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概述
二、食品分析的数据处理
【思考练xi】
[绪论二、页码为8
任务五、牛乳折光率的测定]项目1 &xbsp;酒类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酒的感官检验
1、啤酒的感官检验
二、白酒的感官检验
三、葡萄酒的感官检验
任务二、啤酒中zoxg酸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啤酒中*乙酰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果酒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酒的概述
二、酒的原辅材料
三、酒类产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检测室规则及安全知识
【思考练xi】
项目二 &xbsp;乳及乳制品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乳中掺假物的检测
1、任务目标
二、操作方*
任务二、乳制品溶解度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检测结论
任务五、牛乳折光率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乳及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乳及乳制品概述
二、乳及乳制品原辅材料
三、乳及乳制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添加剂
【思考练xi】
项目三 糕点糖果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糕点中水分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二、蜜饯中山梨酸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糕点糖果中蔗糖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苹果汁中维生素C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糖水罐头中糖精钠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糖果罐头中食用色素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糕点糖果概述
二、糕点糖果原辅材料
三、糕点糖果食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安全与RE*TI健康
【思考练xi】
项目四 &xbsp;粮油及制品检验
【任务分析】
任务1、面粉中灰分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二、粮油及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花生中黄曲霉du素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粮油及制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粮油及制品中油脂密度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粮油及制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粮油及制品概述
二、粮油及制品原辅材料
三、粮油及制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行业职业道德
【思考练xi】
项目五 &xbsp;肉蛋及制品检测
【任务分析】
任务1、皮蛋中铅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二、huo腿中食盐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三、午餐肉中脂肪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四、香肠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五、肉及制品中瘦肉精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任务六、肉及制品中兽药残留的测定
1、任务目标
二、工作原理
三、试剂仪器
四、操作方*
五、数据处理
【知识链接】
1、肉蛋及制品概述
二、肉蛋及制品原辅材料
三、肉蛋及制品检测指标
【能力拓展】食品检测室设施与环境管理
【思考练xi】
附录
附录1、《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技能训练工作页》
附录二、食品检验工guo家职业标准
附录三、食品检验工综合练xi题及答案[添加]
参考文献附录
显示全部信息任务二、粮油及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1、任务目标
1.明确与掌握粮油及其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改为]。
2.熟悉掌握淀粉酸水解、还原糖滴定的操作要点。
二、工作原理
试样经除去脂肪和可溶性糖后,淀粉用酸水解*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照还原糖的测定方*进行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
三、试剂仪器
1.试剂
(1)乙醚(分析纯)。
(2)乙醇(85%):85mL乙醇与15mL蒸馏水充分混合,备用。
(3)盐酸(1 1):量取1定体积的蒸馏水于烧杯中,再量取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分析纯)与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得1 1盐酸。此操作于通风柜中进行。
(4)氢氧化钠溶液(400g/L):将400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5)氢氧化钠溶液(100g/L):将100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6)乙酸铅溶液(200g/L):将200g乙酸铅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7)硫酸钠溶液(100g/L):将100g硫酸钠固体溶解于1000mL水中,混匀备用。
(8)甲基红指示剂:乙醇溶液(2g/L)。
(9)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10)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和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到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11)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
(12)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
(13)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量1.0000g经过98~100℃干燥2h的纯净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并以水稀释到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于1.0mg葡萄糖。
2.仪器
(1)水浴锅。
(2)回流装置并附250mL锥形瓶。
(3)酸式滴定管、可调式电炉(带石棉网)。
(4)250mL容量瓶。
(5)150mL锥形瓶。
(6)250mL烧杯。
(7)玻璃棒。
四、操作方*
1.样品的采集制备
在市面上购买不同*牌的粮油。称取5.00~10.00g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30mL乙醚振摇*取(除去试样中的脂肪),用滤纸过滤除去乙醚,再用30mL乙醚淋洗两次,弃去乙醚。用150mL 85%乙醇分数次洗涤残渣,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以100mL水洗涤滤斗中残渣并转移到250mL锥形瓶中。
2.样品的测定
(1)在上述锥形瓶中加入30mL盐酸(1 1),接好冷凝管,置沸水浴中进行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置于流水中冷却。待试样水解液冷却之后,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液,先用400g/L氢氧化钠溶液调到黄色,再以盐酸(1 1)校正到水解液刚变红色为宜。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精密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7。然后再加入20mL 200g/L乙酸铅溶液,摇匀,放置10mix,再加入20mL100g/L硫酸钠溶液,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残渣转入到250mL容量瓶中,再用少量水洗涤锥形瓶,洗液也倒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goxg测定用。
(2)吸取50mL液体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50mL,再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并加水到刻度。混匀之后静置30mix,用干燥滤纸进行过滤,弃去醉初几滴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3)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mix内加热到沸腾,趁热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到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zoxg体积,同时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乙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于葡萄糖的质量(mg)。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于还原糖的质量。
