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 9787559619860

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 97875596198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之盈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情感
  • 沟通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两性关系
  • 情感疗愈
  • 心理咨询
  • 爱情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19860
商品编码:2962476662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

定价:45.00元

作者:黄之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59619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记忆深处,找到成长历程中的“心理匮乏感”,才能找回*有力量的自己】

那些过去没能释怀的事,没过去的坎,仍然躲在潜意识里影响你

让你在遇到挫折时,责备自己“不够、不够坚强、不够争气”……

但其实,这不是你的错:

从小被迫在父母间选边站,长大后便会成为“掌控型的大人”

从小总被否定,不许有自己的想法,长大后成为“逃避感情型”的大人

从小被教育“做人对事要忍让、牺牲”,长大后成为“情绪型的大人

从小孤单,未被足够爱过,长大后成为“别人拒绝前,先拒绝别人的大人”

……

就如弗洛伊德所说:“人的一生都在弥补过去的缺失。”

★【心理治疗师化身心灵捕手,全面还原你被情绪加工过的成长记忆,带你重塑内心,提升人生格局】

你心灵深处的纠结、迷茫和隐痛,将被具象成27个心理故事

让一切美好回到你的内心

给自己一次精神上的冒险和进步

关于内心的重塑,美好人生的宣言

全面提升人生格局的心理学

缺自信,缺耐力,缺韧性,缺安全感,缺爱……

没关系,缺多少补多少!

内容提要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匮乏感,或来自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或来自于家庭其他方面的局限性。

长大以后,这些匮乏感会变成我们潜意识里的声音,让我们不够自信,不够有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会不断责备自己“不够、不够坚强、不够争气”,但其实,错并不在你。

目录


001. 辑一父母给的伤痛,总是千丝万缕地影响我们

“你去跟你爸讲,他是不及格的爸爸……”——掌控型 / 003

夹在父母之间为难的儿子 / 004

爸爸愈不负责,妈妈愈紧抓不放 / 005

两败俱伤的亲密关系 / 007

当孩子成为传声筒与棋子 / 008

疼惜自己的练习(一) / 010

无法爱女儿的妈妈——赌气型 / 013

当需求无法被满足时,我们是否会否认自己的需求 / 015

负面的解读,扭曲着自我 / 016

在与女儿争宠背后,是深深的失落与不安全感 / 017

一段“你给,我收”的失衡关系 / 018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 / 020

“我和你妈离婚了,你要跟谁?”——依赖型 / 022

从小担心自己会被抛弃 / 023埋藏心中多年的恐惧 / 024

童年时的感受,宰制着他的婚姻关系 / 025

我不值得别人对我好吗? / 027

患得患失的心情 / 028

疼惜自己的练习(三) / 029

一直在等待爸爸认同的四十岁儿子——逃避感情型 / 033

不准有意见的男孩 / 034

一句“你还是失败了啊!”伤人 / 035

男孩承接着父亲内心的愤怒 / 037

一对无法爱彼此的父子 / 038

疼惜自己的练习(四) / 040

妈妈离家了,而我和爸爸是共犯——冷漠型 / 042

觉得自己活该的女孩 / 043

父母容易将婚姻问题转移给孩子 / 044

孩子将父母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 / 045

当孩子想拯救父母的问题 / 046

疼惜自己的练习(五) / 047

“没关系,反正我就是没人爱。”——情绪型 / 050

常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男孩 / 051

让人难以逃脱的情绪 / 053

七个步骤,摆脱情绪 / 055

疼惜自己的练习(六) / 057

自己居然和当年愤怒的爸爸一模一样!——火山爆发型 / 062

左右为难的男孩 / 063

矛盾、压抑的男人 / 063

当孩子成为夹心饼干 / 065

无法活出自我的孩子 / 067

疼惜自己的练习(七) / 068

妈妈是他和太太之间的——放弃沟通型 / 073

太太这样讲他的妈妈,他觉得很丢脸 / 074

把家人拉进来,容易让争吵失去焦点 / 075

夫妻回避冲突,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 077

摆脱父母在身上的烙印 / 079

疼惜自己的练习(八) / 079

儿子二十五岁了,妈妈还不准他交女友——代替型 / 084

和母亲“结婚”的儿子 / 085

当夫妻不和时,孩子容易成为彼此角力的工具 / 087

当孩子成为夫妻关系的救火队员 / 088

疼惜自己的练习(九) / 089

093. 辑二请当自己的父母,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总觉得“媳妇抢走儿子”的婆婆——自怜型 / 095

