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第2版)
定价:68.00元
作者:赵同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114991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一个选择”、“两个转换”、“三个设计”开始,围绕电路设计、元器件计算,对每个章节里的电路原理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还对一些主要元器件做了定量分析计算,尤其是对变压器的设计,推算出了六种计算占空比的公式,每种公式依据电源的结构形式而定。根据结构形式和设计理论,结合外*发展动向与新型集成电路的控制技术原理,对元器件的选用、各种电源的结构形式和电源的拓扑结构做了示范性的演示,并对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的计算方法和电源的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
本书对通信、军工、家电、医疗、工业控制、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关电源设计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目录
前言
章开关电源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1.1开关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1.1.1反激式电路设计要求和原则
1.1.2正激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1.1.3半桥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1.1.4全桥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1.1.5推挽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1.2开关电源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1.2.1整流电路
1.2.2输入低通滤波电路
1.2.3峰值电压钳位吸收电路
1.2.4功能转换快速开关电路
1.2.5输出恒流、恒压电路
1.2.6PFC转换电路
1.2.7PWM转换电路
1.2.8开关电源保护电路
1.2.9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
1.3开关电源电路设计理论
1.3.1开关电源控制方式设计
1.3.2低通滤波抗干扰电路设计
1.3.3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1.3.4整流二极管及开关管的计算选用
1.3.5开关电源吸收回路设计
1.4开关电源多路输出反馈回路设计
1.4.1多路输出反馈电阻的计算
1.4.2多路对称型输出的实现
1.4.3多路输出变压器的设计
1.4.4设计多路输出高频变压器的注意事项
1.5恒功率电路的设计
1.5.1恒流、恒压的工作原理
1.5.2电流控制电路设计
1.5.3电压控制电路设计
1.5.4反馈电压的计算
1.6SG6858恒功率控制电源实例
1.6.1SC6858电路的工作原理
1.6.2SG6858恒功率电路的参数计算
1.7输出电路设计
1.7.1高频阻容吸收回路设计
1.7.2滤波电感的计算
1.7.3输出滤波电容的计算
1.7.4光耦合器降压电阻的计算
1.7.5误差放大器频率补偿的计算
第2章开关电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用
2.1功率开关晶体管的特性与选用
2.1.1MOSFET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2.1.2MOSFET驱动电路及要求
2.1.3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2.1.4IGBT驱动电路
2.1.5晶体管的开关时间与损耗
2.2软磁铁氧体磁心的特性与选用
2.2.1磁性元件在开关电源中的作用
2.2.2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2.2.3磁心的结构及选用原则
2.3光耦合器的特性与选用
2.3.1光耦合器的分类
2.3.2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3.3光耦合器的主要参数
2.3.4光耦合器的选用原则
2.4二极管的特性与选用
2.4.1开关整流二极管
2.4.2稳压二极管
2.4.3快速恢复及超快速恢复二极管
2.4.4肖特基二极管
2.4.5瞬态电压抑制器
2.5自动恢复开关的特性与选用
2.5.1自动恢复开关的工作原理
2.5.2自动恢复开关的检测方法和选用原则
2.6热敏电阻
2.7TIA31精密稳压源的特性与选用
2.7.1TLA31的性能特点
2.7.2TLA31的工作原理
2.7.3TLA31的应用
2.7.4TLA31的检测方法
2.8压敏电阻
2.8.1压敏电阻的特性与选用
2.8.2压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2.8.3压敏电阻的分类
2.9电容器的特性与选用
2.9.1陶瓷电容
2.9.2薄膜电容
2.9.3铝电解电容
2.9.4固态电容
2.9.5超级电容器
2.10磁珠
2.10.1磁珠的特性
2.10.2磁珠的主要参数
2.10.3磁珠的选用
2.10.4磁珠的分类
2.11大功率散热器
2.11.1散热器的基本原理
2.11.2散热器的设计
第3章开关电源脉宽调制转换电路的设计
3.1具有软启动、准谐振的NCP1207脉宽调制电源
3.1.1NCP1207电路特点
3.1.2NCP1207电路工作原理
3.1.3NCP1207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3.1.4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计算
3.2电流控制模式准谐振的NCP1337脉宽调制电源
3.2.1NCP1337电路特点
3.2.2NCP1337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3.2.3正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2.4NCP1337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3.3具有安全可靠多路输出的UC3852脉宽调制电源
3.3.1UC3852电路特点
3.3.2UC3852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3.3.3正激式双晶体管变换电路脉冲变压器设计
