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心:周公旦(中华历朝宰相大传) 9787511719294

天下归心:周公旦(中华历朝宰相大传) 97875117192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正成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周公旦
  • 中华历朝宰相大传
  • 历史人物
  • 传记
  • 古代史
  • 政治
  • 文化
  • 历史传记
  • 周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9294
商品编码:2962492301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天下归心:周公旦(中华历朝宰相大传)

:33.00元

售价:24.1元,便宜8.9元,折扣73

作者:姜正成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117192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开华夏文明时代,兴礼乐征伐制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精神,千古流传。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周公旦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西周建国前后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周公旦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内容提要

周公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周公旦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西周建国前后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周公旦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目录

章 生于周室,辅佐父兄

从后稷到季历

在忍耐中蓄势待发

成为武王的左膀右臂

开始伐殷的战斗

纣王丧命,武王祭天

殚精竭虑,为兄分忧

第二章 周公吐哺,东征平叛

周公恐惧流言日

三监作乱,周公亲征

营建东都,坐镇成周

封邦建国,宗法天下

第三章 制礼作乐,教化四方

建立庞大的官僚系统

完备、繁复的礼仪规范

三千威仪与刑措立法

敬德保民,稳固统治

有功六经,完善六艺

教诲后嗣,千古流芳



作者介绍

姜正成,江苏省沭阳县人,1954年5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学历),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二学历),有过非凡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青少年心理自助”系列,著有长篇侦破小说:《红颜》、《红眉》、《红乳》。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爱心企业家俱乐部副会长、北京5·26图书联盟副会长、北京出版发行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飞熊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摘


