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 9787109159204

荔枝 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 97871091592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良喜.潘学文 著
图书标签:
  • 荔枝
  • 龙眼
  • 安全生产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果树
  • 生产技术
  • 农业安全
  • 园艺
  • 技术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59204
商品编码:296249218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荔枝 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 作者 欧良喜.潘学文
定价 18.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159204 出版日期 2011-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281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荔枝安全生产
 节 荔枝生产概况
一、荔枝面积和产量
二、全球荔枝贸易概况
 第二节 荔枝区域化种植
一、荔枝栽培品种
二、荔枝区域化种植现状
三、荔枝区域化种植展望
 第三节 荔枝栽培管理技术
一、荔枝育苗
二、荔枝种植
三、荔枝幼龄果园的周年管理
四、荔枝挂果果园的周年管理
第四节 荔枝病虫害防治
一、荔枝病害
二、荔枝虫害
第五节 荔枝保鲜与贮运
一、荔枝保鲜
二、荔枝贮藏
三、荔枝运输
附录1-1 荔枝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表
附录1-2 荔枝栽培周年工作历
叁者文献
第二章龙眼安全生产
 节 龙眼生产概况
一、龙眼栽培及分布
二、龙眼生产现状及展望
 第二节  龙眼生长结果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龙眼生长结果习性
二、龙眼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节 龙眼主要栽培品种
 第四节 龙眼嫁接繁殖技术
一、砧木的培育
二、嫁接
三、嫁接后的苗圃管理
四、嫁接苗出圃
 第五节 龙眼建园
一、气候环境的选择
二、品种选择
三、丘陵山地龙眼园的建立
四、平地龙眼园的建立
五、定植
 第六节 幼年龙眼园的管理
一、土壤管理
二、树冠管理
 第七节 结果龙眼园的管理
一、秋季管理
二、冬季管理
三、花果期管理
四、树冠更新
 第八节 龙眼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二、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第九节 龙眼采收、保鲜与贮运
一、采收
二、采后保鲜处理与贮运
附录2-1 龙眼病虫害防治用药表
附录2-2 龙眼栽培周年工作历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 前言 荔枝和龙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荔枝和龙眼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日益提高。然而,在荔枝和龙眼的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从果园的选址、土壤管理,到病虫害防治、采收储运,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安全隐患。轻则影响产品质量,重则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损害消费者健康,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荔枝和龙眼的生产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本书力求全面、系统、实用,旨在为广大荔枝和龙眼生产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易懂的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本书内容涵盖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农药、肥料、兽药(如涉及)、采收、包装、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控制,并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法规要求,为生产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众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企业和基层生产者的积极支持和宝贵意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荔枝和龙眼生产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切实提升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放心的荔枝和龙眼产品。 第一章 生产环境与土壤安全 1.1 果园选址与规划 荔枝和龙眼的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合理的果园选址是保障产品安全的首要环节。 气候条件: 优先选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适宜(通常在20-25℃)、无霜期长、降水量分布均匀且适量的地区。避免选择易受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地形与坡度: 选择排水良好、不易积水、坡度适中的地块。过于陡峭的山地可能增加水土流失风险,影响土壤肥力,也给生产操作带来不便。 水源与灌溉: 确保有可靠、清洁的灌溉水源。水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果实的健康生长和安全。应避免使用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 土壤条件: 荔枝和龙眼适宜生长于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 5.5-7.0)。避免选择盐碱地、重黏土或土壤肥力低下、存在重金属等污染的地块。 生物安全: 远离畜禽养殖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以减少病虫害传播和污染物污染的风险。 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拟建果园的地块进行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初步筛查,确保土壤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1.2 土壤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测 健康的土壤是生产安全优质果品的基础。 土壤有机质提升: 施用有机肥: 优先使用经过腐熟处理的优质有机肥,如堆肥、栏肥、绿肥等。禁止使用未腐熟的畜禽粪便,以免传播病原菌和产生有害气体。 种植绿肥: 在休耕期或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苕子、田菁等,翻压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 秸秆还田: 将作物秸秆进行粉碎、腐熟后还田,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养分平衡施用: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结合植株生长需求,科学配比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避免过量施肥,特别是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导致植株徒长,易感病虫害,并影响果实品质。 缓释肥与控释肥应用: 适时推广使用缓释肥和控释肥,减少肥料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土壤pH值调控: 土壤酸化: 若土壤偏碱性,可适量施用硫磺粉、硫酸铝等进行调控。 土壤碱化: 若土壤偏酸性,可适量施用石灰等进行调控。 土壤污染防控: 水源保护: 严格保护果园周边的水源,防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流入。 农药化肥减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潜在污染。 重金属监测: 定期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镉、铅、砷、汞等)含量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旦发现超标,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增施有机肥、种植吸附性强的植物等,并考虑停止在该地块生产。 