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科学技术奖概况
:168.00元
售价:114.2元,便宜53.8元,折扣67
作者:张先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3132
字数:930000
页码:62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03kg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7369项国际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跨越了1 8世纪至今的历史长河.如同一部现代科学技术史诗般展现在我们面前。打开它,国际科学技术重要事件的代表人物历历在目.每一个获奖者都用自己的发现与发明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添加了一笔笔浓墨重彩。
在中国科技工作日益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科研成果也需要纳入国际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过程。本书为中国科学家了解国际科学技术奖的概况以及奖项的评选程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定会迎来硕果殷实的黄金时节。到那时,国际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中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369个国际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等奖项,同时也包括国际重要组织设立的同际科学技术奖,如英国皂家学会系列国际科技奖、美罔科学促进会系列国际科学技术奖等。编者在大量搜集和考证有关同际科技奖励手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奖项的奖项名称及起源、主办单位概况、奖金来源及额度、评奖程序、历年获奖人名单及同家分布等情况,以期把国际科学技术奖的新观念、新做法、新动向和新趋势介绍给同内。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供有关科技政策的决策部门和管理者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书籍,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光是书名《国际科学技术奖概况》就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官方报告集,里面塞满了历年获奖名单和项目摘要,读起来可能会像啃干面包一样乏味。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感觉立刻就变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们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奖项本身,而是深入挖掘了获奖成果背后的故事和人物。比如,书中对一些突破性技术原理的阐述,虽然涉及复杂的科学概念,但作者竟然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领会其精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的描写,那里似乎有种魔力,能把原本冰冷的科技成就瞬间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读着那些为真理奉献一生的身影,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面对未知时的那种兴奋与执着,这比单纯罗列事实要震撼得多。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现代科学发展史诗,让人对人类智慧的边界充满了敬畏。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其实是对“概况”这个词有点警惕的,通常“概况”意味着蜻蜓点水、缺乏深度。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在宏观把握国际重大科技奖项格局的同时,对于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获奖项目,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解剖”。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某项基础物理学奖项的评审过程,详细描述了不同评审团成员之间的观点交锋和最终形成共识的艰难历程。这简直就像是走进了一个顶级智库的内部会议室,看到了科学决策背后的博弈和严谨。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穿插了大量对于这些技术在社会转型期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的哲学性探讨。它不只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在追问“为什么重要”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这种兼具历史感、技术细节和人文关怀的叙事结构,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不再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主要想了解一下近十年内几个主要奖项的评审趋势。结果,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成了第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惊喜。通常技术类书籍的插图都是那种灰蒙蒙的流程图或者数据曲线,但这本的图文排版非常讲究,很多关键概念都配上了高质量的、具有艺术感的示意图。比如,描述一个复杂的工程学突破时,他们使用了一种类似蓝图的设计风格,既保持了专业性,又提升了美观度。阅读的流畅感由此大大增加,即便是处理一些跨国、跨学科的复杂成果时,视觉辅助也能够迅速帮助我构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而且,书中引用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也十分规范和详尽,如果你对某一特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很方便地顺藤摸瓜找到更深入的学术资料,显示出编纂团队的专业素养极高,绝非应付之作。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沉下心来读完这本书的几个核心章节,它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构建一个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科学共同体”的概念模型。书中没有刻意强调哪个国家或地区更占优势,而是着重描述了科学发现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互借鉴、彼此激发的过程。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跨文化团队合作的案例研究,非常发人深省。它揭示了,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而不是孤立的闪光。这种全球视野的处理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狭隘的“奖项介绍”变得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学意义。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科学的普适性”这一命题,意识到基础科学的探索,或许是人类文明中最少带有功利色彩、最能体现共同追求的一面。这本书无疑是培养年轻一代国际化视野的绝佳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特别是涉及到对获奖科学家个人特质的描摹时,展现出了一种克制而深沉的赞美。它没有采用那种夸张的赞颂辞藻,而是通过精准地捕捉那些微小的、决定性的瞬间——比如一个关键实验的失败后不屈的眼神,或者在颁奖台上略带羞涩的致谢——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伟大。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技巧,使得那些理论上的宏大叙事变得触手可及。我仿佛能从文字中嗅到实验室里特有的气味,听到他们在深夜里讨论方案时的低语声。这种极强的画面感和代入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将一本严肃的科技参考书,转化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物志和时代编年史,阅读体验非常丰富和令人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