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 书札 河北人民出版社

曾国藩全集 书札 河北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藩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书信集
  • 清史
  • 晚清史
  • 历史人物
  • 传记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中国历史
  • 名家书信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11888
商品编码:2963091598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全集 书札

定价:106.00元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内容提要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目录


目录

与左宗棠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正月十七夜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四日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十日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

31致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致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鸿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鸿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复李鸿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

24致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复李续宜咸丰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十=日

30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月=十日

...........

20复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复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复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致郭崑素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五日

34复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复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复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复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复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曾国藩全集·书札》:历史深处的家书与治世之道 打开《曾国藩全集·书札》,仿佛穿越时空,亲聆一代名臣的心声,窥探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脉搏。这并非一本宏大叙事的史书,也非一本刻板的说教指南,而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精心辑录的曾国藩跨越数十载的书信往来。这些字字珠玑的札记,以一种最真实、最鲜活的方式,展露了曾国藩作为凡人的一面,以及他身处乱世,如何以卓越的才识、坚韧的毅力,承担起国家民族的重任。 一、 情感的温度:家国情怀的源流 《曾国藩全集·书札》中最动人的篇章,莫过于那些饱含深情的家书。曾国藩身处军旅,远离家乡,然而无论战事如何紧急,无论政务多么繁重,他从未停止过对母亲、妻子、儿女的思念与关怀。信中,他不仅详述自己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更是循循善诱,教导子女为人处世的道理,传授治家理财的经验。 例如,他对年幼的儿子曾纪泽,言传身教,细致入微。他会叮嘱儿子要勤勉读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鼓励他要胸怀大志,为国效力。在谈及生活细节时,他也会细致地询问家中的收成,关心家中成员的健康,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这些书信,不仅仅是父子之间的对话,更是家国情怀最朴素的表达。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无数个家庭的稳定与传承。他用自己的言行,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既能“治大国”又能“理小家”的典范。 他写给母亲的信,更是充满了孝道的温情。即使身处战乱之地,他也会尽力为母亲安排妥当,遣送亲人,确保家中的安宁。他会担心母亲的身体,嘱咐她按时进食,注意休息。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勾勒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亲情面前的柔软与担当。 二、 智慧的光芒:治世用人的真谛 除去情感的温度,《曾国藩全集·书札》更是蕴藏着曾国藩治国理政、用兵打仗的智慧结晶。他与同僚、下属的书信往来,洋溢着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对战略的严谨规划,以及对人才的知人善用。 在与朝廷官员的书信中,曾国藩常常会就国家大政、军事方略、吏治改革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敢于直言不讳,但措辞又十分得体,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又不失对朝廷的尊重。他会在信中详细分析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指出潜藏的危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信件,为我们理解晚清政治的运作,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在与湘军将领的书信往来中,曾国藩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卓越的军事思想。他会细致部署战役的每一个环节,分析敌情,制定作战计划,并对下属的行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他重视军队的纪律和士气,强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力求在复杂的战场上,将士们能够协同作战,同仇敌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在书札中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展现了他超凡的识人之明。他能够慧眼识珠,发现并提拔有才能的将领,如李鸿章、左宗棠等,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委以重任,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他也深知用人的风险,会反复权衡,谨慎决策。他对于部属的过失,既会严厉批评,也会给予纠正和指导,体现了他“爱兵如子”的理念。 三、 历史的印记:时代变迁的见证 《曾国藩全集·书札》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晚清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曾国藩的书信,记录了他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洋务运动的兴起、列强的入侵等等。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民众的恐慌、官员的无奈、以及知识分子的忧虑。 他会在信中提及战事的进展,描述百姓的疾苦,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他也会在信中讨论新的技术和思想,反映出他对时代进步的敏锐感知。这些内容,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真实的面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演进。 他与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士的通信,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他与洋人的往来,虽然不多,但也能窥见他对于西方科技和思想的初步接触。他与传统士大夫的辩论,则体现了在时代变革中,思想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四、 审视与反思:曾国藩的个人成长 《曾国藩全集·书札》最迷人的地方,还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他并非生而圣人,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中,逐渐成熟。 在书信中,他会记录自己的成功,也会坦承自己的失败。他会分享自己学习心得,也会探讨自己遇到的困惑。他对于“德性”的追求,对于“圣人”境界的向往,贯穿始终。他不断地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言行,力求做到“日新又新”。 例如,他会在信中记录自己学习《道德经》、《论语》的体会,分析自己的缺点,如“急躁”、“好胜”等,并努力加以改进。他也会在战败后,认真总结教训,思考失败的原因。这种坦诚和自省,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也更具启示意义。 结语 《曾国藩全集·书札》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成为研究曾国藩本人、研究晚清历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河北人民出版社的整理出版,更是功德无量,让这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珍贵资料,得以重见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 阅读这套书札,我们不仅能获得历史的知识,更能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体会家国情怀的担当,感悟个人成长的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如何在平凡的点滴中,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这不仅仅是曾国藩的“书札”,更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心灵史,一部智慧史,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生动注脚。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曾国藩全集·书札》,我便被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深刻智慧和人生哲理所深深吸引。不同于市面上许多以猎奇或传奇为主的传记类书籍,这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精心编纂的《曾国藩全集·书札》,更像是一扇通往曾国藩内心世界、思维轨迹的窗口。通过这些泛黄的信札,我得以窥见这位晚清重臣在家国大事、个人修养、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所秉持的态度与原则。书中反复出现的“恒心”、“忍耐”、“务实”等词语,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他用一生实践的行动指南。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反复揣摩他写给家人、门生、友人信中的字句,试图从中汲取应对当下生活中种种困境的启示。