病虫害土壤传播防控: 轮作与间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轮作或间作,打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土壤消毒: 对新建果园或发现严重土传病害的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生物菌剂、覆盖膜等方式进行土壤消毒。 第二章 苗木繁育与引进安全 2.1 苗木来源的可靠性 优质、健康的种苗是生产安全的基础。 选择信誉良好的种苗繁育单位: 务必从具备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育苗单位或专业合作社购买种苗。避免购买来路不明、价格低廉的苗木。 核实苗木检疫证明: 购买苗木时,要求提供植物检疫合格证,确保苗木来源合法,未携带危险性病虫害。 检查苗木健康状况: 砧木与接穗: 砧木和接穗应亲和、健壮,嫁接口愈合良好,无病斑、虫伤。 根系: 根系应发达、分布均匀,无腐烂、病变。 茎干: 茎干粗壮、直立,无裂皮、溃疡、畸形等。 叶片: 叶片完整、颜色正常,无黄化、萎蔫、斑点等病虫害症状。 避免携带病虫害: 检查苗木是否带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常见虫害,以及梢枯病、炭疽病、青霉病等常见病害的侵染迹象。 2.2 苗木繁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对于自行繁育苗木的,应严格管理。 亲本园管理: 亲本园应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并进行严格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确保采穗时不携带病原。 繁育基质消毒: 育苗的基质(如土壤、泥炭、珍珠岩等)应进行有效消毒,以杀灭其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工具消毒: 嫁接刀、修枝剪等工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水肥管理: 育苗期间,要合理提供水分和养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病虫害防治: 密切关注苗木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优先选用低毒、高效、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第三章 栽培管理中的农药安全 3.1 农药选用原则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保障果品安全的关键。 选用合法农药: 必须选用国家批准生产、登记注册,并获得农药登记证和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禁止使用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禁限用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优先选用对环境和人体毒性低、对靶标生物高效、在环境中易降解的农药。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与植物源农药: 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这些农药通常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环境友好。 明确使用范围与对象: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明的适用作物、防治对象、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等要求使用。 关注农药标签信息: 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成分、含量、毒性、作用方式、注意事项、禁忌症、应急措施等。 3.2 科学合理用药技术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点: 在果园内设立固定的病虫害监测点,定期进行调查。 应用监测工具: 使用诱捕器(如性诱、食诱、灯光诱)、病虫害调查卡等工具,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和发展趋势。 科学预测预报: 结合监测数据和气象信息,科学预测病虫害的发生高峰期,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策略(IPM):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修剪、清园、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等措施,增强植株自身抗性。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诱捕器、粘虫板等。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释放或补充天敌,应用生物农药。 化学防治: 在上述措施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时,再适时、适量、适品种地选用化学农药。 精准施药技术: 掌握最佳施药时机: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施药,避免在大量发生后施药,此时防治效果差且可能需要加大药量。 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和特点,选择喷雾、灌根、涂抹等施药方法。 优化施药设备: 使用性能良好、喷雾均匀的喷雾器械,如自走式喷雾机、无人机植保机等,提高喷药效率和均匀度。 注意施药环境: 避免在大风、雨天或高温时施药,以保证药效并减少环境污染。 安全间隔期管理: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采收前,必须严格遵守农药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果实可采收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确保果实上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建立用药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用药的种类、剂量、施药时间、施药部位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3.3 农药的安全储存与废弃物处理 安全储存: 专用仓库: 农药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远离火源的专用仓库内。 分类存放: 不同类别、不同毒性的农药应分开存放,禁止与食品、饲料、种子、化肥等混放。 防雨淋、防潮湿: 包装容器应保持完好,防止受潮变质。 儿童及无关人员禁入: 仓库应有明显警示标志,严禁儿童及无关人员进入。 废弃物处理: 包装物处理: 农药空瓶、空袋应按照规定进行集中收集,并按照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二次利用。 过期农药处理: 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农药,应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集中销毁,不得随意倾倒。 清洗废液处理: 农药喷雾器械清洗产生的废液,应妥善收集,避免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土壤。 第四章 施肥管理与肥料安全 4.1 肥料选用原则 选用合格肥料: 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禁止使用假冒伪劣、无标识、成分不明的肥料。 鼓励使用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 优先使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及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配比营养元素: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株需求,科学配比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避免营养失衡。 关注肥料的潜在风险: 某些肥料,如部分含重金属的复合肥、未经处理的污泥肥等,可能带来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应谨慎选用。 4.2 科学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 以土壤养分检测结果为依据,结合荔枝、龙眼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基肥与追肥结合: 基肥以迟效性有机肥和适量化肥为主,满足植株全年生长需求。追肥在生长关键时期(如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进行,以速效化肥和水肥一体化为主。 