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心!软瘾:《侧写师》作者力作
定价:32.00元
作者:邓明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5504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明明没有很想看的电视节目,却抱着遥控器直到深夜;
如果你每天躺下前不刷几分钟微博就睡不着觉;
如果你总觉得手机在响,或者一旦发现忘带手机就感觉好像没穿衣服;
如果你时不时就要去查看一下邮箱是否有邮件;
如果你常常在深夜不自觉地和上的好友闲聊……
类似于以上行为,即强迫性的习惯/行为,包括反复性的(情绪)表现。不同于酒精、药物、的一种令你无法自拔的沉迷,就称之为“软瘾”,常见的有网瘾、手机瘾等等。
如有上述行为或有此倾向者,请果断拾起本书,积极接受治疗。
切记,在没有预知结果前,请千万不要放弃治疗!
内容提要
软瘾(softaddiction)(首部给低头族、网购族、追剧族的自救手册。、实用的“战瘾”指南,戒除“软瘾”,就是戒除“拖延症”,),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能够以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的假象,诱惑人心。使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饱受犹如酒精、药物、一般的麻醉之痛。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族)正在上演欲望vs现实、行为vs心理的博弈战。
摆脱软瘾的入侵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想要在战役中取胜,需要发现软瘾现象,重视软瘾问题,破译软瘾成因,克服软瘾心理,展开战瘾行动,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本书作者站在专业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内心斗争的软瘾世界中,向读者传递了立即行动的“战瘾”技术,从而唤回被麻痹已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从容、高效地面对每一天!
目录
阅读前的测试
数说“软瘾” 关于软瘾症的若干有力证据
PART1
伤不起的“瘾君子”
——那些徘徊在“软瘾”怪圈无法戒瘾的囚徒
1.再网购就剁手
2.半夜刷微博,特想抽自己
3.没带手机就好像没穿衣服
4.上一整天网?算了!
5.一味等待,错失时机
6.宁可饿死也要追上肥皂剧
7.翻滚吧!问题的雪球
PART2
这是病!不能停止治疗!
——来自美国心理学家JudithWright的警告
1.赖特学院调查报告:90%以上的美国人有软瘾
2.不会让肌体死亡,也不会真实地存活
3.过度沉溺于X事件的疯子
4.软瘾患者的自白
5.也许明天……
6.拖延?没那么简单
PART3
“软瘾”这种病,到底是怎样缠身的?
——软瘾症在生理学与心理学中的解释
1.心理左右了生理,情感入侵了理智
2.由习惯转为仪式化的图腾崇拜
3.心中的蛀虫:主义
4.逃避是人体本能的行为机制
5.谁的人生不犹豫?
6.缺乏控制感后,安全感归零
PART4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寸心魔
——征服软瘾症需从战胜心魔开始
1.开启自我反省模式
2.成为扭曲内心需求的杀手
3.痛苦只在“今晚”
4.压力是上帝的礼物
5.诱惑面前锁住芭比的心
6.“丰富生活的节目”
7.一心莫两用
PART5
行动(ACTION)是核心之“桩”
——战胜软瘾恶魔需从行动上删除拖延模式
1.拖延症公式:U=EV/ID
2. 1.01VS 0.99
3.与一万个理由格斗
4. Deadline(后期限)的通牒效应
5.“箍桶理论”拆分“行动高墙”
6.战胜焦虑性拖延的暴露疗法
7.“瑞士奶酪”时间整理术
后 记
附 录
作者介绍
邓明
心理学研究爱好者,对心理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擅长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结合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出版的图书有:《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侧写师2:实用的判断术》。
文摘
序言
“小心!软瘾”,仅仅是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这个《侧写师》的铁杆粉丝心潮澎湃。我始终认为,能写出《侧写师》这样深入骨髓的作品的作者,绝非等闲之辈。他/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仿佛都带着血肉和灵魂,每一次的剖析都直指人心最脆弱也最坚韧的部分。现在,看到“软瘾”这个关键词,我的好奇心被点燃了。它不像“毒瘾”那样触目惊心,却可能更普遍,更隐蔽,也更让人难以察觉。我开始联想,这会不会是一本关于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但不那么“严重”的负面习惯的书?比如,过度刷手机、沉迷于虚拟社交、难以抵挡的消费诱惑,或者是一种难以摆脱的逃避现实的心态?“力作”的标签更是让我毫不犹豫地将它加入我的必读清单。我深信,这位作者一定能以他/她一贯的深刻洞察力,将这些“软瘾”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细微影响,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阅读中醍醐灌顶,找到自我救赎的可能。
