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
定价:36.00元
作者:岳小婷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654139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作者岳小婷)构建了3G移动邮箱服务采纳模型(MMsAM),结合3G移动邮箱服务的特点,提出了3G移动邮箱服务采纳的概念模型及一系列相关假设。假设中,既包括关于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假设,又包括调节因素对影响因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假设。 本书在技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多种理论,构建了3G移动邮箱服务用户采纳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识别出3G移动邮箱服务用户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出各影响因素对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效果,并分析了性别、年龄、区域、经验等因素在采纳模型中的调节作用。在采纳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用户评价。后,基于用户的189移动邮箱使用数据,结合业务特性,改进RFM模型,并根据RFM值进行客户细分,以3G移动邮箱的用户采纳模型的结论为指导,对高价值客户展开营销。
目录
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创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第2章 移动服务采纳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移动服务综述
2.2 移动服务采纳的相关理论基础
2.3 移动服务采纳的文献综述
第3章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
3.2 3G移动邮箱用户采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假设
3.3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中的调节因素及假设
第4章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的研究设计及数据获取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 数据分析方法
4.3 调查问卷的形成过程
4.4 变量定义和问题项设计
4.5 调查过程的设计
4.6 正式调查问卷样本数据的获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5章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的检验与评价应用
5.1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中测量模型的检验
5.2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中结构模型的检验
5.3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中调节因素的假设检验
5.4 结果讨论
5.5 基于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的评价应用
第6章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使用数据分析
6.1 营销
6.2 基于现有客户行为的营销实证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实践意义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烟火味,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一个故事或者研究。《满58包邮》这个关键词,立刻将人拉回到了网购的日常,那种“凑单”的心理、对性价比的执着,简直是现代生活的一个缩影。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究竟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这种现象,还是深入剖析了电商营销策略和消费者行为学?如果它探讨的是后者,那么“3G移动邮箱服务”这个略显年代感的术语,又会如何与现代的“满58包邮”现象产生有趣的交集?或许是某种历史背景的对比,亦或是揭示了服务迭代中被遗忘的角落。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这样一个看似碎片化、日常化的主题,打磨成一篇有深度、有洞察力的作品。岳小婷这位作者的名字也带着一种温婉而坚定的气质,希望她的文字能够像她的名字一样,既有细腻的观察,又不失扎实的论据支撑,为我们呈现一幅关于消费变迁的生动图景。这本书的编号9787565413919,也暗示着它可能是一本学术性或者调研性质的出版物,这更增加了我的期待值,想看看严肃的调研如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包邮”哲学碰撞出火花。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的第一反应是标题的冲突美学。一方面是“满58包邮”这种极具网络购物时代烙印的、带有强烈促销色彩的短语,它代表着即时的、功利性的消费满足感;另一方面,“3G移动邮箱服务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则显得如此专业、规范,带着一丝学院派的严谨气息。这种并置让人不禁猜测,这本书的核心议点究竟是聚焦于市场营销的微观案例分析,还是从一个特定的、稍显过时的技术背景(3G邮箱)切入,反思整个互联网服务生命周期中的用户粘性和迁移模式?我特别关注“采纳调查及分析”这几个字,它意味着数据、模型和结论,我希望作者能够清晰地展示其研究方法论,而不是空泛的结论堆砌。如果能辅以一些具体的用户访谈片段或者数据图表,那就更好了。这本书似乎在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着大众的日常消费习惯与技术领域中关于用户行为和技术接受模型的深度研究。它就像是一份拆解了时代切片的文件,用一个微不足道的“包邮”门槛,去映射一个宏大技术生态中的用户决策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完全不像许多打着热门概念的畅销书那样浮夸。岳小婷教授(我猜想作者可能是一位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将一个日常到几乎被忽略的商业策略——“满额包邮”——提升到了严肃研究的高度。我个人对这种“小切口、深挖掘”的研究范式非常欣赏。我尤其好奇,在那个3G技术尚在普及、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用户对于“邮箱服务”的依赖程度如何,以及这个“58元”的阈值是如何在当时的成本结构和用户心理预期中被确定的。这本书如果能够细致地描绘出用户在面对这种特定商业激励时的决策过程、犹豫点以及最终的转化路径,那将是对行为经济学在电子商务早期应用的一个宝贵案例记录。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服务采纳率的统计,更像是一部关于“第一次移动生活”的社会学观察史。对于那些想了解数字经济早期用户行为模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理论参考意义。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梳理能力是相当令人信服的。它没有陷入那种生硬的学术报告腔调,反而能将复杂的模型和数据用相对清晰的语言进行阐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服务”的定义被拓宽了。我们通常只关注商品本身,但这本书似乎提醒我们,在数字服务领域,“服务”的附加条件——比如“包邮”这种与实物紧密绑定的服务门槛——本身就是一个决定用户是否愿意“采纳”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书中对3G邮箱的分析,绝非孤立的技术评估,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物流和支付环境下进行综合考量。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用户“感知价值”的分析部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种用户心理上微妙的平衡点:究竟是为了一件小商品支付运费更不划算,还是为了一个邮箱服务多花一份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技术更划算?这种对消费者“最小阻力路径”的洞察,是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它揭示了商业规则的制定者与普通消费者心智之间,那场无声的博弈。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市场调研报告,它更像是一面透镜,折射出中国互联网服务生态发展初期的诸多侧影。从“3G”这个标志性的技术代际,到“邮箱”这个基础但关键的通信工具,再到“满58包邮”这个驱动购买的商业杠杆,岳小婷的分析将这些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技术采纳时,没有过度强调技术自身的先进性,而是聚焦于“用户为什么选择(或不选择)”。这种以人为本的分析视角,使得即便是探讨一个略显过时的“3G邮箱”案例,依然具有极强的当代意义——我们今天面对的各种App推送、会员体系升级,本质上依然是用户在不同激励下做出的采纳或放弃的决策。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人性在商业激励下的标准化反应”的教科书,用一个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商业场景(58元门槛),成功地解释了宏观的用户行为学原理,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