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 书札

曾国藩全集 书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藩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晚清
  • 书信集
  • 历史
  • 传记
  • 文化
  • 中国古典
  • 书札
  • 名家作品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11888
商品编码:296031832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全集 书札

定价:106.00元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内容提要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目录


目录

与左宗棠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正月十七夜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四日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十日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

31致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致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鸿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鸿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复李鸿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

24致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复李续宜咸丰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十=日

30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月=十日

...........

20复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复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复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致郭崑素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五日

34复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复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复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复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复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曾国藩全集·书札》—— 洞悉晚清风云,品读传世智慧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曾国藩,便是其中一位。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的中国。而《曾国藩全集·书札》,作为其思想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提供了窥探这位民族脊梁内心世界、体察时代变迁的珍贵窗口。 本书并非仅是一部简单的书信集,它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答卷,一份跨越时空的智慧回响。通过曾国藩写给家人、友人、同僚以及朝廷各级官员的书信,读者得以穿越百年时光,亲临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年代。每一封书札,都凝结着曾国藩在特定情境下的思考、决策与情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多重身份下的真实写照。 一、 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担当 晚清,一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代。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如烈火燎原,动摇着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列强环伺,虎视眈眈,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曾国藩全集·书札》中的内容,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曾国藩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从一个地方官员,一步步成长为力挽狂澜的重臣。 书札中,你可以看到曾国藩在应对太平天国运动时的深谋远虑。他不仅要调动军队、指挥作战,更要面对粮草补给的困难、官场腐败的掣肘、以及来自朝廷的猜忌。他如何在屡战屡败的困境中,保持坚韧的意志,总结教训,不断调整策略,最终扭转战局?他的书信,既有对战事的详细部署,也有对部下的鞭策与鼓励,更有对自身军事思想的深刻反思。这些记录,为我们理解晚清军事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肩负国家命运的政治家,是如何在重压之下,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同时,书信中也揭示了曾国藩与朝廷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他如何在维护中央集权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争取自主权,以保证军事行动的有效性?他如何巧妙地与权臣周旋,又如何保持自身政治的清白?从他与咸丰皇帝、同治皇帝的奏折和信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君臣之道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维护王朝稳定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心力。这些书信,是解读晚清政治格局、理解曾国藩政治手腕的绝佳文本。 二、 严谨治学与修身养性的实践 曾国藩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对治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并将此精神贯穿于他一生。《曾国藩全集·书札》中,有大量关于治学、读书、育子的内容。 书信中,他常常向家人和友人询问学问的进展,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他对古人的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常常在信中引用,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强调“读书要读懂”,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他对学问的态度,严谨而踏实,没有丝毫的浮夸和炫耀。 更重要的是,曾国藩将治学与修身紧密结合。他提出的“家国天下”的理念,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抱负,更是个体道德修养的延伸。他的书信中,处处流露出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强调“慎独”、“克己”、“知耻”。他时刻警醒自己,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断反省,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他对子女的教育,更是严苛而充满父爱,他要求子女勤奋学习,正直为人,并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榜样。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将修身视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智者形象。 三、 情感世界与家国情怀的交织 作为一名身处政治漩涡的重臣,曾国藩的内心并非只有冰冷的政治和严谨的治学。他的书札,同样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眷恋和牵挂。 当他远离家乡,在外征战时,给家人的书信,往往是朴实而充满温情的。他会详细询问家人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身体,并给予鼓励和教诲。即便身处战乱之中,他也念念不忘家中的妻儿老小,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家庭责任感。这些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在面对亲人的时刻,所展露出的柔软和深情。 同时,曾国藩的书札也体现了他博大的家国情怀。他虽然身处地方,但心系天下。他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忧虑,并始终将国家的兴衰视为己任。他并非为了个人荣华富贵而奔波,而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他的书信中,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对国家前途的责任感,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这种家国情怀,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源泉。 四、 智慧人生与处世哲学的启迪 《曾国藩全集·书札》的价值,远不止于史料的价值,更在于其蕴含的丰富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曾国藩在信中,常常分享他对于人生际遇、仕途进退、人情世故的深刻见解。他对于“勤”、“慎”、“恕”、“敬”等传统美德的阐释,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美德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都极具借鉴意义。他的处世之道,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既有担当,又不失审慎。 尤其是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曾国藩的书信所展现出的韧性和乐观,更是令人敬佩。他认为“天道忌巧,天道忌满”,主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种自我反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他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 本书的书札,就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曾国藩丰富而复杂的人生。通过阅读这些书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一个伟人的思想轨迹,更能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学习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坚定信念,修身养性,担当责任,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结语 《曾国藩全集·书札》,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智慧、关于人生的鸿篇巨著。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曾国藩最真挚、最直接的文字,让我们得以走进他的内心,感受他的思想,体悟他的精神。无论你是对晚清历史感兴趣,还是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启迪,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份沉甸甸的收获。翻开它,你将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获得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曾国藩全集·书札》,我常常会被他书信中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所打动。曾国藩身处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深知国家民族面临的危机,也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在许多信件中,他都会表达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如何挽救危局的深切思考。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他对具体事件的分析和建议,以及他对未来的预判,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尤其注意到,他在谈到人才培养和教育时,总是显得格外重视。他多次强调,国家的强盛,关键在于人才。他会在信中鼓励年轻人勤奋学习,修身养性,为国家效力。他也会对一些有才能的士人给予肯定和支持。这种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就像是一部生动的晚清社会史。通过曾国藩的书信,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真实图景。他与朝廷官员、地方大员、文人学者、甚至是普通百姓的往来信件,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时代画卷。我看到他如何应对复杂的朝堂政治,如何处理与各派势力的微妙关系,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调兵遣将,安抚民心。 其中,关于他对战事的分析和部署的书信,尤为引人入胜。他并非简单地汇报战况,而是深入分析敌情,权衡利弊,提出周密的战略战术。他会坦诚地承认自己决策失误的地方,也会为取得的胜利而欣慰。这种真实而坦率的记录,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指挥官在巨大压力下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