评分哇,这名字《小心!软瘾:《侧写师》作者力作》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侧写师》我可是看了好几遍,那种深入人心的洞察力,将人性的复杂剖析得淋漓尽致,读完后总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期待值简直瞬间拉满。虽然我还不知道具体讲了什么,但光是“小心!软瘾”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一种让人既好奇又有点警惕的氛围。软瘾?听起来不像那种让人一蹶不振的恶习,但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黏性,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可能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作者的“力作”二字更是双保险,我太期待能再次体验那种被文字的力量所震撼,同时又被迫审视自我的阅读感受了。这本书一定藏着很多关于我们自己,关于这个时代,关于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隐藏着隐患的“软瘾”的秘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作者这次又要带我走向怎样的内心探索之旅,又会揭示出哪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盲点。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小心!软瘾:《侧写师》作者力作》无疑已经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悬念的入口。我记得《侧写师》那本书,简直是心理学悬疑的教科书,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那种层层剥茧抽丝的叙事技巧,至今仍让我津津乐道。而如今,这个新书名,没有直接给出故事梗概,却用“小心!软瘾”四个字,巧妙地暗示了某种潜在的危险,或者说是一种不那么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这种留白反而激起了我极大的阅读欲望,我开始猜测,作者这次是否会将视角从犯罪侧写转向更广泛的社会现象,或者说,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容易被忽视的“软瘾”?是不是手机依赖、信息过载、甚至是某种社交模式,都会被作者以犀利的笔触一一解剖?“力作”二字更是让人信心倍增,这不仅仅是一个作者的宣传语,更是过往作品积累下的信任背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侧写师》一样,在提供阅读快感的同时,还能引发深刻的反思,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甚至找到避免被“软瘾”吞噬的方法。
评分《小心!软瘾:《侧写师》作者力作》——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这位《侧写师》的忠实读者,对这本书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我回想起《侧写师》带给我的震撼,那种对人性的洞察,对动机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而如今,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软瘾”,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选题。“小心!”这句直白的警告,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暗示着,我们可能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某种看似无害,实则具有强大黏性的事物所束缚。我猜测,这本书会不会探讨现代社会中那些不易察觉的负面习惯,例如信息焦虑、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消费主义的陷阱,或者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作者的“力作”二字,更是为这本还未曾阅读的书,镀上了一层坚实的金光。我期待着,能再次在这位作者的笔下,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不仅仅是获得阅读的乐趣,更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应对,甚至超越这些“软瘾”的宝贵启示,从而更好地生活,更清醒地认识自我。
评分初见《小心!软瘾:《侧写师》作者力作》这个书名,便如同一道神秘的信号,在我的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为《侧写师》的忠实读者,我深知这位作者擅长于挖掘人性深处的隐秘角落,并用精准而富有张力的笔触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次,他/她将矛头指向了“软瘾”,这个看似温和实则可能更具迷惑性的概念,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我脑海中开始勾勒各种可能性:也许是关于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依赖?也许是关于现代社会中人们情感交流的某种异化?或者是那些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生活习惯,却又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小确丧”?“小心!”这句警示语,更是为整本书蒙上了一层审慎的色彩,仿佛是在提醒我们,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并非雷霆万钧的巨石,而是润物无声却又难以摆脱的细流。我期待着,就像《侧写师》带给我的那种震撼和启迪一样,这本书也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软肋”,并学会如何与之共处,甚至加以克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