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光纤通信系统(修订版)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顾畹仪,李国瑞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635129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99kg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光纤的传输理论: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性质,光源的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光接收机的组成,噪声的分析和接收机灵每度的计算;单信道和WDM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和总体设计;光网络的发展概况和类型,光传送网和自动变换光网络的结构、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大容量长距离光纤传输中的影响因素及共支撑技术等。本书力求理论上的系统性、技术上的时新性和应用上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信息通信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类硕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重点院校的本科生使用,或作为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绪论
第1章 光纤的传输理论
1.1 光纤的基本性质
1.2 介质平板波导
1.3 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模式理论
1.4 渐变折射率光纤的近似分析
1.5 单模光纤
小结
习题
第2章 光源和光调制
2.1 激光原理的基础知识
2.2 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
2.3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性质
2.4 半导体激光器的瞬态性质
2.5 半导体激光的直接调制和光发射机
2.6 光源的间接调制
小结
习题
第3章 光接收机
3.1 光电检测器
3.2 放大器及其电路的噪声
3.3 光电检测过程的统计性质及灵敏度的计算
3.4 灵敏度计算的高斯近似法
3.5 光接收机的均衡网络、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再生电路
小结
习题
第4章 光纤通信系统
4.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4.2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4.3 光纤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
4.4 光放大器
4.5 波分复用系统
4.6 模拟光纤通信系统
小结
习题
第5章 WDM光网络
5.1 光交换技术
5.2 光网络的发展概况和网络类型
5.3 全光通信网
……
第6章 WDM长距离光纤传输的支撑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这本《光纤通信系统(修订版)》的封面设计得挺有质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银白色的标题文字,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信息在光纤中疾驰的画面。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和全面。从光纤的基础原理,到各种传输技术,再到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几乎覆盖了整个光纤通信的脉络。作者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公式推导,快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对几种主流光纤类型的特性比较分析,写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行业新人茅塞顿开。不过,说实话,有些涉及到最新器件特性的章节,感觉阅读起来还是需要配合一些外部资料才能完全消化,但这也许是技术书籍的通病,毕竟技术的更新速度太快了。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严谨的教科书,适合需要系统学习这门学科的人群作为案头必备参考书。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这本书在“系统”层面的阐述,毕竟书名就点明了这一点。读完前几章的理论铺垫后,我迫不及待地跳到了光网络架构和设备原理部分。我对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中的工程考量。比如,在讨论光放大器的性能优化时,不仅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增益平坦化技术,还提到了拉曼放大器在超长距离传输中的独特优势和挑战。书中给出的若干系统级设计案例分析,非常贴合当前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让我对如何平衡成本、性能和可靠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唯一让我略感遗憾的是,关于SDH/OTN的演进和分组化融合的描述,虽然有涉及,但深度上似乎可以再挖掘一些,毕竟这块是当前光网络向5G承载网演进的关键。但这不妨碍它作为一本优秀的系统工程参考书的地位。
评分说实话,我更偏爱这本书在“修订版”上体现出的与时俱进。我对比了一下我以前那本老旧的通信教材,这本新版在对高阶调制格式和相干检测技术的介绍上,无疑是进步巨大的。清晰地解释了QAM、DP-QPSK等复杂调制方式如何通过提高频谱效率来对抗损耗和色散,这对于理解现代超大容量骨干网的实现原理至关重要。作者对高阶补偿技术——比如非线性补偿和相干接收器的算法解析,处理得非常到位,虽然有些数学细节略显晦涩,但图表辅助解释做得非常到位,成功地将抽象的信号处理过程可视化了。对于那些想了解如何突破单波长容量瓶颈的工程师来说,这部分内容绝对是宝典级别的。它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如何”,而是深入探讨了“工程如何实现”。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对于长时间阅读的技术书籍来说至关重要。纸张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偏向哑光的,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久了,眼睛会酸涩,但捧着这本书看,舒适度明显提升不少。字体选择清晰易辨,关键术语的加粗和符号的规范使用,都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水准。尤其赞赏的是,很多复杂的电路图和光路图的线条都非常精细,即便是放大观察一些关键节点的连接,也不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这让我在对照原理和结构图学习时,能够更专注于信息本身,而不是去猜测线条的走向。作为一本可能要被翻阅无数次的工具书,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才是真正体现价值的地方。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光网络维护岗位的技术人员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对故障诊断和性能监控方面的实用指导上。虽然前几章是理论基础,但后面关于链路预算、OTDR测试曲线判读以及光纤故障定位的章节,简直就是实战手册。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光纤断裂、弯曲、连接损耗在OTDR迹线上的典型表现,并且给出了量化的分析方法,这比我们在现场跟着感觉走要科学得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光信噪比(OSNR)容限和系统裕度计算的章节,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实际部署中,我们需要预留出那么大的安全边际。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会操作设备”的人,进阶到了一个“懂得设备背后物理原理”的人,这种认知上的提升是无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