肥料的施用方式: 撒施: 将肥料均匀撒施在树冠滴水线附近,然后深翻入土,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 沟施: 在树冠滴水线外侧挖沟,将肥料施入沟内,覆土。 穴施: 在树盘内挖穴施肥,尤其适用于缓释肥。 水肥一体化: 将水溶性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滴灌、喷灌系统进行施肥,肥料利用率高,对土壤污染小。 化肥减量增效: 推广缓释肥、控释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配合使用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缓冲能力,减少化肥用量。 利用绿肥: 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避免过度施肥: 过量施肥,尤其是过量施用氮肥,易导致植株徒长,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并可能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污染地下水。 4.3 肥料的安全储存与废弃物处理 安全储存: 专用库房: 肥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雨的库房内,避免受潮结块。 分类存放: 不同种类的肥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用。 远离火源: 部分化肥(如硝酸铵)具有易燃性,应远离火源。 废弃物处理: 包装物: 废弃的肥料包装袋应集中收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过期肥料: 过期、失效的肥料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五章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安全 5.1 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 绿色防控是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科学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2 农业防治措施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合理栽培: 科学修剪,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园艺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保持果园清洁卫生,铲除病株残体。 土壤管理: 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科学灌溉: 避免长期积水,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5.3 物理防治措施 诱杀技术: 灯光诱杀: 在傍晚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性诱剂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性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干扰其交配繁殖。 食诱剂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食性,配置糖醋液、发酵物等诱杀成虫。 屏障阻隔技术: 防虫网: 覆盖树冠或整个果园,阻止害虫迁飞和入侵。 防虫带: 绑缚在树干上,阻止某些爬行类害虫上树。 机械防治: 捕杀: 在病虫害初期,人工捕捉或摘除害虫、虫卵、病叶。 刮除: 刮除树干上的介壳虫、虫卵块等。 5.4 生物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天敌: 减少广谱性农药的使用: 避免误伤天敌。 创造适宜天敌生存的环境: 如种植吸引天敌的蜜源植物。 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 如释放瓢虫、草蛉、寄生蜂等。 应用微生物农药: 苏云金杆菌(Bt): 对鳞翅目害虫(如蛀心虫、卷叶蛾等)有特效。 白僵菌、绿僵菌: 对多种昆虫有致病作用。 病毒性杀虫剂: 如核多角体病毒(NPV),专一性强,对非靶标生物安全。 应用植物源农药: 印楝素: 具有触杀、胃毒、驱避、生长抑制等多种作用。 苦参碱: 具有触杀、胃毒、熏蒸、驱避作用。 除虫菊酯: 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5.5 化学防治的安全措施(作为最后手段) 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参照第三章“农药安全”中的各项要求。 精准用药: 针对性强,用药量少,确保对靶标病虫害有效,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定期对果实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的果品不得上市。 培训与指导: 对生产者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六章 采收、清洗、包装与储运安全 6.1 采收安全 采收适期: 掌握荔枝、龙眼果实的成熟标准,选择最佳采收期。过早采收影响品质,过晚采收易造成落果、裂果,增加病虫害侵染机会。 采摘工具安全: 使用清洁、锋利的采摘工具,避免损伤果实和植株。 采摘方式: 轻拿轻放,避免挤压、碰撞,减少果实损伤。 采摘人员健康: 采摘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禁止使用化学保鲜剂: 在采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化学保鲜剂。 6.2 清洗与加工安全 水源安全: 清洗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清洗剂选择: 若需要使用清洗剂,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级清洗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加工工具与设备卫生: 清洗、加工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操作人员卫生: 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必要时佩戴口罩和手套。 禁止非法添加: 在任何加工过程中,严禁添加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或非法物质。 6.3 包装安全 包装材料安全: 选用食品级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无毒、无害、无异味。 避免使用回收材料: 严禁使用来源不明、未经严格消毒的回收包装材料。 包装的密闭性与防护性: 包装应能有效防止果实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失、微生物污染和异味侵入。 包装标识规范: 清晰明了: 包装上应清晰标明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如适用)、净含量、执行标准等信息。 追溯信息: 鼓励在包装上添加可追溯的标识码,方便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 避免过度包装: 提倡绿色包装,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材料,降低成本和环境负担。 6.4 储运安全 冷藏保鲜: 适宜的温湿度: 荔枝和龙眼对温度和湿度敏感,应在适宜的低温(通常为2-5℃)和高湿(85%-95%)条件下储存,以延缓衰老,减少损耗。 气体调控: 在专业冷库中,可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控制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浓度),进一步延长保鲜期。 运输工具卫生: 清洁消毒: 运输车辆、集装箱等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温湿度控制: 根据保鲜要求,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必要时使用冷藏运输。 避免混装: 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有强烈异味的物品混装。 防止挤压与碰撞: 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果实受到挤压和碰撞。 全程追溯: 建立从果园到市场的全程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第七章 法律法规与质量管理体系 7.1 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生产者应自觉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农药管理条例》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GB 2763等)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 《NY/T 107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条件》 《NY/T 1071 绿色食品 生产技术规程 荔枝》 《NY/T 1072 绿色食品 生产技术规程 龙眼》 以及地方发布的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7.