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回归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邢冬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0302110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通过对科学的社会建构学术潮流发展演变的梳理和批判,对实践的科学观的理论基础、概貌和意义进行说明和刻画,提出科学的本质是实践和文化,用“参与”的视角取代传统的“旁观”的视角来审视科学,用对科学的操作性语言描述,取代表征性语言描述,明确提出用“过程客观性”代替“实体客观性”是科学的“客观性回归”。
本书适于科学技哲学工作者、科学社会学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阅读。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像许多学术著作那样充满了刻意的晦涩和堆砌的术语,反而有一种内敛的、近乎散文的韵律感。尤其是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的评述部分,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细腻和富有同情心,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几乎没有产生阅读疲劳。但流畅并不意味着肤浅,相反,这种文笔下的洞察力更加锐利。它像一把经过精良打磨的刻刀,能够精准地切入问题的核心,展现出事物的本质肌理。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很擅长运用类比和隐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用“灯塔”与“航道”来区分理论的指导性与实践的路线图,这种生动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学术的深度与阅读的愉悦性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黄金分割点。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客观性”这一核心概念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它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泥潭,既没有盲目崇拜一种僵硬的、形而上学的“绝对客观”,也没有滑向相对主义的泥潭,声称一切都只是视角问题。作者似乎在寻找一个动态的、可协商的、但又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中道”。我感觉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身处需要跨学科合作环境中的专业人士来说,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我们经常面临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同事的截然不同的认知框架,如何在这种多元性中,找到一个共同的、可以作为行动基础的“客观锚点”,是提高协作效率的关键。书中的某些案例分析,非常精妙地展示了,当研究者群体共同致力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那些看似主观的偏见是如何在相互的质询和数据的交叉验证中被逐步剥离和校正的。这种群体性的自我修正能力,或许才是我们能抓住的,最可靠的客观性来源。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着纯粹的理论思辨与我们日常的、充满“干预”色彩的现实操作。那种对“实践”的强调,我认为是极具价值的。在许多哲学论著中,科学常常被置于一个脱离人类活动的真空状态进行讨论,但这显然与实际的科研过程相悖。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技术和社会背景下,通过反复的试错、工具的改进以及群体间的互动而产生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渗透出的那种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在描述实验范式转换时,那种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科学家的思维构建之中。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促使我反思,我们平日里所接受的“既定事实”,究竟有多少是经受住了严格的实践检验的,又有多少只是因为某种路径依赖而被沿袭下来的“习惯”。这种对过程的重视,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厚重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沉稳的蓝色调,加上清晰的字体排版,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深度的感觉。我一直对哲学与科学的交叉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一种清醒的、基于事实的判断力,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挑战性。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回归”,这让人联想到我们当前社会中对“真理”的各种碎片化解读和主观化倾向。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科学方法论在当代语境下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日益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技术现象时,我们如何构建起坚实的知识基础。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经典科学哲学的回顾,更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视角,指引我们在喧嚣的论战中,如何重新锚定那些已经被冲散的客观性支点。我对作者能否将高深的理论以一种易于理解,同时又不失严谨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晦涩难懂并非深刻的代名词,清晰的洞察力才是。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纯粹的科学哲学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理性生活”的指南。在充斥着后真相(Post-Truth)叙事的当下,我们亟需一套能够抵御情绪化和群体盲从的思维工具箱。这本书提供的,正是这样一套工具——它教我们如何审视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如何区分强有力的证据与仅仅是动听的故事,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一种谦逊的怀疑精神,承认知识的边界性和可修正性。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深层挖掘,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日常决策和判断的依据。它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它教会了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如何才能更接近一个可靠的答案?对于任何致力于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和有效行动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能够提供精神脊梁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