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金彩 著
图书标签:
  • 食品分析
  • 食品检测
  • 食品安全
  • 食品科学
  • 检测技术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
  • 质量控制
  • 食品质量
  • 食品检测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8436
商品编码:29658224151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页数:240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教材共分为五个项目,分别为酒产品检测、乳及乳制品检测、糕点糖果检测、粮油及制品检验和肉蛋及制品检测。每个项目结构基本相同,分别由【任务分析】、【知识链接】、【能力拓展】、【思考练xi】四个部分组成。“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技能训练工作页”可以记录下每个检测项目分析的全过程。

目录
绪论 1、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概述 二、食品分析的数据处理 【思考练xi】 [绪论二、页码为8 任务五、牛乳折光率的测定]项目1 酒类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酒的感官检验 1、啤酒的感官检验 二、白酒的感官检验 三、葡萄酒的感官检验 任务二、啤酒中zoxg酸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绪论

1、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概述

二、食品分析的数据处理

【思考练xi】

[绪论二、页码为8

任务五、牛乳折光率的测定]项目1 &xbsp;酒类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酒的感官检验

1、啤酒的感官检验

二、白酒的感官检验

三、葡萄酒的感官检验

任务二、啤酒中zoxg酸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啤酒中*乙酰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果酒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酒的概述

二、酒的原辅材料

三、酒类产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检测室规则及安全知识

【思考练xi】

项目二 &xbsp;乳及乳制品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乳中掺假物的检测

1、任务目标

二、操作方*

任务二、乳制品溶解度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检测结论

任务五、牛乳折光率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乳及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乳及乳制品概述

二、乳及乳制品原辅材料

三、乳及乳制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添加剂

【思考练xi】

项目三 糕点糖果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糕点中水分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二、蜜饯中山梨酸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糕点糖果中蔗糖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苹果汁中维生素C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糖水罐头中糖精钠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糖果罐头中食用色素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糕点糖果概述

二、糕点糖果原辅材料

三、糕点糖果食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安全与RE*TI健康

【思考练xi】

项目四 &xbsp;粮油及制品检验

【任务分析】

任务1、面粉中灰分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二、粮油及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花生中黄曲霉du素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粮油及制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粮油及制品中油脂密度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粮油及制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粮油及制品概述

二、粮油及制品原辅材料

三、粮油及制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行业职业道德

【思考练xi】

项目五 &xbsp;肉蛋及制品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皮蛋中铅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二、huo腿中食盐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午餐肉中脂肪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香肠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肉及制品中瘦肉精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肉及制品中兽药残留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肉蛋及制品概述

二、肉蛋及制品原辅材料

三、肉蛋及制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检测室设施与环境管理

【思考练xi】

附录

附录1、《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技能训练工作页》

附录二、食品检验工guo家职业标准

附录三、食品检验工综合练xi题及答案[添加]

参考文献附录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任务二、粮油及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1、任务目标   1.明确与掌握粮油及其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改为]。   2.熟悉掌握淀粉酸水解、还原糖滴定的操作要点。    二、工作原理   试样经除去脂肪和可溶性糖后,淀粉用酸水解*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照还原糖的测定方*进行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    三、试剂仪器    1.试剂   (1)乙醚(分析纯)。   (2)乙醇(85%):85mL乙醇与15mL蒸馏水充分混合,备用。   (3)盐酸(1 1):量取1定体积的蒸馏水于烧杯中,再量取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分析纯)与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得1 1盐酸。此操作于通风柜中进行。   (4)氢氧化钠溶液(400g/L):将400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5)氢氧化钠溶液(100g/L):将100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6)乙酸铅溶液(200g/L):将200g乙酸铅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7)硫酸钠溶液(100g/L):将100g硫酸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8)甲基红指示剂:乙醇溶液(2g/L)。   (9)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10)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和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到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11)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

任务二、粮油及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1、任务目标

  1.明确与掌握粮油及其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改为]。

  2.熟悉掌握淀粉酸水解、还原糖滴定的操作要点。

   二、工作原理

  试样经除去脂肪和可溶性糖后,淀粉用酸水解*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照还原糖的测定方*进行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