3.3.4双管正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4具有双路光电检测的VIPER53脉宽调制电源
3.4.1VIPER53电路特点
3.4.2VIPER53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3.4.3VIPER53电路参数设计
3.4.4反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5具有LED调光的LM3445脉宽调制电源
3.5.1LM3445调光的主要特点
3.5.2LM3445隔离反激式电源工作原理
3.5.3高频变压器设计
3.6具有零电压谐振、高效率、低辐射的L6598脉宽调制电源
3.6.1零电压谐振变换的工作原理
3.6.2L6598电路性能特点
3.6.3L6598电路元器件及主要工作参数计算
3.6.4高频变压器设计
3.7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IR3842脉宽调制电源
3.7.1IR3842芯片特点
3.7.2IR3842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3.7.3IR3842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3.7.4高频变压器设计
3.8具有输入电压宽、性能稳定的UC3845BN脉宽调制电源
3.8.1UC3845BN电路特点
3.8.2UC3845BN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3.8.3UC3845BN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3.8.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3.8.5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3.9具有低电流启动、电流控制模式的LM5021脉宽调制电源
3.9.1LM5021电路特点
3.9.2LM5021电路工作原理
3.9.3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3.9.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3.9.5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3.10具有电流电压双模式控制的IRS4015脉宽调制电源
3.10.1IRS4015电路特点
3.10.2IRS4015电路工作原理
3.10.3IRS4015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3.10.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3.10.5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第4章功率因数调制转换电路设计
4.1电流谐波
4.1.1电流谐波的危害
4.1.2功率因数
4.1.3功率因数与总谐波含量的关系
4.1.4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与基本原理
4.2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4.2.1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要优缺点
4.2.2有源功率因数转换的控制方法
4.2.3峰值电流控制法
4.2.4滞环电流控制法
4.2.5平均电流控制法
4.3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4.3.1峰值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4.3.2UC3854用平均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4.3.3MIA813用滞环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4.4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4.4.1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基本原理
4.4.2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4.5具有PFC与LLC双重调制转换的PLC810PC电源
4.5.1LLC谐振变换拓扑结构变换
4.5.2PLC810PC电路工作原理
4.5.3PLC810PC电路主要参数计算
4.5.4高频变压器设计
4.6具有“三高一小”的FAN4803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4.6.1FAN4803电路特点
4.6.2FAN4803电路工作原理
4.6.3PWM功率级电路工作原理及脉冲变压器设计
4.7输出低电压、大电流的L6565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4.7.1L6565电路特点
4.7.2L6565与L6561所组成电路工作原理
4.7.3升压变压器TR1设计方法
4.7.4高频变压器TR2设计方法
4.8具有谐振式临界电流控制模式的L6563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4.8.1L6563的功能特点
4.8.2L6563及L6599的工作原理
4.8.3L6563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4.8.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4.8.5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4.8.6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4.9连续电流控制恒功率输出的L6598转换电源
4.9.1NCP1653的功能特点
4.9.2L6598的功能特点
4.9.3L6598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4.9.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4.9.5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4.10智能化控制用的NCP1280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4.10.1三种主控芯片的特点
4.10.2NCP1280电路工作原理
4.10.3NCP1280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4.10.4高频变压器TR2设计方法1
