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通信综合实训教程
:34.00元
售价:23.1元,便宜10.9元,折扣67
作者:李进,赵文来,陈秋妹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11370703
字数:401000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李进、赵文来、陈秋妹编著,分为两篇,共13章。上篇为电子技术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用电安全、焊接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仪器、印制电路板、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系统、通信系统、微波测量等内容。下篇为综合设计部分,主要包括红外线心率计、数字万用表、开关电源、黑白电视机等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
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技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本来对这种“协议栈”的讲解书籍有些抗拒,总觉得它们枯燥乏味,但这本关于TCP/IP协议簇的深入解析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讲解了RFC文档中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它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和流程图,还原了数据包在不同层次协议之间“旅行”的全过程。比如,它对TCP拥塞控制算法(如Tahoe到Cubic)的迭代过程描述得极其细致,清晰地展示了为什么网络需要这些复杂的反馈机制来维持稳定。作者在分析ARP和ICMP协议时,结合了实际抓包的例子,这一点极大地增强了可信度和实用性。我尤其欣赏它对IPv6地址的结构和过渡机制的详细阐述,这对于理解未来网络架构至关重要。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资深网络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排查复杂的网络故障,而不是冰冷的技术手册,非常推荐给所有从事网络运维和开发的专业人士。
评分这本关于嵌入式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实践指南,简直就是为动手能力强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复杂的操作系统内核原理的理论推导,而是聚焦于如何快速、高效地在特定的微控制器平台上移植和配置FreeRTOS。书中的代码示例都是基于主流的ARM Cortex-M系列芯片,每一个章节都伴随着完整的工程文件和详细的步骤说明,我跟着书中的指导,不到一个下午就成功搭建了一个包含任务调度、信号量和消息队列的简单多任务系统。作者在讲解中断服务程序(ISR)与任务通信时,特别强调了避免竞态条件和死锁的编程技巧,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至关重要的“血泪经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对更高级的电源管理和低功耗设计策略的探讨篇幅略显不足,但考虑到其主要定位是RTOS入门,这一点可以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迅速从理论走向实践,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曲线。
评分这本关于信息论基础的教材,篇幅适中,概念讲解得深入浅出,尤其是在熵的计算和信源编码的对比分析上,作者下了不少功夫。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香农的几大定理,用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来辅助理解,比如如何通过对一组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来判断其信息量的大小,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很有层次感,从基础的概念应用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都有覆盖,尤其是一些需要结合矩阵运算的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能有效检验读者对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应用的理解深度。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关于现代通信系统中纠错编码(比如LDPC或Turbo码)的介绍,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技术类书籍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扎实可靠的入门读物,为后续深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和编码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光纤通信的损耗机制和传输性能优化,偶然翻阅了这本专注于光电子器件和传输系统的专著。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的本科教材,它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腔模选择、量子效率的分析,以及光电探测器的噪声模型处理,都做到了极其严谨的数学描述。特别是它对色散补偿技术的讲解,从传统色散光纤到后来引入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演变过程,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让人能清晰地看到技术迭代的内在驱动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不同工作波段(如1310nm和1550nm)的器件特性差异对比分析得尤为到位,直接点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侧重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偏学术和研究导向的,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光学基础,但对于希望在光通信领域做深度研究的人来说,它提供的理论深度和前沿洞察力是其他泛泛之谈的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翻开这本关于微波技术与天线设计的专业书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清晰的版式和详尽的图表。作者在阐述波导管的模式转换和阻抗匹配时,几乎将所有关键的数学推导都清晰地列了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手工计算参数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书中对不同类型天线(如偶极子、喇叭口、贴片天线)的辐射特性分析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方向图的绘制和增益的计算,提供了大量的仿真结果作为佐证,这使得理论和实际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变得非常直观。唯一让我略感遗憾的是,在介绍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时,对移相器和幅控器的具体实现细节描述得较为简略,似乎更侧重于理论建模而非硬件实现。不过瑕不掩瑜,对于理解高频电路和电磁场理论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可以反复研读其中的设计准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