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无线系统射频微波平面电路
定价:68.00元
售价:49.6元,便宜18.4元,折扣72
作者:陈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213017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以作者近年来在射频微波平面电路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线,详细论述了广泛应用于现代无线系统中的新型高性能、小型化射频/微波电路与器件。在简单介绍了现代无线系统基本原理、组成结构、现代平面电路发展现状和平面传输线基本结构与理论之后,作者重点讨论和介绍了各种新型射频微波电路。本书主要涉及到平面低通、带通和带阻多模谐振器与滤波器,基于新型微带/共面波导和微带/槽线等综合传输线结构的高性能小型化双金属平面滤波器,以及平面功分器与功率放大器等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是作者科研工作的总结和进一步完善,因此,不仅有的理论深度,而且也具有的工程应用价值。
章 现代无线系统与平面电路1
1.1 引言2
1.2 现代无线系统与技术概述3
1.2.1 GSM系统与原理3
1.2.2 脉冲雷达系统与工作机理5
1.3 现代平面电路概述6
1.3.1 基于微带-共面波导双面结构的超宽带滤波器7
1.3.2 基于微带-槽线双面结构的微波滤波器11
1.3.3 基于微带-DGS双面结构的双模发射机12
1.3.4 基于微带-槽线的双面功分器14
1.3.5 SIW双面传输线与电路15
1.3.6 双面平行传输线与电路16
1.3.7 平衡(差分)传输线与电路17
1.4 主要内容及安排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 平面传输线基本结构与理论23
2.1 单面传输线结构24
2.1.1 单导体传输线24
2.1.2 多导体传输线30
2.2 双面传输线耦合结构34
2.2.1 微带-CPW双面耦合传输线35
2.2.2 微带-槽线双面耦合传输线35
2.2.3 宽边耦合悬置微带线35
2.3 传输线耦合理论37
2.3.1 微带对称双导体耦合理论37
2.3.2 微带不对称双导体耦合理论38
2.3.3 微带对称三线耦合理论45
2.3.4 DGS通用电路模型50
2.3.5 DMS的建模与分析56
2.4 小结60
参考文献60
第3章 多模谐振器与滤波电路64
3.1 引言65
3.2 多模谐振器理论66
3.2.1 简并双模谐振理论67
3.2.2 非简并双模谐振理论71
3.2.3 多模谐振器理论74
3.3 低损宽带高选择性的双模带通滤波器77
3.3.1 三角形贴片谐振器的电磁场理论77
3.3.2 正交开路支节加载的直角三角形双模贴片谐振器80
3.3.3 修正的缺微双带隙谐振器81
3.3.4 双模谐振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84
3.3.5 结论84
3.4 低损耗耦合线三模超宽带带通滤波器85
3.4.1 耦合线三模谐振器85
3.4.2 超宽带的三模谐振器滤波器87
3.4.3 超宽带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88
3.4.4 结论89
3.5 高选择性三模三频带通滤波器89
3.5.1 引言89
3.5.2 三模谐振器90
3.5.3 基于三模谐振器的三频滤波器91
3.5.4 三频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92
3.5.5 结论92
3.6 高选择性椭圆函数响应的四模四频带通滤波器93
3.6.1 引言93
3.6.2 微带-槽线复合耦合的四模谐振器93
3.6.3 基于四模谐振器的四频带通滤波器97
3.6.4 四频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98
3.6.5 结论99
3.7 谐波抑制的宽阻带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99
3.7.1 引言99
3.7.2 双模谐振器及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100
3.7.3 双模宽带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103
3.7.4 双模滤波器的小型化设计103
3.7.5 结论105
3.8 多模带阻滤波器105
3.8.1 引言106
3.8.2 单贴片双模带阻滤波器106
3.8.3 双贴片双模带阻滤波器110
3.9 低通-带通双模双频滤波器110
3.9.1 引言111
3.9.2 基本概念111
3.9.3 附加传输零点的LP-BPF114
3.9.4 实验结果115
3.10 微带-DGS双模高通滤波器116
3.10.1 引言116
3.10.2 DGS双模谐振器117
3.10.3 双模高通滤波器119
3.10.4 结论121
3.11 微带-CPW双模高通滤波器121
3.11.1 非均匀CPW双模谐振器121
3.11.2 双模高通滤波器124
3.11.3 结论126
3.12 小结127
参考文献127
第4章 高性能双金属平面滤波电路132
4.1 微带-CPW低通滤波器133
4.1.1 微带-CPW槽线加载的SI-LPF133
4.1.2 微带-CPW高选择性椭圆LPF135
4.2 微带-槽线杂散抑制带通滤波器147
4.3 微带-槽线(超)宽带滤波器149
4.3.1 微带-槽线WB滤波器149
4.3.2 微带-槽线UWB滤波器152
4.4 微带-CPW超宽带滤波器153
4.4.1 CPW-MMR超宽带滤波器154
4.4.2 微带-CPW带外抑制超宽带滤波器157
4.4.3 非均匀CPW带外抑制UWB滤波器167
4.5 双面耦合带阻滤波器170
4.5.1 微带-SGS带阻滤波器170
4.5.2 折叠微带-CPW带阻滤波器174
4.6 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178
4.6.1 基片集成腔体178
4.6.2 SIW滤波器179
4.7 微带-CPW双频宽带滤波器180
4.7.1 引言180
4.7.2 双频宽带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182
4.7.3 实验与分析189
4.7.4 结论190
4.8 极窄带陷的超宽带滤波器191
4.9 微带-开环槽双频滤波器194
4.9.1 引言195
4.9.2 双频段带通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195
4.9.3 双频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197
4.9.4 结论198
4.10 小结198
参考文献199
第5章 平面功分器与功率放大器207
5.1 功分器/合成器概述208
5.1.1 合成概念的演变208
5.1.2 合成的基本原理208
5.1.3 合成的网络特性209
5.2 微带耦合线两路和三路功分器212
5.2.1 基于折叠耦合双线结构的“两路”功分器213
5.2.2 基于对称三线耦合结构的“三路”功分器217
5.3 X波段微带八路功分器220
5.3.1 Wilkinson功分器的基本理论220
5.3.2 微带八路功分器的设计与实现221
5.4 X波段功率放大器227
5.4.1 偏置电路概论227
5.4.2 X波段功率放大器的设计230
5.4.3 X波段功率放大器的实现233
5.5 小结236
参考文献236
第6章 结论与展望239
参考文献242
