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 9787109111011

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 9787109111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荣林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标本
  • 标本制作
  • 动物学
  • 生物学
  • 科普
  • DIY
  • 手工
  • 图解
  • 博物学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11011
商品编码:296249771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 作者 王荣林
定价 29.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111011 出版日期 2007-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异形开 商品重量 0.241Kg

   内容简介

  《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主要包括:动物解剖骨骼干式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油制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气存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塑封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冻存标本的制作、动物脏器铸型标本的制作、陆地动物整体剥制标本的制作、淡水动物标本的制作八大部分,彩图五百余幅。内容全面、详细、易懂,可供职业高中、技校、大院校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广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师及标本制好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揭秘生命之美:一份关于动物标本制作的深度指南 引言: 在人类探索自然的漫长旅程中,对生命形态的记录与保存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动物标本,作为一种将逝去生命定格、呈现其生物学特征与生态风貌的艺术与科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知识价值与审美意义。它不仅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更是我们理解生命多样性、追溯生命演进、激发对自然敬畏之情的重要媒介。本篇指南,旨在深入浅出地剖析动物标本制作的各个环节,带领读者走进这个既神秘又迷人的领域,领略其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第一章:标本制作的艺术与科学——为何制作标本? 在深入探讨制作技艺之前,理解标本制作的根本目的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的基石: 历史上的许多重大生物学发现,都离不开对动物标本的细致研究。它们为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生态学、古生物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通过对不同个体、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演化阶段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家得以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规律、适应性演化机制,甚至重建古老生态系统的面貌。例如,早期博物学家收集的鸟类、昆虫、鱼类标本,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关键证据。 教育与普及的窗口: 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学校等教育机构,是动物标本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关键场所。栩栩如生的标本能够直观地向公众展示各种动物的形态、大小、颜色、栖息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亲眼目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神奇生物,远比文字或图片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文化与艺术的载体: 动物标本制作本身,也是一门融合了精湛技艺与艺术审美的综合学科。优秀的标本师不仅需要掌握严谨的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敏锐的艺术眼光,能够捕捉生物体的神韵,赋予“静止”的生命以“动”的灵魂。这些经过精心制作的标本,本身就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它们在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中,构筑起一座座关于生命多样性的视觉画廊。 文化遗产的传承: 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动物标本,本身就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它们见证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程,记录了某些物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及其生存环境的状况,成为研究人类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宝贵线索。妥善保存和展示这些标本,也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章:材料与工具——标本制作的先决条件 精良的材料和趁手的工具是成功制作一件标本的物质基础。 收藏与预处理: 活体动物的获取: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标本的来源至关重要。这可能涉及到对濒危物种的严格限制,以及对采集数量的科学规划。动物的死亡原因、采集时间、采样地点等信息都需要详细记录。 防腐与固定: 动物体一旦死亡,便会迅速腐败。因此,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是保存标本的第一步。常用的防腐剂包括酒精(乙醇)、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硼酸等。选择何种防腐剂取决于标本的类型(如软体动物、昆虫、哺乳动物)和后续的处理方式。此外,对于一些需要保持特定姿态的标本,还需要使用固定剂来维持其形态。 核心工具与耗材: 解剖工具: 精密的解剖刀、镊子、剪刀、骨钳、探针等,是分离组织、移除内脏、清理骨骼的关键。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工具,适用于处理不同大小和结构的动物。 