框架和法律责任。这种对复杂人性与职业操守的探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纯技术手册,上升到了专业精神层面。它不仅教会了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压力下“如何保持专业尊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