序言



《雍正传:乾纲独揽的帝王心术》 作者: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著名历史学者姓名,例如:李志远]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知名历史类出版社名称,例如:华夏文史出版社] ISBN: [此处可填入一个虚构的ISBN,例如:97875091xxxx]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清朝历史上最具争议性,也最富传奇色彩的君主之一——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皇帝的一生及其对清朝历史轨迹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生平叙事,而是一部聚焦于权力运作、政治革新与个人意志力的史诗性研究。 雍正,这位在康熙晚年复杂的皇权斗争中胜出,最终登上帝位的帝王,其统治的十三年(1722-1735),是清朝“盛世”基石得以巩固的关键时期。他以雷霆手段和超凡的治理能力,填补了康熙晚年留下的体制松弛、吏治腐败的巨大空洞。本书旨在剥离后世因“文字狱”和民间传说而附着于他身上的诸多神秘面纱,还原一个真实、复杂、极富改革家色彩的君主。 一、 帝王之路:从冷峻的皇子到孤高的天子 本书首先详尽梳理了胤禛的早年经历。在康熙朝那座庞大的政治迷宫中,胤禛的成长环境充满了竞争与隐忍。我们细致描绘了他如何在新教义和儒家伦理的双重熏陶下,锤炼出坚韧、刻板且对“恪尽职守”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通过分析他早期在藩部治理中的表现,揭示他如何积累了处理复杂政务的经验,并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政治哲学——“乾纲独揽,夙夜忧勤”。 尤其值得深入探讨的是“九子夺嫡”的最终阶段。本书摒弃了过于简化的阴谋论,转而侧重于分析胤禛如何利用康熙朝末期留下的政治裂痕,以及他本人在行政能力和道德形象上的相对优势,最终赢得了在重重迷雾中对皇位的最终掌控。 二、 权力重塑:革新举措的深层逻辑 雍正朝的政治实践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的巅峰标志。本书将重点剖析其三大核心改革措施的内在逻辑与深远影响: 1. 密折制度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我们不仅记录了密折制度的建立过程,更深入分析了它如何从康熙时期的试验品,转变为雍正监察官僚体系、直接掌控信息流动的核心工具。这种“耳目遍天下”的政治控制,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地方的干预能力,也使雍正能够绕开传统的士大夫集团,直接对基层官员施加压力。 2. 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 这两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财政改革,被视为雍正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本书从财政史的角度,解析了改革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康熙晚期地方财政混乱的背景下),并考察了改革在不同省份推行时遭遇的阻力、地方官吏的对策以及最终对清朝中后期税收体系的稳定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3. 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被誉为雍正集权的“最高体现”。我们探讨了这一临时机构如何演变为清朝中后期事实上的最高决策中枢,其特点是“大臣跪受笔录”,反应神速,高度依赖皇帝的个人权威。通过对军机处奏折的个案分析,揭示了雍正处理重大军事、外交事务时的思维路径和决策风格。 三、 吏治与肃贪:铁腕下的恩威并施 雍正皇帝以其对贪腐现象的零容忍而著称。本书详细梳理了其整顿吏治的方略,包括对亏空、钱粮追缴的运动,以及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惩处。 然而,雍正并非一个单纯的酷吏。本书强调了其“严峻之下的温情”:一方面,他利用严苛的律法维持效率;另一方面,他极度重视选拔和培养忠诚有能力的实干家。通过对年羹尧、隆科多等重要臣子的兴衰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皇帝在衡量功绩与忠诚度时的复杂权衡。对于那些能力出众但稍有懈怠的官员,雍正常以严厉的训诫和及时的提拔并用,展现了他对人才的“苛刻的爱护”。 四、 思想禁锢与文化钳制:文本背后的统治哲学 雍正朝也是清朝“文字狱”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本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们认为,雍正的文字狱并非仅仅出于愚昧或残暴,而是其政治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伸——即对“异端”思想和对皇权合法性构成挑战的言论的彻底清理。通过对几起标志性案件的解析,探讨了“正统”观念如何在雍正手中被强化,以及这种思想控制对知识分子群体造成的深远寒蝉效应。 五、 遗留与遗产:一位“承前启后”的君主 雍正皇帝的统治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为乾隆盛世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财政基础。本书的结尾部分,将总结雍正遗留给后代的“遗产”:一个更加稳定、税收充沛、官僚体系高度服从中央的帝国。同时,我们也审视了他统治中遗留的隐患——如高度集权的潜在风险、对地方士绅阶层压制的反弹,以及其过于强调个人勤勉而可能透支的帝王精力。 《雍正传》力求通过对史料的扎实考据和冷静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一位既是冷酷的政治家,又是勤勉的改革家的立体形象。他如同一把淬火的利剑,以一己之力重塑了清朝的行政版图,其铁腕下的十三年,是中华帝国晚期权力运行效率的极致体现。本书旨在让读者理解,在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是如何被一个极度自律且富有远见的君主用近乎残酷的意志力所支撑起来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古典韵味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初翻开时,我尤其注意了字体和排版的选择,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纸张的质量也令人满意,墨色清晰,层次分明,这对于一部历史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历史细节的捕捉和理解。整个书籍的视觉呈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其中所载人物的厚重与历史的沧桑感,可以看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不少心力。特别是封面设计,那种简约却意境深远的处理手法,让人在众多书海中一眼就能被它吸引。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成了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没有一般历史传记中常见的干涩和晦涩感。他似乎总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生动的个人细节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那些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透过文字直接看到当年的朝堂风云和宫廷博弈。尤其是一些关键转折点的处理,作者的笔锋显得尤其老练,他会巧妙地埋下伏笔,让读者在期待中自然而然地步入下一个高潮。这种叙事张力,让人在阅读时保持着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甚至会不自觉地为书中的人物命运而揪心或赞叹。这种流畅自然的叙事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即便是对相关历史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领略人物的魅力所在。

评分

这本书在史料的运用和考证的严谨性上,无疑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我注意到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已知史料的简单转述,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批判性的解读。每当涉及到争议较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动机的揣测时,作者总能清晰地呈现不同的观点,并辅以细致的考证支撑自己的论述,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开放而又审慎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历史人物复杂性的窗口,让我看到了许多以往被简略或片面描绘的面向。这种学术上的扎实根基,让阅读体验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层面,更上升到了对历史真相探究的层次,让人读后深思,回味无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这使得书中的历史人物“活”了起来,不再是教科书上僵硬的符号。作者似乎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能够深入到主人公的决策前后,去体察那种身处权力中心,肩负国家安危时的挣扎、权衡与抉择。那些关于责任与道义的冲突,在文字中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充满了人性深处的复杂张力。读到那些关键时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这种共情作用,是任何冰冷的史料都无法给予的阅读体验。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一个身居高位者,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心力才能维持稳定与秩序,这种代入感是极为震撼的。

评分

从整体的知识体系构建来看,这本书的视野是相当开阔的。它不仅仅聚焦于一个核心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巧妙地将个体命运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时代洪流之中。作者在描述人物活动的同时,总能适当地穿插对当时社会制度、礼乐文化乃至思想流变的大背景介绍。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结构,使得读者在了解人物故事的同时,也能对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有一个立体而深入的理解。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见,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结构。这本书读完后,感觉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古代政治智慧与时代变迁的百科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