陈会,男,博士(后),副教授。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利兹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术访问与交流;2012年3月,博士后研究出站;2008年12月,获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徐州工程集团、四川大学从事产品研发和教学科研,并于2009年1月留校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与兴趣:现代无线系统与射频/微波前端电路、高速PCB的信号完整性以及信息安全与赛博空间控制技术等。
作为一名资深的射频工程师,我深知平面电路设计在现代移动通信设备中占据的核心地位,从手机的功放模块到基站的天线阵列,都离不开这些精密的结构。我关注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看它在处理高集成度和高频率下的串扰与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上,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市场上的教材很多停留在经典的微波网络理论阶段,但实际工作中,器件的非线性、寄生效应以及工艺限制带来的挑战才是真正的“拦路虎”。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现代EDA工具,比如Keysight ADS或者Ansys HFSS,进行精确的版图级仿真和优化。特别是关于宽带匹配网络的设计,这在多模多频的设备中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研究,分析某个复杂电路从概念到实物实现的完整流程,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教科书的范畴,更是一份宝贵的工程实战指南。目前来看,这个领域前沿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一本紧跟时代步伐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偏爱理论深度胜过工程应用的读者,我对基础物理原理的探究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尽地剖析各种平面传输线(如微带线、共面波导、带状线)的色散特性、损耗机制以及模式转换问题。我期待看到对这些结构电磁场的严格数学描述,以及如何通过修正的集肤效应模型和介质损耗模型来提高理论计算的准确性。这本书的作者在引言中提到了对非线性传输线效应的关注,这让我非常兴奋,因为这恰恰是很多传统教材忽略的“灰色地带”。一个好的射频书籍应该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如果它能深入到电磁场理论的本质,解释为什么某些看似微小的结构变化会导致性能的巨大差异,那么它就成功地超越了一般的工程手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深度。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研究生阶段深入研究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理论基础材料。
评分我最近正在为一个新兴的物联网项目进行电路选型,这个项目对功耗和尺寸的要求极其苛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高度集成化的射频前端方案。因此,我对书中关于小型化滤波器和高Q值电感器设计的内容格外关注。通常,在追求小型化的过程中,电路的性能往往会大幅下降,尤其是Q值和线性度。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非传统的集成技术,比如利用薄膜工艺或者新型介质材料来优化这些关键无源器件的性能。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最新的技术趋势,比如毫米波频段的片上无源器件集成方法,或者共晶键合技术在低损耗封装中的应用。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迭代产品方案的团队来说,参考一本能够提供前瞻性技术指导的书籍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贴合当前工业界对“小而美”高性能射频模块的需求,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瓶颈的灵感和可行的设计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我比较注重阅读体验,毕竟复杂的射频微波理论需要长时间的专注,模糊不清的图表和密密麻麻的公式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这本书的插图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复杂的电磁场分布和电路结构都有清晰的示意图,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微带线和带状线结构时,配合三维视图和剖面图,使得原本晦涩的几何结构变得直观易懂。我翻阅了一下关于S参数和噪声系数的部分,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流畅,从定义到测量,再到如何利用这些参数进行系统级分析,层层递进,没有跳跃感。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那些基础稍微薄弱但想快速进入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感觉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指导你构建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现代无线系统射频微波平面电路》的书籍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封面的配色和排版给人一种严谨而前沿的感觉,一看就知道内容会涉及高精尖的技术领域。我最近开始深入研究射频电路设计,尤其是对平面电路的实现和优化很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正中我的下怀。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完整体系,从传输线理论到各种无源和有源器件的集成设计,都有详细的论述。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在新兴无线通信技术,比如5G甚至未来6G方面的应用探讨。通常这类书籍会比较侧重理论推导,希望这本书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同时,也能提供足够的工程实践案例和仿真工具的使用指导。对于正在从事射频前端设计或者想要转入这个领域的新手来说,一本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参考书是至关重要的。我打算仔细研读其中的阻抗匹配网络设计和滤波器设计章节,感觉这部分是实际项目中最考验功底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在业界享有盛誉,这也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和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