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的母亲 / 096

无法不与他人“比较”的孩子 / 098

充满罪疚感的孩子 / 099

认为“自己可以拯救妈妈”的孩子 / 101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 / 102

即使受辱,也要当乖儿子——乖顺型 / 106

哑口无言的儿子 / 107

只要一个眼神,孩子就心惊胆战 / 110

永远无法让父亲满意的儿子 / 112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一) / 113

老说“你好,我就好”,却常暴怒的先生——牺牲讨好型 / 115

牺牲、奉献背后的强烈不满 / 116

害怕被抛弃的男孩 / 118

对方说“你好就好”,其实是在使用一种支配手段 / 119

讨好大人的孩子 / 121

学会用假我的方式活下去 / 122

不断要求自己,只为换得父母认可 / 123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二) / 125

和他人搞暧昧,却振振有词——情绪恐吓型 / 128

无法摆脱的“言下之意” / 129

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 131

擅长创造让人遗憾和矛盾的情感 / 134

擅长对别人贴标签 / 135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三) / 136

不断唱衰太太的先生——负面思考型 / 139

学建筑,只为让爸妈开心 / 140

对世界感到绝望的孩子 / 141

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发声 / 144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四) / 145

“从婚纱到蜜月,我们都不能输别人啊。”——无底洞型 / 149

疲累不已的男友 / 150

新手父母严峻的挑战 / 151

别对孩子说:“那又没什么,你有什么好难过的?” / 153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五) / 155

无法离开外遇的太太——没安全感型 / 159

急于逃离原生家庭的男孩 / 160

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 161

将自我的价值和对方绑在一起 / 162

让自己底线无下限 / 163

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 164

你的内在是别人的战场吗 / 166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六) / 167

在别人拒绝他之前,他就先拒绝别人——拒绝型 / 169

一个多余的人 / 170

觉察自己不安或恐惧的原因 / 172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七) / 173

她发誓一辈子不结婚——无法爱型 / 175

孩子容易吸收父母的情绪 / 176

重新思索与重视自己的需求 / 177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八) / 178

185. 辑三我们不能选择家庭,但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

只要自己忍下来,就不会争执不休——忍让型 / 187

转移父母之间冲突的孩子 / 188

一个愈努力却愈烦闷的男人 / 189

“一方跋扈,一方隐忍”的恶性循环 / 191

疼惜自己的练习(十九) / 195

一交女友就脑残——拯救者型 / 198

他始终责怪自己 / 199

为什么我们无法怜惜自己 / 201

为什么我们无法看见自己的需求 / 202

在亲密关系中,更需划出相处的底线 / 203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 / 203

不断逃避结婚的男友——无法投入型 / 206

母亲不断对儿子耳提面命 / 207

母亲真正害怕的事 / 208

不准孩子长大的父母 / 209

“紧抓子女不放”的父母,心里其实很不安 / 211

孩子必须停止接收父母的焦虑 / 212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一) / 213

无法仅满足于一段亲密关系——游戏人生型 / 216

渴求爱,但却不断背叛对方 / 217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二) / 220

总怀疑另一半出轨——疑心型 / 225

苦涩记忆成为他的牢笼 / 226

当另一半能接纳,就可能修复伤痛 / 228

让过去成为过去 / 229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三) / 230

无法爱,更无法原谅——不懂爱型 / 232

无法停止怀疑的背后 / 233

从小担当父母之间的和事佬 / 234

为什么无法离开不适合自己的婚姻 / 235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四) / 237

总对另一半大呼小叫——盛气凌人型 / 241

烙在她身上的印记 / 242

将自己心里的不满投射在对方身上 / 243

每个人都该处理自己心里的“黑箱子” / 245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五) / 246