4.10.5高频变压器TR1设计方法2
4.11具有电荷泵性质的ICEIQS01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4.11.1ICEIQS01电路特点
4.11.2ICEIQS01片内功能
4.11.3ICEIQS01电路工作原理
4.11.4ICEIQS01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第5章DC/DC转换电路设计
5.1高效率、低成本的UC3843直流转换电源
5.1.1UC3843电路工作原理
5.1.2UC3843的引脚功能
5.1.3UC3843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5.1.4高频变压器设计
5.2具有电流控制模式同步整流的LT3825直流变换电源
5.2.1LT3825的功能特点
5.2.2LT3825电路工作原理
5.2.3LT3825电路工作参数计算
5.2.4高频变压器设计
5.3可编程输入推挽式MAX5069A直流变换电源
5.3.1MAX5069A电路功能
5.3.2MAX5069A的引脚功能
5.3.3MAX5069A功能详述
5.3.4高频变压器设计
5.4具有电压控制模式单信号反馈的NCP1560直流变换电源
5.4.1NCP1560电路特点
5.4.2控制lC的功能特点
5.4.3由NCP1560所组成的DC/DC转换电路工作原理
5.4.4高频变压器设计
5.5采用同步整流桥式变换的UC3525B直流变换电源
5.5.1UC3525B电路特点及其应用
5.5.2UC3525B电路工作原理
5.5.3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5.5.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5.6具有高速转换的UC3825直流变换电源
5.6.1概述
5.6.2UC3825电路特点
5.6.3UC3825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5.6.4推挽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5.7具有高效无辐射的SG3535A直流变换电源
5.7.1SC3535A电路特点
5.7.2SG3535A电路工作原理
5.7.3SC3535A电路主要参数计算
5.7.4高频变压器设计
5.8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CW3524直流变换电源
5.8.1CW3524电路特点
5.8.2CW3524电路工作原理
第6章单片开关电源电路设计
6.1恒压/恒流式TOP227Y三端单片开关电源
6.1.1TOP227Y性能特点
6.1.2TOP227Y恒流恒压工作原理
6.1.3TOP227Y恒功率电路设计
6.1.4TOP227Y内部结构
6.2恒功率模式TOP204Y三端单片开关电源
6.2.1TOP204Y电路工作原理
6.2.2TOP204Y电路设计要求
6.2.3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6.2.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6.2.5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6.3高效率自动调节的TNY279P四端单片开关电源
6.3.1Tinyswitch—Ⅲ系列产品性能特点
6.3.2Tinyswitch—Ⅲ系列工作原理
6.3.3TNY279P电路设计
6.3.4高频变压器设计
6.4高效率能自动启动的TNY256P四端单片开关电源
6.4.1TNY256P性能特点
6.4.2TNY256P四端电源工作原理
6.4.3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6.4.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6.5高集成度无辐射的MC33374五端单片开关电源
6.5.1MC33370系列性能特点
6.5.2MC33374电路工作原理
6.6多功能软启动TOP246Y六端单片开关电源
6.6.1TOP246Y性能特点
6.6.2TOP246Y变换电路工作原理
6.6.3TOP246Y电路的PCB设计注意事项
6.6.4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
6.7高效率自动调整的TOP249Y六端单片开关电源
6.8电源效率
6.8.1如何提高高频变压器性能
6.8.2如何提高开关电源效率
6.8.3如何提高PCB设计质量
6.8.4开关电源怎样实现准谐振
第7章研发开关电源的程序步骤
7.1开关电源研发程序
7.1.1审题,确定实施方案
7.1.2电路的设计与选用
7.1.3元器件的选用设计计算
7.1.4PCB的设计
7.1.5项目预算
7.2UCC28600研发实例
7.2.1用户市场要求及可行性
7.2.2绿色开关电源
7.2.3UCC28600的功能
7.2.4UCC28600的工作原理
7.2.5UCC28600电路PFC的设计计算
7.2.6UCC28600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7.2.7UCC28600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7.2.8UCC28600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7.2.9UCC28600电路PWM的计算
7.2.10UCC28600电路输出控制元件的计算
7.3UC3842研发实例
7.3.1UC3842电路应用的意义
7.3.2UC3842电路的特点和结构
7.3.3UC3842电路元器件的计算
7.3.4UC3842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7.3.5UC3842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7.3.6UC3842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7.4PCB的设计
7.4.1PCB的布局、布线要求
7.4.2PCB的设计过程
7.4.3PCB的设计原则
7.4.4PCB的布线技巧
7.4.5元器件放置注意事项
7.5如何把原理图转换为PCB图
7.5.1元件属性的设置
7.5.2电路布线
7.5.3由原理图生成网络表
7.5.4元件自动布局