评分

总而言之,《曾国藩全集·书札》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历史的文献,更是人生的智慧宝典。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一个内心平静的人。这套书提供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找到方向,坚定前行。它让我想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些信札中的道理,需要我们去体会,去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力量。

评分

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曾国藩的“解读”类书籍,但往往觉得隔靴搔痒,未能触及核心。而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却恰恰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最纯粹的视角。他写给儿子的信,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期望与教诲;他写给朋友的信,真诚而坦率。我从中学习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对人生深刻独到的思考。他的人生哲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评分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其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散发着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恰如曾国藩本人。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捧着这套书,细细品读。每一封信,都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他谈论治军,字句间透露出严谨与担当;他谈论家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父爱与夫情。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曾国藩,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凡人,同时也是一位肩负重任、经天纬地的伟人。这种真实感,是许多演绎性传记难以比拟的。

评分

从《曾国藩全集·书札》中,我看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底线的人物。他身处官场,却能做到“功成不居”,甚至在功名达到顶峰时,仍能保持内心的警醒。这种“不为物役”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他对待敌人,有策略,有分寸,并非一味地赶尽杀绝;他对待下属,有原则,有爱护,懂得恩威并施。这些信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形象。

评分

阅读《曾国藩全集·书札》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反复强调的“勤能补拙”、“寡欲”、“慎独”,这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旧闪耀着光芒。我发现,许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曾国藩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思考过,并且给出了他的解答。例如,他关于如何处理诱惑、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些论述对我影响深远。他并非鼓励我们固步自封,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力量。

评分

在阅读《曾国藩全集·书札》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以来不断自我反思、自我修炼的结果。他提出的“改过”、“慎独”等修身方法,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人人都可以践行的。他对待挫折的态度,也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并非一蹶不振,而是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他在乱世中能够立足的重要原因。

评分

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带来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曾国藩在信中提到的许多治家、治学之道,都非常实用。他教育子女,注重品德的培养,强调勤奋和担当。他对待学问,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追求内心的充实与提升。我从中深受启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工作、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与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说教式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翻开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曾国藩的信札,不仅仅是记录事件的文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对待读书,有“刻刻留心,常常讲求”的执着;对待做官,有“功成名就,不如独善其身”的清醒;对待交友,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珍视。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却蕴含着大智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印象深刻。他并非一味地圆滑世故,也并非一味地刚直不阿,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懂得变通和妥协,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也是现代人在复杂社会中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

评分

这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曾国藩全集·书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真”。曾国藩的信札,没有经过过多的修饰和包装,完全是他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情境下的真实流露。他会谈论身体的不适,会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也会对某些事情感到烦恼和困惑。正是这些“不完美”,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加 relatable。我从中看到了一个伟人背后,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与挣扎,这让我觉得,他的智慧也更具有实践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