宁可守着婚姻空壳——牺牲型 / 250

突然看见自己过去的伤口 / 251

学习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 / 253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六) / 256

夹在妈妈和太太之间的先生——绝望型 / 259

各自无法逃离原生家庭的夫妻 / 260

深深感到挫折的夫妻 / 262

令人悲伤的“强迫性重复” / 263

疼惜自己的练习(二十七) / 264

【附录】写下生命中支持你、欣赏你、陪伴你的人 / 267

作者介绍


黄之盈

执照心理咨询师和辅导教师,同时是多家杂志社的心理专栏作家。有着丰富的咨询与辅导经验,致力于家庭关系的疗愈,有丰富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书中的每一个观点和事例都来自于她的心理治疗实录。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从此,不再复制父母婚姻:十亿人正在承受父母关系所带来的人生伤痛》。

文摘


序言



穿越迷雾,寻觅共鸣:一部关于心灵连接的探索之旅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座孤岛,渴望着跨越海洋,找到那份能照亮彼此的灯塔。这本书,并非直接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邀请你踏上一段深入心灵肌理的探索之旅。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强加固定的观点,而是为你铺陈出一条理解人类情感、洞察内心需求、建立深刻连接的路径。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未被完全理解的宇宙。那里有童年的梦想,有青春的悸动,有成年后的困惑,也有对未来无尽的憧憬。这些情绪,这些思绪,常常在我们不经意间涌动,又在我们试图捕捉时悄然溜走。我们时常感到被误解,时常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即使身边不乏关爱,也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这本书的初衷,便是要尝试去触碰这层薄膜,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言语之下、行为之表的细微之处。它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也不是一本成功学手册,它更像是一位温和的向导,引导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以及你身边的人。它关注的是那些普遍存在于人性中的渴望——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以及最重要的,被珍视。 关于情感的细微之处: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强调理性与效率的时代,情感似乎成了需要被压抑或被克服的对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情绪,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恐惧,还是爱、失落、愧疚,都是我们作为人类最真实、最鲜活的表达。它们是我们与世界互动、感知自身存在的信号。这本书将带领你走进情感的万花筒,去理解它们产生的根源,去辨识它们的不同形态,去学会如何与之共处,而不是与之为敌。 你是否曾经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感到刺痛,却又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是否曾经对某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却又找不到沟通的钥匙?这本书会解析情感背后的心理机制,例如,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情境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是什么让我们对他人的某些话语如此敏感?它会探讨情绪的传染性,以及我们在群体中如何相互影响。它还会深入分析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情感信号,那些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的微妙信息,比如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甚至是一个沉默的瞬间。 理解情感,并非是为了放大情绪,而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当我们能够理解自己情绪的起伏,我们就能更好地管理它们,避免它们失控;当我们能够尝试理解他人情绪的复杂性,我们就能放下评判,建立起更具同理心的连接。 关于理解的边界与可能: “懂我”——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词语。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在努力寻求这份“懂”。然而,真正做到“懂”一个人,并非易事。它需要付出耐心,需要放下预设,需要愿意去倾听,去感受。这本书将探讨理解的深层含义,以及我们在理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它会剖析我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信念体系的,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的。我们会探讨“我以为”的陷阱,以及我们如何因为固有的视角而错失了理解他人真实想法的机会。书中会引用一些心理学上的经典理论,但绝非生硬的学术论述,而是以生动的方式,将理论融入到对日常人际互动的解析中。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我们往往会立刻套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认为“他一定是这样想的”。但这本书会鼓励我们暂停这种即时判断,去追问“为什么他会这样做?”“在他看来,这又是怎样的场景?”它会提供一些思考工具,帮助你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并非要求你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而是希望你能够触及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动机和感受,从而拓宽理解的边界。 关于连接的艺术: 连接,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我们渴望归属感,渴望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而真正的连接,远不止于表面的交往,它是一种灵魂的共振,是一种深层次的契合。这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这种深刻的连接。 它会讨论沟通的艺术。高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书中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如何提出开放式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带有指责。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你去思考,在每一次沟通中,你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是解决问题?还是仅仅表达一种情绪? 这本书还会触及到“共情”的力量。共情,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处境。它不是同情,也不是怜悯,而是一种深刻的感同身受。它会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共情,以及共情在建立信任和深化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更进一步,书中会引导你去思考,在你生命中,哪些人对你而言是真正的“心灵捕手”?那些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在你失落时给你力量,在你快乐时与你一同分享的人。而你,又是否能够成为他人的“心灵捕手”?这不仅仅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双向的滋养,一种在彼此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互动。 这本书带给你的,是一场内心的觉醒。 它不会告诉你“谁是你的心灵捕手”,也不会直接指引你“去捕获谁的心灵”。它更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内心世界的广阔与复杂;它像是一面镜子,让你有机会审视自己的情感与需求;它更像是一本未写完的日记,鼓励你自己去填充那些关于理解、关于连接的篇章。 阅读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以为只有自己才有的困惑,原来是如此普遍;那些你曾经以为无法言说的感受,原来是有迹可循的。你会开始用更温和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你会意识到,真正的连接,不在于完美无瑕,而在于真诚的付出和持续的努力。 它是一个邀请,邀请你走进自己的内心,也邀请你走向他人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会找到那份属于你的“心灵捕手”,或许也会成为他人心中珍贵的“心灵捕手”。这不仅仅是关于寻找,更是关于成长;这不仅仅是关于关系,更是关于爱与被爱的能力。 这是一本适合那些渴望更深刻理解自己和他人,渴望在人际关系中建立更真实、更有意义连接的读者。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它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实践。当你放下书本,你会发现,你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都悄然发生了改变。你将以一种更敏锐、更温暖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次心灵的碰撞与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心灵捕手”,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它让我联想到,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那些珍贵的、易逝的情感,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都可能像飞鸟一样,稍纵即逝。而这本书,或许就是那个能够耐心守候,最终将它们捕获,并呈现给读者的人。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求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情感的书籍,因为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很多时候源于沟通的缺失,或情感的误解。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我更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深处建立更深的连接,如何在那片广阔而神秘的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力量。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情感与自我探索的奇妙旅程的邀请函。

