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9787561770399

心理学史 978756177039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 叶浩生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史
  • 心理学
  • 历史
  • 学科发展
  • 学术著作
  • 社会科学
  • 通史
  • 心理学流派
  • 经典教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70399
商品编码:2963822220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09-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史

定价:49.00元

作者:叶浩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61770399

字数:400000

页码:42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专业基础课教材,参编人员大多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本书系统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并昼借助于图片和图表的使用,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内容提要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专业基础课教材,参编人员大多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心理学史》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西方心理学“新史”的编写原则,更注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现实的社会心理变迁之间的联系,将心理学史纳入社会发展史的整体范畴,突出了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其未来从事心理学相关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目录


作者介绍


叶浩生,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2001-2009年,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2005-2013年,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报》副主编。主要著作和主编的教材有《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心理学史》《心理学理论精粹》和《心理学通史》等。主要论文有《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等。

文摘


序言



《思想的足迹:人类心灵探索的宏伟画卷》 人类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史诗。从远古时期对灵魂的神秘想象,到近代科学的严谨剖析,再到当代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我是谁?”、“我为何如此思考?”、“我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这些根本性问题的追问。这本《思想的足迹:人类心灵探索的宏伟画卷》并非一本简单的学术文献汇编,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旅行,带领读者一同走进人类心灵探索的辉煌殿堂,感受那些伟大思想家们如何以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理解自身存在的道路。 本书将时间的长河拨回到人类文明的黎明。在那个万物有灵的时代,远古先民们试图通过神话、宗教和巫术来解释那些无法理解的现象,包括梦境、狂喜、疾病以及死亡。这些早期的观念,虽然与我们今天的心理学相去甚远,却构成了人类早期关于内在世界的最朴素、最原始的表达。它们是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个体经验的初步感知。我们将在书中探寻那些古老的仪式、传说,如何折射出人类早期对于意识、情感和行为的朦胧认知,以及这些早期观念如何在后来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中留下印记。 随着文明的进步,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开始用理性思辨来审视人类的灵魂与心智。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对灵魂三分说的阐述,亚里士多德对“心灵”(psyche)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对感觉、记忆、情绪等基本心理功能的初步分类,都为后世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我们将在书中回顾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如何尝试用逻辑和推理来揭示心灵的奥秘,他们关于理性与情感的辩证关系,关于知识的来源,关于个体的道德实践,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西方思想史。 进入中世纪,教会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科学的理性探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关于灵魂的本质、罪与救赎、以及人类道德抉择的讨论,依然在神学框架下得以延续。圣奥古斯丁对内心体验的细致描写,阿奎那对人的理性与意志的论述,都为理解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考。本书将展现如何在宗教的束缚与启示下,人类关于自我理解的火种并未熄灭。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到来,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复苏和科学精神的勃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是认识论的革命,也为心灵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关于身心二元论的观点,虽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却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洛克、休谟等经验主义者则强调感官经验在形成知识和观念中的作用,为行为主义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斯宾诺莎则以其泛神论的视角,探讨了情感的本质和人的自由。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如同启明星般,引领人类走向一个更加强调个体的理性、经验和自由探索的时代。 19世纪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关键时期。德国的生理学家们,如亥姆霍兹、韦伯、费希纳,通过精确的实验方法,开始测量感觉和知觉的过程,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赋予了它科学的实证基础。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誉为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提倡内省法,致力于研究意识的基本元素,如感觉、情绪和意象。我们将深入探讨冯特的研究方法、理论贡献,以及他如何培养了第一批职业心理学家。 与此同时,英国的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解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进化心理学和动物行为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以其对潜意识、性本能和童年经历的强调,如同一场惊涛骇浪,席卷了整个20世纪的文化和思想界。他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复杂动机,尽管其理论备受争议,但对我们理解人格、精神疾病以及文化现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书将详细梳理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以及其学说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批判与发展。 20世纪初,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行为主义的兴起,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将研究的焦点从不可见的意识转向可观察的行为,主张心理学应成为一门“客观科学”。他们对条件反射和强化原理的研究,在教育、临床和工业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与行为主义截然不同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则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知觉和思维过程是整体性的,而非简单的元素组合。魏特海默、苛勒、科夫卡等人的“洞察学习”理论,为理解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出现,是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的一种回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潜能发展以及个体的主观体验。他们将人视为积极的、有能动性的个体,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这一学派的出现,为心理治疗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的色彩。 认知革命的到来,又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重新拉回到了“头脑内部”。信息加工理论的兴起,将人比作一台计算机,试图通过模拟计算机的运算过程来理解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心智的成长过程提供了经典的框架。 当今的心理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与发展。神经科学的飞速进步,为理解大脑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神经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正不断拓展着我们对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理解。跨文化研究揭示了心理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为我们理解智能、意识和学习提供了新的类比和研究工具。 《思想的足迹:人类心灵探索的宏伟画卷》并非止步于历史的回顾,它更是一次对当下心理学研究前沿的展望。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思考:我们对人类心灵的理解还有多远?未来的心理学又将走向何方?我们将如何运用这些宝贵的知识,来改善人类的生活,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并最终实现更深刻的自我认识和更美好的社会福祉? 本书的叙述风格力求生动流畅,将复杂的理论概念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我们力图描绘一幅思想家们在各自时代背景下,如何带着他们的好奇、困惑、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迈向对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探索。这不是一个冰冷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一部关于人类求知精神的赞歌,一次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更是走进了一个由无数杰出头脑共同塑造的、关于人类心灵的宏伟宇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心理学史》,书号9787561770399。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是看书名,就让我对这本书的潜在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大概会像一条时间的长河,缓缓流淌过心理学发展的各个重要节点。或许它会从古代人类对灵魂、意识的朴素认知讲起,追溯那些哲学思想的萌芽。接着,大概会聚焦于近代科学革命后,心理学如何挣脱哲学的束缚,开始尝试用实验和测量来理解人的内心世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早期那些伟大的心理学家们,比如冯特,他是如何建立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有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局限,但它无疑是早期探索的重要一步。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对比不同学派的观点,比如构造主义与功能主义的争论,或者行为主义如何强调“可观察行为”,以及后来认知革命的兴起,重新将“内心世界”拉回到研究的中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如何在不断的挑战、修正和发展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论的。

