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
定价:88.00元
作者:赵秋菊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16276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赵秋菊主编的《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全面系统回顾了北京市农村社会事业“十二五”期间发展壮大有关领域的工作进展: 例如农村经济、农村居民社会福利、农村居民医疗等保障措施,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住房生活水平,以及目前亟待改善的部分。同时,也提及今后“十三五”北京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次有幸拿到这本《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仅仅是初步翻阅,就被其宏大的视角和扎实的论述所吸引。本书以“蓝皮书”的形式,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聚焦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也就是2011年至2015年间,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这五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农村社会事业,涵盖了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是衡量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书无疑是对这一时期北京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分析和总结。
评分我一直对城市郊区及周边农村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尤其是在现代都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如何保持其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底蕴,同时又能够享受到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这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提供的,可能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报告,更可能蕴含着对农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政策制定和实践的有力支撑。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教育资源均等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等具体领域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我拿到《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时,首先会被其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书本的装帧设计,通常也暗示着内容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我猜想,书中肯定包含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比如调研报告、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等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又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差异性的分析感兴趣,因为北京郊区的农村情况非常多样化,有的靠近城区,有的则相对偏远,它们的发展模式和需求肯定是大相径庭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有浓厚兴趣的人,所以《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宝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北京市层面是如何规划和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的,这些战略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理论支撑和现实考量。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建设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提供启示。特别是,对于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书中是否有深入的探讨和解决方案,这一点让我尤为期待。
评分当我看到《北京市“十二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蓝皮书》这本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广袤的北京郊野,曾经的泥泞小路逐渐被柏油马路取代,简陋的村卫生室升级为设备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老的村落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本书,或许正是记录了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它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总结,更可能是一个关于希望、关于进步、关于那些默默奉献在农村基层工作者们的故事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十二五”这五年里,北京市的农村居民在教育、健康、文化生活等方面,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没有得到切实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