评分

读到《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这个书名,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很多画面。它让我想起那些在生命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个人,能够在你最脆弱的时候,伸出手拉住你,给你力量。这本书会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吗?我一直相信,文字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它可以通过故事、通过情感的共鸣,让我们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有真实的情感,有深刻的洞察。我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让那些潜藏的困惑和不安,得到安抚。我希望它不是一本匆匆翻阅便能结束的书,而是能够在我读完之后,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在我的生活中产生影响。那种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的书,才是真正的瑰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光是听名字,就有一种被懂得、被理解的温暖感觉涌上心头。我最近生活里总有些琐碎的烦恼,感觉自己像个陀螺,被各种事情转得晕头转向,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应付得了眼前的一切。这个时候,一本能够触及心灵的书,就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己,用它独特的视角,帮我拨开迷雾,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深入剖析人性的作品,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故事、通过人物的成长,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获得一些启发。不知道这本书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是会让我放声大笑,还是会让我默默流泪,抑或是让我陷入沉思?但我相信,任何一种体验,都会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这本书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灯,我迫不及待地想点亮它,看看里面藏着怎样的智慧和温暖。

评分

“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这个名字本身就饱含了太多的期待与可能性。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失心者”,那些曾经支撑我们的信念、支撑我们的勇气,似乎都变得模糊不清。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个温柔的邀约,邀请我去探寻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自我,去重新捕捉那些散落的心灵碎片。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它们不一定提供现成的答案,但会点燃我寻找答案的火花。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认识到,原来那些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都有迹可循,原来那些让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刻,其实我们从未真正孤单。它或许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我理解自己,也理解他人。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心灵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让我在这里稍作停留,然后带着更清晰的视野,继续前行。

评分

《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这书名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好奇心。我常常觉得,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内心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那些真正重要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反而被淹没了。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书,一本能够让我安静下来,好好审视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的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导我认识到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渴望与恐惧,帮助我处理那些积压已久的情绪。我喜欢那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我自我反思的作品,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于对自我的深刻理解。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陪伴我走过这段心灵探索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