评分

听到《心理学史》(书号9787561770399)这本书,我立刻联想到它所能提供的关于人类思想演变的一条清晰脉络。我想象中,这本书会是一部浓缩的心理学发展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心理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够展现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又如何影响了后来的研究和思潮。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比如从早期哲学思辨到科学实验的过渡,或者从精神分析的主观性解读到行为主义的客观测量,再到认知革命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关注。我会关注书中是否能描绘出不同学派之间的思想碰撞,比如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对立,以及认知心理学如何整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演变的洞察,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不断探索和改进理解人类心灵的工具和手段。如果这本书能做到以上几点,那它一定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评分

我对《心理学史》(书号9787561770399)这本书的预期,主要是它能帮助我理清那些复杂而迷人的心理学理论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的。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是枯燥的人物介绍和年代罗列,而是会深入探讨每个时期、每个学派的核心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影响与对抗。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主要思潮的起源、发展和核心观点,并且能够清晰地解释它们是如何回应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科学发展的需求的。例如,精神分析的兴起是否与人们对非理性、潜意识的关注有关?行为主义的盛行是否受到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人本主义的出现是否是对前两种学派过度强调决定论的补充?认知革命又为何会成为20世纪后半叶心理学的主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学派是如何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的,比如精神分析的案例研究法,行为主义的动物实验,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模型等等。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心理学史》(书号9787561770399)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扇探索心理学发展脉络的窗口。我猜想,这本书会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对“心理”理解的先驱们。它大概会从那些哲学家的思辨开始,比如关于灵魂、心智的早期讨论,然后进入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代,或许会详细介绍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的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之后,我期待它能够细致地梳理那些重要的学派,比如威廉·詹姆斯的功能主义,他们是如何关注心理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的;而行为主义者,如华生和斯金纳,又是如何将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从不可见的内心转移到可观察的行为上,这中间的转变和争论想必会非常精彩。我也很好奇,人本主义心理学,如马斯洛和罗杰斯,是如何强调人的潜能和自由意志,这与之前的学派又形成了怎样的反差。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展现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又是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竞争、吸收和演变的,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

最近听朋友推荐,说有一本叫做《心理学史》的书,书号是9787561770399,我一直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充满好奇,所以这本书大概讲了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思想流派吧。我猜它应该会梳理从古代哲学思辨到现代科学实验的演变过程,比如可能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古希腊哲学家对心灵的早期探讨,然后转到近代,比如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洛克的经验主义,休谟的联想主义等等。我特别好奇的是,它会不会深入讲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比如潜意识、压抑、俄狄浦斯情结这些概念,还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这些理论确实影响深远,但同时也充满了争议。当然,行为主义肯定也是绕不过去的一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华生的“给我十个婴儿…”,这些观点是如何挑战当时主流思想的,以及它们最终又如何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书中应该会有详尽的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展现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人名和观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