7.6如何快速有效地制作PCB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子世界的精密与逻辑。我首先被它厚实的纸质感所吸引,翻开书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微涩,立刻将我带入了一种沉静的学习氛围中。内容上,开篇的章节对基础概念的梳理极其到位,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比如,它对磁性元件设计原理的讲解,配上了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分析,即便是初次接触开关电源的读者,也能迅速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工程考量。特别是作者在阐述不同拓扑结构优缺点时,那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术参数,而是深挖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这对于工程实践者来说,是比单纯的理论推导更有价值的指导。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保护电路和EMI/EMC问题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但却是产品能否走向市场的关键,作者的处理方式既严谨又实用,简直是踩在了痛点上。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硬核”的,但这种硬核绝非故弄玄虚,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工程经验之上。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进行“徒步考察”,他知道哪些地方是隐藏的“雷区”,哪些路径是最高效的“捷径”。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针对高可靠性要求的电源设计细节,那部分内容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比如,关于元器件选型时的“降额设计”原则,作者不仅给出了具体的百分比建议,还结合了实际温升测试数据来佐证,这种“用数据说话”的态度非常令人信服。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设计陷阱与规避”小节,更是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它们往往是作者自己在无数次实验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直接将读者的试错成本降到了最低。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工程师而言,这种直击要害的实用信息,价值千金,它让原本复杂艰深的电源设计流程变得条理清晰,如同拆解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体现了一种高度成熟的编辑思维,它的逻辑流程设计得极为顺畅,读起来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它没有采用那种“大杂烩”式的编排,而是将不同类型的开关电源——从最基础的反激式到更复杂的LLC谐振变换器——进行了清晰的功能分区和难度递进。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反馈控制环路设计”的那一章,这是很多电源书籍中容易讲得过于抽象的部分。然而,这本书却巧妙地结合了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作为辅助说明工具,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改变极点和零点位置后,系统瞬态响应发生的具体变化。这种“理论+仿真可视化”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书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和标准也相当新颖和权威,看得出作者在编撰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更新与核验,这确保了书中所述技术和参数的前沿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停留在十年前的知识点上打转,这对于一个技术领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当我合上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充实”,它不像那种只停留在概念介绍的入门读物,更不像那种只有晦涩公式堆砌的学术专著。它恰到好处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新型器件应用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比如对宽禁带半导体(如SiC和GaN)在开关电源中的集成与挑战的探讨。这些内容在很多传统教材中是缺失或者一笔带过的,但对于当前追求高频化、小型化的设计趋势来说,却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新兴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例如高频开关下的寄生效应和驱动电路设计,而是坦诚地分析了解决思路。这种对行业脉搏的准确把握,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技术白皮书”。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传统方案的优化思路和创新方案的探索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是一种由内而外带来的自信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严谨的,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技术,一切都回归到工程的本质——效率、可靠性和成本。在讲解器件参数特性的对比时,作者的文字简洁有力,每一个句子都像是在传递一个明确的指令或一个关键的结论,杜绝了冗余信息的干扰。例如,在讨论不同MOSFET的导通电阻与开关损耗的权衡时,作者用一个精妙的表格将各种主流器件的特性进行了矩阵式的对比,配以简短的文字解释了在特定工作频率下应该优先考虑哪个参数,这种直击要害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对于需要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进行方案选型的人员来说,这种高效、无废话的表达方式是最高效的学习途径。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教会了读者“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底层逻辑的建立,才是真正的硬核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