缝合与塑形材料: 缝合针线、细线、钢针、弹簧、棉花、锯末、木屑、模型泡沫等,用于缝合切口、填充皮张、塑造肌肉轮廓,使其恢复生前的体态。 化学药品: 除防腐剂外,还可能需要用到去脂剂(如汽油、二氯甲烷)、漂白剂(如过氧化氢)来处理骨骼或皮张,以及染色剂来增强视觉效果。 保存容器: 玻璃瓶、密封罐、防潮箱等,用于储存和保护制作完成的标本,防止其受到二次损害。 标签材料: 耐用且不易褪色的纸张、防水墨水、编织绳等,用于制作详细的标签,记录标本的关键信息,如物种名称、采集地、采集时间、采集人、处理方式等。 清洁用品: 刷子、抹布、清洁剂等,用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保持工作区域和标本的清洁。 第三章:制作技艺——从个体到永恒的转化 动物标本的制作工艺多种多样,根据动物类型和制作目的,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的类型。 整体保存法(浸制标本): 原理: 将整个动物体浸泡在防腐剂溶液中进行保存。 适用对象: 较小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以及部分较小的哺乳动物。 制作流程: 1. 初步处理: 对动物体进行简单冲洗,必要时移除部分内脏以减少腐败。 2. 注入防腐剂: 将防腐剂(如70-80%乙醇、5-10%福尔马林)注入动物体腔内,确保药物渗透到内部组织。 3. 浸泡: 将动物体完全浸入足够量的防腐剂溶液中,确保溶液不被稀释。 4. 更换溶液: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会吸收动物体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而变得浑浊,需要定期更换新鲜的防腐剂。 5. 固定姿态: 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动物体的姿态,使其更具代表性。 6. 装瓶与密封: 将处理好的标本放入干净的玻璃瓶中,注入新鲜的防腐剂,并用密封盖严密包装,防止蒸发。 7. 贴标签: 制作详细的标签,贴于瓶外。 优势: 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留动物的整体形态和颜色。 局限: 颜色容易随时间褪色,表面可能出现凝结物,不适合展示大型或需要精细形态的动物。 剥制法(皮张标本): 原理: 将动物的皮张剥下,经过化学处理后,再填充填充物,还原成动物生前的形态。 适用对象: 哺乳动物、鸟类,是博物馆展陈中最常见的标本类型。 制作流程: 1. 剥皮: 沿着动物体的特定部位(如腹部中线)划开,小心地将皮张完整剥下,同时保留头部和四肢的完整性。 2. 去除脂肪与肌肉: 用解剖刀仔细刮除皮张内侧附着的脂肪、结缔组织和少量肌肉。 3. 防腐处理: 将剥下的皮张用防腐剂(如硼酸、盐、酒精)进行浸泡或涂抹,以防止腐败。 4. 鞣制(可选):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且易于塑形的皮张,可以进行鞣制处理,使其变得柔软而有韧性。 5. 模型制作: 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和骨骼结构,制作出与之匹配的人造模型(俗称“假体”),材质可以是泡沫塑料、木材等。 6. 填充与塑形: 将经过处理的皮张套在模型上,并用棉花、锯末等填充物填充身体各部位,使其恢复生前的丰满和肌肉线条。 7. 缝合: 将剥皮时的切口缝合起来。 8. 塑造细节: 调整头部、四肢、尾部的姿态,使其自然生动。尤其要注重眼睛、嘴巴、鼻孔等细节的处理。 9. 毛发整理: 清洁毛发,必要时进行梳理和定型。 10. 干燥与固定: 将制作好的标本放置在通风干燥处进行干燥,并利用金属丝等固定姿态。 优势: 能够制作出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的标本,适合展陈,且便于长期保存。 局限: 技术要求高,耗时耗力,对标本师的解剖学知识和艺术表现力有较高要求。 骨骼标本: 原理: 将动物的骨骼分离、清洁、消毒并重新组装。 适用对象: 各种动物,尤其适用于研究动物的骨骼结构、运动机能和演化特征。 制作流程: 1. 获取骨骼: 通过解剖、自然风干(需防腐)、浸泡化学药剂(如石灰水、双氧水)等方法,将骨骼与软组织分离。 2. 清洁: 仔细去除骨骼表面的残余软组织、脂肪和污垢,可以使用刷子、探针或煮沸的方法。 3. 脱脂: 骨骼中含有脂肪,会影响长期保存并产生异味,需要通过浸泡在过氧化氢或有机溶剂中进行脱脂。 4. 漂白(可选): 使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使骨骼颜色变白,更美观。 5. 消毒: 对骨骼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滋生。 6. 组装: 根据动物的骨骼结构,使用金属丝、螺钉、胶水等将骨骼重新连接,并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使其恢复生前的姿态。 7. 标签: 制作详细的标签。 优势: 揭示动物的骨骼系统,是了解动物结构的重要途径,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局限: 制作过程可能较为繁琐,需要耐心和细致。 形态学与解剖学制备(显微标本): 原理: 将动物组织或器官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步骤,制作成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薄片。 适用对象: 细胞、组织、器官等微观结构。 制作流程: 1. 取材: 快速获取需要研究的组织或器官。 2. 固定: 使用固定剂(如福尔马林、酒精)迅速固定组织结构,防止其分解。 3. 脱水: 逐步用不同浓度的酒精脱去组织中的水分。 4. 透明: 用透明剂(如二甲苯)使组织透明,便于后续浸蜡。 5. 浸蜡: 将组织浸泡在融化的石蜡中,使其充分渗透。 6. 包埋: 将浸透石蜡的组织包埋在蜡块中。 7. 切片: 使用显微切片机将蜡块切成极薄的切片。 8. 染色: 在载玻片上将切片染色,以区分不同的细胞结构。 9. 封片: 在染色后的切片上滴加封片剂,并盖上盖玻片,制成显微标本。 优势: 能够观察到动物体内部的微观结构,是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必备手段。 局限: 仅能观察局部结构,无法提供动物的整体形态信息。 第四章:标本的维护与保存——延续生命的痕迹 制作完成的标本并非一劳永逸,精心的维护与妥善的保存是确保其长期稳定性的关键。 环境控制: 温度与湿度: 理想的保存环境应保持恒定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避免过冷、过热、潮湿或干燥。高温和高湿会加速标本的腐败和霉变,而极端干燥则可能导致标本开裂。 光照: 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烈的灯光照射,强光会使标本的颜色褪色,加速材料老化。 空气流通: 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强风直接吹拂,以防止灰尘积聚和霉菌滋生。 定期检查: 物理损伤: 检查标本是否有破碎、开裂、变形等物理损伤。 化学变化: 观察浸制标本的液体是否浑浊,是否有沉淀物;检查皮张标本的毛发是否有脱落、变色,填充物是否移位。 生物侵害: 警惕虫蛀、霉菌滋生等生物侵害迹象。 防虫防霉: 杀虫剂: 在标本储存区域定期放置防虫剂(如樟脑丸、衣蛾杀虫剂),但要注意选择对标本材料无害的品种,并避免直接接触标本。 防潮剂: 在密封的储存容器中使用硅胶等防潮剂,保持低湿度。 定期清洁: 及时清除标本表面的灰尘,保持清洁。 修复与再处理: 小型修补: 对于轻微的破损,可以使用专用的胶水或填补材料进行修复。 重新浸泡: 对于浸制标本,如果防腐剂失效,需要重新更换防腐剂。 专业维护: 对于珍贵或大型的标本,如果出现严重问题,应寻求专业标本师的帮助。 