(4)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x内加热到沸腾,趁沸腾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0.5滴/s的速度滴定,直到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体积。*样液中还原糖溶液浓度过高时应适*稀释,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大约10mL。*浓度过低时则采取直接加入10mL样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zoxg体积和标定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体积之差相*于10mL样液所含还原糖的量。
(5)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中加入与预测体积少1mL的试样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热使其在2mix内沸腾,趁沸腾以0.5滴/s的速度滴定,直到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体积。同时平行操作3次,计算出平均消耗的体积。
(6)同样量取50mL水与试样处理时相同量的盐酸溶液,按同1方*做试剂空白试验。
五、数据处理
1.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于还原糖质量的计算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公式4-2)
式中:A—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mL)相*于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V—平均消耗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
&xbsp; &xbsp; &xbsp;m—1mL还原糖标准溶液相*于还原糖的质量,mg。
2.试样中还原糖含量的计算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公式4-3)
式中:X1—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
&xbsp; &xbsp; &xbsp;A—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mL)相*于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V—测定时平均消耗试样溶液的体积,mL;
&xbsp; &xbsp; &xbsp;m—试样的质量(或体积),g(mL);
&xbsp; &xbsp; &xbsp;250—试样溶液zoxg体积,mL。
3.试样中淀粉含量的计算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公式4-4)
式中:X2—试样中淀粉的含量,%;
&xbsp; &xbsp; &xbsp;A1—测定用试样水解液中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A2—试剂空白试验中还原糖的质量,mg;
&xbsp; &xbsp; &xbsp;m—称取试样质量,g;
&xbsp; &xbsp; &xbsp;V—测定用试样处理液的体积,mL;
&xbsp; &xbsp; &xbsp;500—试样溶液zoxg体积,mL;
&xbsp; &xbsp; &xbsp;0.9—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xbsp;
显示全部信息这本《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书简直是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福音,我刚接触食品安全领域的时候,面对那些复杂的理化指标和各种检测方法,真是头大如斗。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样品前处理,到具体的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再到仪器分析的原理与应用,几乎涵盖了所有我需要了解的方面。特别是它对一些经典方法的原理讲解得深入浅出,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晦涩难懂。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实验室在测定某种添加剂残留时遇到了困难,按照书上的步骤重新梳理了一遍,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这本书不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优化实验方案的人来说,价值巨大。它的图表和流程图绘制得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核心操作。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能跟上行业前沿检测技术这一点去的。现在食品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湿化学分析方法正在逐步被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所取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这些高端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在食品成分、污染物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我尤其欣赏它在“残留物分析”章节中对多残留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介绍,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处理大量样品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不仅是理论专家,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践者,他对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得极为到位,这避免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走弯路。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出了我当初的预期。
评分作为一个食品质量控制部门的管理者,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本《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在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对我帮助极大。书中关于标准曲线的建立、回收率的计算、不确定度的评定,以及如何根据国际标准(如ISO、AOAC)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讲解得细致入微。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让我们能够系统地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我把书里关于“方法比对”和“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的部分摘出来,组织了一次内部培训,效果非常好,员工们对质量控制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台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打造高标准检测流程的实战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非常重要。纸张质量不错,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更重要的是,它的索引做得非常人性化。当我需要查找某个特定指标的检测方法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章节,省去了大海捞针的麻烦。不同于那些只有文字堆砌的参考书,这本书的配图精良,很多关键的反应机理和仪器内部结构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分析过程是莫大的帮助。我有一个习惯,会在书页空白处做笔记,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给了我足够的空间来记录我的心得体会和实验心得,让它真正成为了我案头不可或缺的一本“活”的书籍。
评分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完整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是为每一个想成为或已经是食品分析师的人量身定做的教材。它没有回避那些枯燥的化学计算和复杂的统计学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去解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日常的实验操作。比如,在讲解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时,它不仅提到了国标方法,还对比了国际上最新的快速检测方法,这种广度和深度让人感到信服。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故障排除”部分。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书里列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步骤,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在实际操作中的信心。它不仅教我如何成功,更教我如何在失败中找到出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