   三、试剂仪器

   1.试剂

  (1)乙醚(分析纯)。

  (2)乙醇(85%):85mL乙醇与15mL蒸馏水充分混合,备用。

  (3)盐酸(1 1):量取1定体积的蒸馏水于烧杯中,再量取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分析纯)与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得1 1盐酸。此操作于通风柜中进行。

  (4)氢氧化钠溶液(400g/L):将400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5)氢氧化钠溶液(100g/L):将100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6)乙酸铅溶液(200g/L):将200g乙酸铅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7)硫酸钠溶液(100g/L):将100g硫酸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8)甲基红指示剂:乙醇溶液(2g/L)。

  (9)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10)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和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到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11)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

  (12)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

  (13)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量1.0000g经过98~100℃干燥2h的纯净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并以水稀释到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于1.0mg葡萄糖。

   2.仪器

  (1)水浴锅。

  (2)回流装置并附250mL锥形瓶。

  (3)酸式滴定管、可调式电炉(带石棉网)。

  (4)250mL容量瓶。

  (5)150mL锥形瓶。

  (6)250mL烧杯。

  (7)玻璃棒。

   四、操作方*

   1.样品的采集制备

  在市面上购买不同*牌的粮油。称取5.00~10.00g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30mL乙醚振摇*取(除去试样中的脂肪),用滤纸过滤除去乙醚,再用30mL乙醚淋洗两次,弃去乙醚。用150mL 85%乙醇分数次洗涤残渣,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以100mL水洗涤滤斗中残渣并转移到250mL锥形瓶中。

   2.样品的测定

  (1)在上述锥形瓶中加入30mL盐酸(1 1),接好冷凝管,置沸水浴中进行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置于流水中冷却。待试样水解液冷却之后,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液,先用400g/L氢氧化钠溶液调到黄色,再以盐酸(1 1)校正到水解液刚变红色为宜。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精密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7。然后再加入20mL 200g/L乙酸铅溶液,摇匀,放置10mix,再加入20mL100g/L硫酸钠溶液,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残渣转入到250mL容量瓶中,再用少量水洗涤锥形瓶,洗液也倒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goxg测定用。

  (2)吸取50mL液体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50mL,再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并加水到刻度。混匀之后静置30mix,用干燥滤纸进行过滤,弃去醉初几滴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3)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mix内加热到沸腾,趁热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到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zoxg体积,同时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乙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于葡萄糖的质量(mg)。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于还原糖的质量。

  (4)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x内加热到沸腾,趁沸腾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0.5滴/s的速度滴定,直到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体积。*样液中还原糖溶液浓度过高时应适*稀释,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大约10mL。*浓度过低时则采取直接加入10mL样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zoxg体积和标定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体积之差相*于10mL样液所含还原糖的量。

  (5)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中加入与预测体积少1mL的试样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热使其在2mix内沸腾,趁沸腾以0.5滴/s的速度滴定,直到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体积。同时平行操作3次,计算出平均消耗的体积。

  (6)同样量取50mL水与试样处理时相同量的盐酸溶液,按同1方*做试剂空白试验。

   五、数据处理

   1.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于还原糖质量的计算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公式4-2)

  式中:A—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mL)相*于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V—平均消耗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

   &xbsp; &xbsp; &xbsp;m—1mL还原糖标准溶液相*于还原糖的质量,mg。

   2.试样中还原糖含量的计算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公式4-3)

  式中:X1—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

   &xbsp; &xbsp; &xbsp;A—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mL)相*于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V—测定时平均消耗试样溶液的体积,mL;

   &xbsp; &xbsp; &xbsp;m—试样的质量(或体积),g(mL);

   &xbsp; &xbsp; &xbsp;250—试样溶液zoxg体积,mL。

   3.试样中淀粉含量的计算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公式4-4)

  式中:X2—试样中淀粉的含量,%;

   &xbsp; &xbsp; &xbsp;A1—测定用试样水解液中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A2—试剂空白试验中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m—称取试样质量,g;

   &xbsp; &xbsp; &xbsp;V—测定用试样处理液的体积,mL;