评分

在阅读《曾国藩全集·书札》的过程中,我最震撼于他对于“慎独”的实践和思考。曾国藩的书信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他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他将“慎独”二字视为安身立命之本,并常常以此来反省自己的言行。我注意到,他不仅仅是在公开场合要求自己如此,即使是在无人知晓的私密书信中,他依然会坦诚地剖析自己的缺点,记录自己的过失,并从中汲取教训。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监督,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追求极致的灵魂,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能做到如此诚实地面对自己。 这种“慎独”的精神,也体现在他对下属和同僚的管理上。他常常告诫部下要严以律己,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诱惑也越多。因此,他会用书信的形式,语重心长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种领导艺术,并非简单的命令或训斥,而是通过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传递下去,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

阅读《曾国藩全集·书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了古老智慧的殿堂。曾国藩在信中频繁引用儒家经典,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对于“仁、义、礼、智、信”的理解,以及他对“孝、悌、忠、信”的践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仅是将这些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理论来探讨,而是将其视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他会通过书信来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些,是否在实践中有所欠缺。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是如何将古圣先贤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的。

评分

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晚清风云激荡时代,通往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伟人内心的窗。初翻开时,就被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古朴的笔触所吸引。我知道曾国藩的名字,知道他“中兴名臣”的赫赫威名,也知道他治军、治学、治世的种种传奇。但书信,尤其是如此海量的书信,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曾国藩。他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高高在上的完人,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有着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面对抉择时的挣扎与考量。 从那些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他对家人深切的关怀。读他写给母亲、妻子、儿子的信,字句间流露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无限的慈爱。他会细致地询问家人的起居饮食,叮嘱他们注意身体,甚至还会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比如田地里的收成,或是家中长辈的健康。这些看似寻常的笔触,却勾勒出一个居家男人的温情脉脉,与他叱咤风云的战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不得不惊叹于一个人内心的丰富与多面。

评分

《曾国藩全集·书札》让我对“坚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曾国藩一生都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无论是战场上的失败,还是仕途上的挫折,他都从未放弃。在许多书信中,他都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毅力。 他会反复强调,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退缩。他会鼓励自己和他人,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是他能够取得最终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分

《曾国藩全集·书札》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曾国藩能够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毅力,扭转乾坤,实在令人钦佩。而通过他的书信,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曾国藩。 他并非一个完美无瑕的神话人物,他也会有烦恼,也会有疲惫,也会有失误。但正是这些真实的细节,才让他显得更加伟大。他的书信,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人性的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评分

《曾国藩全集·书札》让我对“情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曾国藩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他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立场的人打交道,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又不得罪人。 我注意到,他在与同僚和部下的书信中,常常会展现出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他会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会在必要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懂得如何利用言语来化解矛盾,如何通过沟通来增进理解。这种人际交往的智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反思,逐渐形成的。

评分

《曾国藩全集·书札》中最令我着迷的部分,莫过于他那些充满哲思的文字。曾国藩不仅是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在他的书信中,我看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道德的各种体悟和见解。他会引用古籍中的典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对于“德”的理解,尤为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能力,更在于其品德。他强调,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种对“德”的重视,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

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精神旅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在与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情感,都深深地触动着我。 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如何治军治世,更是如何做人做事。他的勤奋、他的自律、他的智慧,都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我深信,通过阅读他的书信,我能够获得更多的启迪,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