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良好农业规范(GAP): 积极推行GAP,从源头抓起,规范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对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者,可引入HACCP体系,识别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可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制度,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产品的真实信息,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快速追溯源头,进行召回和处理。 农产品认证: 鼓励生产者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内部质量控制: 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结语 荔枝和龙眼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的编写,旨在为广大生产者提供一份全面、科学、实用的操作手册,希望通过推广这些安全生产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荔枝和龙眼的质量安全水平,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优质的水果。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生产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呼吁广大生产者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学习、严格执行本指南中的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素质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为荔枝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还没来得及细读,光看这个厚度和精美的印刷,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平常就喜欢研究各种水果的种植,尤其是荔枝和龙眼,它们是咱们南方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种起来也确实有不少门道。听说这本书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编写的,而且还挂着“9787109159204”这个ISBN号,这通常意味着它是经过正规出版流程,内容审核会比较严谨,质量上应该有保障。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现在气候变化这么快,很多老方法可能就不太适用了,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现代化、更环保的防治策略。另外,我对书里关于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也很感兴趣,毕竟荔枝龙眼对土壤的要求还是挺高的,要想产量高、品质好,土壤管理绝对是关键。等我深入阅读之后,再来分享我的具体感受。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专业性。我是一名在农技推广站工作多年的技术员,平时接触的农业类书籍不少,但像《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这样,能在技术细节上做到如此深入的书籍并不多见。我翻了一下目录,关于幼树管理、成年树修剪、花期管理、采收后管理等等,都列举得非常详尽,而且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还配有图片,这对于基层农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关注书中提到的“安全生产”概念,这在当前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产量上的追求,更是对农产品质量、环境友好以及从业人员自身健康的关注。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的果农提升种植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且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荔枝和龙眼。

评分

作为一名对果树种植充满热情的家庭农场主,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切实提升我果园管理水平的书籍。《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这本书,从封面到排版,都透露着一股务实的气息。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某些技术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我更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也更容易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果园里。例如,书中关于如何通过调整水分管理来应对极端天气对荔枝龙眼的影响,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因为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对我的产量造成了不少困扰。此外,我还在尝试推广一些有机种植理念,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先进技术,这对于我打造绿色、健康的荔枝龙眼品牌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的农场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

评分

我对《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这本书的关注,更多是源于它所强调的“安全生产”这四个字。在我看来,农业生产,特别是水果的种植,安全二字重于泰山。这不仅仅是化学农药使用的限制,更是指从土壤的健康,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再到最终果品的质量安全,全过程的严谨管理。这本书的ISBN号“9787109159204”,让我对其内容的权威性充满信心。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同时也能提供一些替代性的生物防治或者物理防治措施。我还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果实采后处理的技术指导,以保证荔枝龙眼在上市前的质量和储存安全。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提升整个行业乃至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农产品品控有着较高要求的采购商,我一直密切关注着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源头。《荔枝龙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这本书,从书名和ISBN号上,就给我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采购的荔枝和龙眼,最终要面向消费者,所以源头上的生产技术和安全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来提升荔枝和龙眼的糖度、风味和营养价值的指导。同时,我也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病虫害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的技术,这有助于减少因病虫害对果品造成的损害,保证最终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此外,书中对采摘、分级、包装等环节的安全生产指导,对于我建立稳定的优质供应商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了解和评估荔枝龙眼产地的生产水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