结语: 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融合了严谨科学态度、精湛操作技艺与独特艺术表现的综合性工作。它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近距离地观察那些或许已难得一见的生命,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从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到栩栩如生的剥制标本,每一个制作精良的标本,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致敬,一份珍贵的遗产,一种无声的讲述。通过对制作过程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掌握一门独特的技能,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神圣与脆弱,从而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收藏和保存各种自然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时候收集的石头、贝壳,到现在对植物标本制作的了解。我一直觉得,能够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痕迹永远留存下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进一步拓展我的视野,学习新的保存技巧的书籍。我对动物标本制作一直充满了好奇,但又觉得它可能比较复杂和专业。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动物标本制作的书籍,能够让我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特性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保持标本色彩和纹理的技巧,因为在我看来,色彩和纹理是标本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动物标本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甚至在未来尝试一些简单的标本制作。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点非常感兴趣,而动物标本制作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范式。我一直觉得,将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定格,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基础的绘画和雕塑,但总觉得缺少一种与真实生命体互动的深度。我希望通过了解标本制作的过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形态,不仅仅是表面的描绘,而是内在的骨骼、肌肉、皮毛等等是如何运作的。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那些专业人士是如何在处理易碎的组织时保持精细和耐心,又是如何通过精湛的技术来恢复动物的自然姿态,仿佛它们随时都会再次鲜活起来。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这种“幕后故事”的读物,那种能够让我感受到工匠精神和科学严谨性完美融合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领略到其中不为人知的奥秘。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自然史博物馆情有独钟,每次去都会被那些陈列的动物标本所吸引。那些仿佛凝固了生命的姿态,总是让我对生命的神奇和科学的魅力产生深深的敬意。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将一具已经逝去的生命,以如此逼真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窥探到这个神奇过程的书籍,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讲解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如何对动物的身体进行防腐处理,如何精确地复原它们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填充和塑形来展现它们的生命活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到,在那些看似静止的标本背后,究竟蕴含着多少科学的智慧和精湛的手艺,能够让我对这一领域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对于解剖学和形态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接触到各种标本,但大部分都是以文字和简单的图示为主,对于标本的实际制作过程了解甚少。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详细介绍动物标本制作技术的书籍,特别是能够包含不同种类动物的标本处理方法,从昆虫到哺乳动物,甚至是鸟类。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以及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这样我才能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理论上的预习,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初步的尝试。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的巩固离不开实践的支撑,而标本制作技术正是连接这两者的重要桥梁,我渴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份宝贵的实践指导。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一些关于生物学的入门书籍,尤其是那些能提供直观视觉辅助的。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很着迷,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总是让我心生敬畏,同时也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好奇它们是如何被保存下来,并且呈现出如此生动逼真的状态的。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解释原理,又能展示过程的书,最好还能有清晰的图片,这样我才能更容易理解那些复杂的步骤。我搜寻了很多关键词,希望找到一本能满足我需求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从最初的收集到最终的展示,每一个环节是如何操作的,并且希望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标本制作的魅力。我一直对那些精美的插画或者照片充满期待,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中的细节,也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