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学生古代文化常识辞典(插图本)
:30.00元
售价:21.9元,便宜8.1元,折扣73
作者:徐振邦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00120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精当,尤其注意收集了语文教材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佐以丰富的诗文例句,配图列表,是中学师生学习古文的必要参考资料,也是一般大众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工具书。
本辞典收录学习文言文所必知的古代文化常识。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节日、地理、姓氏称谓、礼俗、宗法、刑罚、皇室官职、教育科举、乐、宫室建筑、车马、兵器战具、饮食、服饰、器物、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简明实用。有助于读者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及文化素养。
徐振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讲授古代汉语课程。主编或编写的图书主要有《古代汉语读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联绵词概论》(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古汉语小字典》(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联绵词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等。
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的宝藏!我一直对古代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知识点散落在各个地方,很难系统地梳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尤其是它排版和索引做得特别人性化,不像有的辞典那样枯燥乏味,需要你费力去翻找。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看一部古装剧,对里面提到的某个特定礼仪感到好奇,随手翻开这本书,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的解释,而且不仅解释了“是什么”,还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习俗,这种深度让我非常惊喜。插图的运用也极其恰到好处,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古代的官服、建筑结构,通过直观的图示能立刻理解,比纯文字描述有效率太多了。它不是那种抱着应试心态编纂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耐心地为你讲述过往的辉煌与细节,读起来一点没有压力,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对于有一定积累的人来说,它也是一个随时可以查漏补缺的可靠伙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学问”这个原本可能有些沉闷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且易于吸收。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一向是持谨慎态度的,很多辞典要么过于学术化,术语堆砌,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内容过于浅薄,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定义,缺乏深挖的价值。但这本让我彻底改观了。它的叙述风格非常流畅自然,仿佛是在阅读一本精心编写的文化史散文集,而不是冰冷的辞典。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文化现象的背景阐述,比如某个时期的服饰审美是如何受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社会思潮影响而演变的,这种跨学科的联系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对古代社会整体面貌的理解。我不是科班出身,很多时候在阅读古籍时会因为不解其意而卡壳,但这本书的释义精准且到位,总能一语中的地抓住核心要义。它的编纂者显然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每次翻阅,都有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对于提升阅读体验和知识内化是非常关键的。我甚至会花时间去对比不同词条之间的关联性,它像一张巨大的文化网,将原本孤立的点连接了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简直是加分项!在这个越来越追求电子化的时代,拥有一本手感如此舒适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质地很好,墨色清晰不晕染,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作为一本工具书,它的便携性也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内容量足够大,但又不至于厚重到让人不想随身携带。我经常在通勤的路上拿出来随便翻阅一两个词条,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被这本书利用得非常高效。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古代遗址公园,对照着书中对某个建筑构件的描述进行观察,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更具仪式感的学习体验,让人更愿意沉浸其中,而不是在翻阅和查找的机械操作中迷失了学习的乐趣。这种对实体书媒介的尊重,使得知识的传递也更有温度。
评分如果让我给这本书挑一个最突出的优点,那一定是它在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微妙平衡。很多辞典要么为了追求广度而对每个条目蜻蜓点水,要么为了追求深度而将内容塞得过于拥挤,让读者无从下手。而这本辞典显然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切入点。它既覆盖了从礼仪制度、哲学思想到日常用器、服饰饮食的方方面面,保证了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在关键的、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上,又做了详尽的考证和多角度的解释,充分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带有时代局限性的观念的客观描述,没有用现代的眼光去简单评判,而是还原了历史场景下的真实情况。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同理心至关重要。每一次查找,都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微型的文化田野调查,收获远超预期,真的做到了“一书在手,胸有丘壑”。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辞典”这个标签所暗示的范畴。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用来查阅生僻词汇的,更像是成了一本提升文化素养的辅助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文化符号,比如某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深层含义,或者某些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化传承”的重量。比如,当涉及到一些特定领域的专有名词时,它会巧妙地将其置于一个宏观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解释,让你明白这个词汇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和定型的。这种解释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点的记忆粘性,因为它不再是孤立的记忆负担,而是成为了一个有机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古代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时的“滤镜”都变得更清晰、更丰富了,理解的层次也更进了一步,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对一本优秀参考书最好的肯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