   &xbsp; &xbsp; &xbsp;500—试样溶液zoxg体积,mL;

   &xbsp; &xbsp; &xbsp;0.9—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xbsp;

显示全部信息
探寻物质的本质:一本关于宇宙奥秘的书籍简介 你是否曾仰望星空,惊叹于那无垠的黑暗与璀璨的光点?是否曾思考过,构成这恢弘宇宙的基石究竟是什么?我们身边的一切,从微不足道的尘埃到浩瀚的星系,它们的运作规律是怎样的?《物质的奥秘:探索宇宙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法则》正是这样一本旨在揭示物质最深层次奥秘的书籍,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洞悉宇宙万物的壮丽旅程。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教材,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充满故事性的笔触,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深邃的宇宙真理跃然纸上。我们将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构成我们以及我们所处世界的一切,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从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不可分割的粒子”的朴素猜想,到现代物理学中层出不穷的亚原子粒子,再到量子力学揭示出的奇妙波粒二象性,本书将循序渐进地展现人类认识物质的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首先,我们会深入探索原子的奥秘。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了解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结构,认识到原子并非简单的“实心球”,而是由带电的粒子组成的、主要由真空构成的奇异空间。我们将揭示原子核的组成,以及将原子核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大力量——核力。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如何决定其化学性质的,为何有的元素活泼易反应,有的则宁静稳定。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理解周期表中看似杂乱无章的元素排列背后隐藏的深刻规律。 接着,我们将进入一个更加微观、更加颠覆常识的世界——亚原子粒子的领域。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夸克、轻子、玻色香子等基本粒子。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列举粒子的名称,而是会深入探讨它们的性质,例如夸克的“颜色荷”和“味道”,以及它们如何组成我们熟悉的质子和中子。同时,本书将重点阐述传递基本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如光子、胶子、W及Z玻色子、引力子等,让读者理解是什么“粘合”着宇宙,让万物能够有序地存在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也是本书探究物质奥秘的核心篇章之一。在这里,读者将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我们将详细解释量子叠加态的概念,让读者明白一个粒子为何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状态;我们将深入探讨量子纠缠,那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以及它可能为信息传输和计算带来的革命性机遇。波粒二象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在本书的细致解读下,将变得清晰而迷人,帮助读者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根本差异。 本书还将触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在大爆炸理论的框架下,我们将追溯物质从最初的能量形态,如何一步步凝聚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原子、分子,乃至星辰和星系。我们将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神秘的“隐形力量”,它们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却不与我们熟悉的物质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这给人类认识宇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预示着更深层次的物理学理论的诞生。 除了理论的深度,本书还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我们将介绍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实验来验证这些抽象的物理理论的。从粒子加速器中碰撞出的粒子的轨迹,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再到引力波的直接观测,这些实验的细节和意义将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将了解到,这些看似遥远的科学探索,实际上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推动着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本书将带领读者思考物质的基本属性,例如质量的来源。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² 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层的理解涉及到希格斯场和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我们将解释为何粒子拥有质量,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对于理解整个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至关重要。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例如,在黑洞的视界附近,物质会经历怎样的时空扭曲?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间,物质又呈现出怎样的奇异状态?这些极端情况不仅是对现有物理理论的终极考验,也是人类探索未知边界的勇气体现。 《物质的奥秘》并非只是一本知识的堆砌,它更是一次关于智慧、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赞颂。作者将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相结合,讲述了人类在理解物质世界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争议与突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扎实的科学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体会到人类智慧的伟大。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会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阐释。书中穿插的精美插图和图表,将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模型和宇宙景象。 总而言之,《物质的奥秘:探索宇宙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法则》将为每一位对宇宙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次非凡的智力冒险。它将揭示我们所处世界的底层逻辑,让你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一切,让你在仰望星空时,不再只是惊叹,而是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那背后隐藏的令人着迷的物质法则。这是一本让你看见“看不见”的奥秘,理解“不可能”的现象,最终拓宽认知边界的启蒙之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朴实,淡雅的米色调让人感觉很专业,但内容上,我真的找不到任何关于食品分析或检测技术的影子。我原本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光谱分析、色谱分离或者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深入探讨,毕竟书名是《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然而,我翻开书页后,发现里面似乎完全是关于古典园林建筑的图录。各种亭台楼阁的结构图、历史沿革,甚至还有关于苏式园林和徽派园林风格差异的详细论述,配上大量手绘的线条图和精美的照片。读起来像是一本建筑史的入门教材,而不是我急需的专业参考书。如果我需要了解苏州拙政园的布局,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一些启发,但要分析一瓶牛奶中的脂肪含量,或者鉴定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残留,这本书显然是爱莫能助。我甚至在其中发现了一章专门讨论古代酿酒工艺对口感的影响,这与现代食品科学的量化分析实在相去甚远。这完全是一次信息获取上的错位体验,就像你在药店买感冒药,结果拿到的是一本烹饪指南。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理解这本书的逻辑脉络,但越往下读,越感到困惑。这本书似乎沉浸在一种关于“感官体验”的哲学探讨之中,而非实际的科学操作。它大量引用了古代文人的笔记和诗词,试图阐释“美味”的定义是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化的。比如,其中有一章用非常晦涩的语言描述了“米之精气”与“水之灵性”如何共同构筑了古代文人心中理想的“茶韵”,这读起来更像是一篇文学评论,而不是技术手册。我特别留意了目录,寻找任何关于色谱柱的选择、标准物质的制备或是数据处理软件使用的章节,结果一无所获。取而代之的是关于“色香味”传统评价体系的优劣分析,但分析的深度停留在表层,缺乏现代质构仪或电子鼻等精密仪器的应用实例。对于一个需要掌握HPLC和GC-MS的实验室人员来说,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显得过于“虚无缥缈”,它似乎将技术还原成了艺术,失去了科学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极高,这一点必须承认。纸张厚实,墨迹清晰,装帧精美得像是一件艺术品。然而,翻阅其中的内容,我找不到任何与食品安全标准(如GB/T系列)相关的更新信息,也没有关于仪器校准流程的步骤说明。相反,书中大篇幅介绍的是关于“天然色素的提取与保存的历史方法”,比如如何使用特定植物的根茎来染布,或者如何用天然矿物质制作古代的颜料。这些内容虽然有趣,但对于我日常工作中必须处理的农残检测、重金属限量等问题,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甚至找到了一章详细介绍了古代瓷器的釉色分类及其烧制温度的控制,这让我不禁怀疑我是否误拿到了一本陶瓷工艺史的书籍。专业书籍的价值在于其工具性和指导性,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偏向于文化普及和历史回顾,而且是关于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文化领域的历史回顾。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文学色彩,充斥着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这使得理解变得异常困难,尤其是当你期望得到的是清晰、直接的操作指南时。例如,书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描述“发酵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在“自然的呼吸”中完成“生命的转化”,这种描述充满了诗意,但完全没有提及具体的菌种鉴定方法、发酵罐的参数控制(如温度、pH值的实时监测),更不用说厌氧/好氧环境的建立与维持了。我需要的是如何利用PCR技术快速区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如何通过ICP-MS准确测定微量元素。这本书里关于“转化”的描述,似乎更倾向于道家的“物我两忘”,而不是实验室里的精确控制和数据分析。它的深度在于对传统观念的挖掘,而不是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对于提升实际检测能力来说,帮助趋近于零。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认知失调。我打开这本书,期望看到的是仪器操作手册、化学反应机理和统计学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然而,我发现的却是一本深入探讨“地方风味小吃”的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书中详尽记录了某地区特定节庆时制作的糕点的配方,包括对面粉的筋度要求、水温的细微差别,以及当地人对手工揉制时间长度的直觉判断。这些记录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对于研究民俗文化是宝贵的资料,但对于执行符合ISO 17025标准的食品检测流程而言,这些信息几乎是冗余的。我找不到任何关于标准曲线的绘制、仪器空白值的设定,或是关于检测不确定度评定的讨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美食散文集,而非一本严谨的、面向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术参考书,它彻底偏离了“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这一核心主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